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题

2017-05-11

在我们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于语文试题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二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天姥山(mǔ) 木屐(jī) 澹澹(dàn) 觉时(jué)

B.商贾(ɡǔ) 恬然(tián) 荻花(tí) 湓浦口(pén)

C.初霁(qí) 秋暝(mínɡ) 渚清(zhǔ) 开济(jì)

D.玉砌(qì) 暮霭(ǎi) 纶巾(lún) 樯橹(qiánɡ)

解析:B.荻dí;C.霁jì;D.纶ɡuān。

答案: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只是朱颜改(红颜,代称少女,此指宫女)

都门帐饮无绪(国都)

多情自古伤离别(为……悲伤)

B.此去经年(一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银汉迢迢暗度(银河)

C.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封狼居胥(封闭山界)

荠麦弥望(满眼)

D.淮左名都(淮水东面)

因自度此曲(创制)

难赋深情(表述)

解析:C.封:筑土为坛祭山神。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神游

便纵有千种风情

纵豆蔻词工

便胜却人间无数

却上心头

自胡马窥江去后

独钓寒江雪

解析:A.分别解释为“国都”“(旧)地”;B.都解释为“纵使”;C.分别解释为“(胜)过”“可是”;D.分别解释为“长江”“江水”。

答案:B

4.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雕栏/玉砌应/犹在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 ④梧桐更/兼/细雨 ⑤气吞/万里/如虎 ⑥封狼/居胥 ⑦念/桥边/红药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⑦ D.②⑤⑥

解析:①雕栏/玉砌/应/犹在;②念/去去/千里/烟波;⑥封/狼居胥。

答案:C

5.下列诗句中语序倒置的一组是( )

①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④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⑦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⑧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①③④⑥ B.③⑤⑥⑧ C.②③⑥⑦ D.①⑤⑥⑦

解析:古典诗歌由于受音律等的影响,或者表达的需要,有些诗句是倒装的。我们在欣赏时应该把它恢复到正常语序来理解。

答案:C

6.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④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⑤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⑦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⑧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都不属宋朝词人作品的一组是( )

A.①⑧ B.②⑧ C.④⑨ D.①⑩

(2)属宋朝同一词人作品的一组是( )

A.④⑧ B.⑥⑩ C.④⑦ D.③⑩

(3)都使用了修辞格的—组是( )

A.①③⑨ B.②⑦⑩ C.③④⑤ D.⑤⑦⑧

解析:(1)A项都是南唐李煜的作品;(2)B项作者都是辛弃疾;(3)C项中③是比喻,④是拟人,⑤是借代。

答案:(1)A (2)B (3)C

7.对下列诗句的内容、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中的“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鸡,这两句诗是诗人登山的开始,从飞度静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展开,色彩也一步步加浓。

B.“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诗用了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梦幻世界,起到了烘托下文的作用。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羞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解析:C项“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琵琶女有难言之隐,不愿见人的心理。

答案:C

二、诗歌鉴赏(9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解析:A、B、D三项对杜甫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都是恰当的。诗人写月,不是直接写天上的月,而是写“江月”,即水中的月影,因人在舟中,所以江中的月影似乎离人只有数尺;又因江面十分平静,才能十分真切地看到“江月”。首句与孟浩然的“江清月近人”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A项的分析是恰当的。第三句中“联拳”,是“屈曲”的意思,全句是描绘了这样一幅景象:月光照耀着沙滩,沙滩上一群白鹭屈曲着身子在夜宿,境界十分恬适、静谧。所以B项的分析也是恰当的。通读全诗,我们就可感到,饱经丧乱的诗人在舟中望着江中的月、桅杆上的风灯、沙滩上的白鹭时心中油然而起的一种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即使当一条大鱼突然跃出水面发出拨剌声时,其实更突出了一个“静”。可见D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诗的第二句中,“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不是什么“江风吹打桅灯”,我们从它与“江月”句的相对中也可看出。这一句其实还是写一种“静态”,因此说它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是不恰当的。

答案:C

9.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A项是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前两句确实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所及之美景,但三、四两句却不着眼于写景,而是用具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诗人高瞻远瞩的襟怀。 B项是唐代裴度的《溪居》诗,全诗写出了溪居的幽静,但第三句“红尘飘不到”却不是写景,而是写他居处的幽,“红尘”一句,即闹市的飞尘也飞不到这个地方,显然这也不是一幅景。D项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诗。全诗有山有水,有舟船,有飞雪,还有独钓的老渔翁,是一幅绝妙的图画,仔细看来,诗的一、二两句分别写景,但三、四两句却要连起来才成为一幅景。由此可见A、B、D三项都不符合题目提出的要求。C项是杜甫的《绝句》诗。诗中“迟日”即“春日”。首句写的是一幅春日江山丽的全景;第二句写了春风吹拂着花草令人感到一阵阵香气袭来的中景;三、四两句分别写了燕子衔泥飞上画梁,鸳鸯鸟在暖暖的沙滩上栖息的画面,四句诗也是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成了一幅春景图。因此,C项是正确选项。

答案:C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A选项说“诗人……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不准确。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此项的说法是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分析失当。

答案:A

第Ⅱ卷(共70分)

三、(11分)

1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句子。(4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的写景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直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中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和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能将“!”写成“?”。)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能将“!”写成“。”。)

(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不能将“:”写成“,”。)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3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二)》)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无边落叶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泰山不让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能就其深。

(李斯《谏逐客书》)

(2) 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答案:(1)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2)落霞与孤鹜齐飞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3)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诗歌鉴赏(19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踏莎行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苏东坡绝爱其尾两句,自书于扇,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足见此两句所抒之情感人至深。它们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析:虽然是对两句的分析,实际上应照应全诗作答。这首词是绍圣四年(1097)秦观在郴州旅馆作的。绍圣初,秦观以旧党关系,在朝内很受排挤,一再贬谪,削了官职,远徙郴州。就在这种情况下,秦观写了这首词,以抒发自己凄苦失望的情绪。

答案:首先对郴江绕郴山一去不返的自然景象和具体形象,赋予象征比喻之意,借以抒发远谪思乡之苦,生动传神;其次用“幸自”把自然山水拟人化;同时还用“为谁流下”的反诘语气强调了情感的浓烈程度。

15.仔细揣摩词意,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时节的什么事?(2分)

(2)这首词的构思很灵巧,善用比喻,幻想别致,试据此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没有送别时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答案:(1)暮春三月,送鲍浩然去有好山好水的浙东。

(2)把水波比喻为美人的眼神,把山峰比喻为美人画过的眉毛,比喻生动;后段又给行人安排了赶上江南春天的幻想,写得流畅、别致。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景往往是为了抒情,请结合全诗简述三、四两句写景的抒情作用。

解析: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子。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愁”是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答案:极写原野的空旷与清冷,写天和月似乎与人亲近了,实际上形象地表现不尽的客愁,写出诗人内心无比的空虚和寂寞。(意思对即可。)

17.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5分)

南乡子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2分)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3分)

解析:(1)考查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及作用。

(2)考查重点句子在全词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案:(1)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2分,“景”1分,“作用”1分)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五、作文(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不能够经常地、果断地舍弃一些不该投入精力的事情,什么都渴望得到,时时、处处都劳心劳力,其结果只能是让自己失望。所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

请以“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清点”一般指对物品的清理,在这个话题中,含义不同;②这个话题涵盖的生活面很宽泛,但个人的思想感受应与上述提示性材料内容一致;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联想,等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