人际沟通交流技巧案例

2017-04-09

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没有沟通障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沟通方面的问题。既然那么常见,而它确实也会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那么就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学习,并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沟通过程中。下面小编整理了人际沟通交流技巧案例,供你阅读参考。

人际沟通交流技巧案例

我有两个女学生是邻居来着,每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原先以为她们关系很好。可是,慢慢的,A每次来学校脸色都特别难看。A是比较活泼的女孩,而B是比较内向、少言寡语的女孩。

再到后来,A主动找我聊天。她问我,怎样才能跟B聊上天,说她们两同进同出,却一路无言,气氛实在尴尬。之前没这么严重,现在越来越严重了。她这么活泼的性格,再这样下去她会受不了的。

我说:你可以找话题跟她聊。

她回应说:我试过了,没用。我问一句,她答一句,然后就沉默了。 我都试图问她,有没有觉得自己有点内向,她回应我说她觉得自己是有点内向,然后就没说什么了。而且,在我家里不小心踩到我的脚,连道歉都不会说。上学路上不下心撞到我的单车,都撞坏了,我很生气,她都沉默。有时候,我觉得我表达得很明显了,她都无动于衷……

我说,或许你们觉得对方都能理解各自表达出的意思,可是到头来谁都没有get到对方的意思。其实,你说的自己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觉得她不一定明白呢。

沟通是一门艺术,可不是说说话而已,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对方就一定能准确无误的理解。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身体动作、声音、触碰、外貌、物理空间、物理环境、时间) ,有效的沟通就是即要沟,还要通。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相处免不了要沟通,所以学习沟通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的《沟通的艺术》就是很好的教材。

《沟通的艺术》已经再版第14次了,全书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

「看入人里」:主要探讨了与沟通者有关的因素,说明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了知觉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聚焦于沟通者之外信息的传送与接收,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非语言线索的特征,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看人之间」:主要讨论了关系的演变过程,侧重于亲密关系的区辨,提出了增进沟通氛围、处理人际冲突的各种沟通方法。

新版书还新增了超过50部热门美剧、电影和真人秀的分析,可以说《沟通的艺术》是一本即实用又有趣的读物。

本文导读:

☞交流沟通模式

☞沟通注意点

☞沟通的技巧

一、交流沟通模式

这个图很形象的说明了,沟通双方同时都是信息的传送者和接收者,我们通常会同时进行编码、传送、接收及解码信息等动作。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B撞坏A的单车没道歉,A用非语言信息表达出生气,于是B更是默不作声。

交流模式也说明了,沟通者通常有着不同的背景。背景包括环境、个人的经验以及文化脉络等。

看看图中,A与B两人重叠的背景部分,这显示的是不同沟通者之间共通的背景。如果重叠的背景越来越小,那么沟通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个女生那样。

而图中显示的噪音包括了外在噪音、生理性噪音(生病、疲倦、失聪等等)、心理性噪音(无法准确理解信息的内在干扰力量)。

从这里可以看出,人际沟通就像跳舞,是一个经由同伴间的互动而创造出的独特活动。同样,你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因为同伴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二、沟通注意点

1、沟通得越多不见得沟通得越好

我们都知道沟通不足容易产生问题,然而沟通过头也会制造问题。

比如你在一次面试过后,雇主叫你等通知,你还缠着雇主问东问西,不停地发信息或是打电话,那么这种沟通只会产生反作用。

2、学会倾听

我们一再强调,对你来说恰到好处的表述,到了其他人耳中可能会解读出完全不同的意思。因为每个人的三观都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存在差异,职业、社会心理、性别、年龄差异、文化差异、问题解决的趋向也都会所影响。

所以,在交谈过程中我们最好能做一下功课,了解一下对方。另外,还有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学会倾听。

倾听的过程包含五个元素:听到、专注、理解、回应和记忆 。

认真听对方说话,不要中途打断,即便很有表达欲,也请让对方讲完你再表述。我们应该都有被人打断话的时候,那是很让人反感的行为。

专注并不是要我们专注于对方讲的每一句话,因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对方的话语中,我们可以过滤掉一些信息,以便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上。比如,当学生A有沟通问题时,我刚好在讲《沟通的艺术》,她要解决问题,就会专注于我讲的话。

理解这里需要运用到同理心。同理心是指从另一个人的角度来体验世界,重新创造个人观点的能力。或许我们不可能完全体会到另一个人的知觉,但我们可以通过尝试采用对方的观点,去贴近体验对方的感受,真诚地关心对方。

这里要区别同理心和同情心。同情心表示你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别人的困境而产生悲悯之心;而同理心是指你用对方的观点设身处地地思考他的处境而感同身受。

回应就是对说话者给予清楚的反馈,建议等说话者说完再反馈。

回忆是记住信息的一种能力。

三、沟通的技巧

1、知觉检核

很多人际沟通困境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认定我们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事实。其实,我们都不喜欢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原因草率下结论,想象下别人对你这样说,你会怎么想:

“你不要误会。”(我误会什么了?)

“你为什么生气?”(谁说我生气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而知觉检核的技巧为我们提供了处理这些诠释的更好办法。

知觉检核的要素: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为。

2、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3、请求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

对于文章开头两个学生的例子,运用知觉检核如下:

“你一直不跟我说话,连踩到我脚、撞坏我单车都不道歉,”(行为)

“不知道你对我有什么意见或是误会,”(第一种诠释)

“还是你有什么心事。”(第二种诠释)

“你可以告诉我真实的原因吗?”(请求澄清)

知觉检核是帮助你正确了解别人的一种工具,它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这个方法除了得到更精确的知觉外,还可以借着维护对方的面子来减少对方的防卫。

2、枕头法

知觉检核是澄清潜在误会的一个好用又简单的工具。但有些问题太复制严重,用这个技巧很难解决。作家保罗·雷斯提出一种方法:枕头法。

枕头法是由一群日本小学生发展出来的,因为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故得起名。

人际沟通交流技巧

1、说话过程中要保持两个基本原则

(1)观点对错不判断

我们在说话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己在心里判断对方的观点,其实每个人的观点,只是对事物的不同的看法,很难做出谁对谁错的判断,之所以要判断,是因为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有一套自己的处理事情、甄别是非的价值观或方法论,它不能代表别人,更不能代表真理。如果边听边判断,就会对说话者在心里定格,也就难免会在谈话中带有情绪、言词上的不良表现。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有细心的倾听完其表述,才会知道事情与观点的原委,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也许对方能给你带来一套全新的观念或创意。抱着将要发现新大陆的心态去倾听,他(她)会兴致勃勃。

(2)充分的尊重

孔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对事物的观点方法也是不同的,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去与人交流,这是产生尊重的基础。尊重能保持你在交流中的良好姿态;尊重能让对方感觉到你的真诚可敬;尊重能让人向你展示到心灵最深层。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

2、尽量不使用否定性的词语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在交流中不使用否定性的词语,会比使用否定性的词语效果更好。因为使用否定词语会让人产生一种命令或批评的感觉,虽然明确地说明了你的观点,但更不易于接受。如:“我不同意你今天去北京”这句话,我们换一种说法;“我希望你重新考虑一下你去今天北京的想法”。交流中,很多的问题都是可以使用肯定的词语来表达的。

3、换一个角度表达更易接受

汉语是世界最复杂的语言之一,这种复杂性,也说明了它的丰富多彩,同样的一种观点就会有多种表达的方法。如,我们要说的意思是一个女士很胖。一种说的方式:“你真的很胖,需要减肥”;另一种说的方式:“你从前您一定是个很苗条的人”。表达的方式还会有很多种,如果你是那位女士,会喜欢哪种说法,当然是第二种。所以,我们在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妨深思三秒钟,也许会生成更精彩、让人喜欢的语言。

4、运用好你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包括身体各个部分为表达自己观点而配合的各种动作。文字、语调、肢体动作构成了人交流的一个表达系统,只有各个部分完美的配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有研究表明,交流时文字、语调、肢体动作等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文字占7%,语调占38%,肢体动作(语言)占55%。

如,我们仅看文字“这是一百万元”,你可能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如果加上语调和表情就会很易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如:我们在说“这是一百万元”时,加上吃惊的表情和语调,就会让人产生,来的很突然的感觉;如果加上很愤怒的表情和语调,就会产生惹了大祸的感觉,还会有很多的意思可以表达了。

5、寄予希望比命令更有效

命令式的语言能给人以歧视、不尊重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削弱人的积极性,有时还会让人反感,产生这样的感觉,自然会对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如: “你必须在五天内完成这项工作。”变成这样的说法:“依你的能力,相信你会在五天内出色的实现我们的目标。”这种表达交流方式,在工作中的效果是最显著的,要养成这样布置任务或工作的习惯,不但不降低你的权威,反而会更大提升你的魅力。

6、一语概全最伤人

说话就事论事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很多时候人们说话时,就会把意思扩大化、深层化。如,孩子在倒水时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家长有时就会说:“你天生就是一个败家子。”想一想,就打碎一个杯子,就把人定性为败家子,这与文化大革命有什么区别。换一种说法:“没关系,以后注意,你能自己倒水,说明你在成长,我们很高兴。”切记,从观念上不要给任何人下结论;从语言上不要给任何人下定论。事情是变化的,人也是在变化,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每件事都有积极的因素,就事论事,决不概全。

7、情绪不稳少说话

人在情绪不稳或激动、愤怒时,智力是相当低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高度的情绪不稳定时,智力只有6岁。在情绪不稳定时,常常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本意,道理理不清,话也讲不明,更不能做决策,不要相信“急中生智”的谎言。生活、工作中,一句反目成仇,甚至闹出命案的例子举不胜举。

8、幽默的话语分时说

有人很幽默,给人添加了不少交流的欢乐,但幽默要分时分地使用,切不可不分时间、地点随意幽上一默。唐王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却因大臣的一个幽默错杀了一员大将。有一次,李世民接到密报,说边疆守将王和可能要谋反,逐约几名朝廷重臣商议,这时大臣李展内急,因事情紧急,李世民与几个重臣就先开始商议对策,正在大家拿不定主意时,李展如厕回来了,他回来看大家都很严肃,就想幽默一下活跃一下气氛,说到:“恶疾之存,伤身误国,斩之最佳!”他本意是说自己拉稀,又伤自体还误国事,没有了才最好呢。可李世民没有那么想,他以为李展是让他杀了王和,就说到:“依卿之意吧”,李展还说:“皇上圣明”。事后查明,王和根本没有反心。

9、爱是一股无穷的力量

说话时以爱为根基,从关爱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让人产生力量。我们常常会闹出这样的笑话,孩子犯了错误码,家长一怒之下,把孩子暴打一顿,还会美其名曰:“我不是为你好吗!”,你能肯定你的孩子会把你的行为理解成为他好吗?部属有了问题,领导会猛批一顿,并会最后补上一句:“这是为了让你记住,也是为你好!”你的员工怎么理解,谁都说不准。

10、能让出成绩也是一种艺术

谁也不会喜欢一个抢功的人,人们往往更希望得到鼓励,让出成绩也是鼓励,这主要是指智慧上的成绩。如,我们在探讨某某难题的解决方案时,有时是在自己的提示下,别人想到了办法,这时就需要说:“你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可以一试。”而不是说:“我想法启发了你”。说话能让人喜欢,不只是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还而要我们养成学习、观察的好习惯,不断的约束与修炼自己,要常反思,悟出来的才真正成为自己的。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培养好自己的语言魅力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