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农民创业故事3篇

2016-12-01

80后农民创业故事1

春节期间,路上走亲访友的来来往往,耳边鞭炮声此起彼伏,安徽太和县返乡创业的“80后”农民工张云海先是给村里的叔伯大爷们拜年问好,随后就窝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有关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资料。

在一片白色的蔬菜大棚旁边,两间低矮的房屋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棚子——这就是张云海的家。

广东东莞打工8年后,张云海没有像大多数伙伴们一样,回到村里建一院高大亮堂的房子,再继续外出打工,而是选择把多年来打工的积蓄、结婚建房的开销,全部投到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上。如今,他和妻子以及两周岁的女儿便住在这两间简易小屋里。

屋旁的几亩蔬菜大棚凝聚着张云海返乡创业两年来的全部心血。虽然外面是零下几度的寒冬,记者走进大棚,感觉到里面温度略高,空气温暖湿润,绿油油的蒜苗、芹菜、青菜等长势旺盛,蒜苗已经到了收获期,张云海的父亲和一名村里的雇工正在大棚里忙着拔蒜苗,张云海的妻子一边看护着两岁的女儿,一边把刚拔下来的青菜装到筐里。

和记者聊起两年来返乡创业的经历,张云海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创业中因经验不足造成的惨痛教训,虽然让他经济上遭受重创,仍觉得很值;能和父母妻子一起生活的幸福,是他返乡创业最大的收获;在贷款中遇到的吃拿卡要,则令他无可奈何。

张云海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不再像打工上班稳定。打工时不管刮风下雨,工资都是按时月底发放,种植大棚蔬菜,一亩地一般能收入一万七八千元,风调雨顺能收到两三万元,但风险很大,其中自然灾害是最令人头疼的。2010年春季大雪,其中一个大棚被压塌,一棚子的辣椒、西葫芦全被冻死,损失了1万多元;到了秋季,又被淹了一个棚子,损失七八千元。“一些有关大棚种植的书籍教材或专家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还要根据本地的土质、温度、湿度、降雨等情况进行摸索。”

虽然收入不稳定,但他认为返乡创业的选择是值得的。他说:“以前在东莞打工时,每天上班下班,日子过得像机器人[0.13% 资金 研报],单调枯燥。回到老家,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家的感觉。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小孩子才两岁,一旦有谁头疼发烧,我可以在身旁照顾很方便。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快乐的。”

“如果资金充裕,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张云海告诉记者,多年打工虽然有所积蓄,但大棚蔬菜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投入较大,仅仅靠自己投入资金不足,想贷款手续难办,而且贷款期限为一年,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四五万元才把大棚搭建起来。

“我把亲戚的借款还清后,资金太少了。我决定暂时减少种植面积,把原来的五六亩的大棚减到一两亩,让妻子在家打理,我自己去附近做建筑工人,等到挣了钱以后,再回来投入到大棚蔬菜中。”他说。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教授分析说,对于农民工输出地而言,农村空巢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还可以为农村的现代农业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经验阅历的返乡民工,对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大有裨益。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作为,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80后农民创业故事2

春节期间,路上走亲访友的来来往往,耳边鞭炮声此起彼伏,安徽太和县返乡创业的“80后”农民工张云海先是给村里的叔伯大爷们拜年问好,随后就窝在家里打开电脑,上网查询有关大棚蔬菜种植方面的资料。

在一片白色的蔬菜大棚旁边,两间低矮的房屋看起来像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小棚子——这就是张云海的家。

广东东莞打工8年后,张云海没有像大多数伙伴们一样,回到村里建一院高大亮堂的房子,再继续外出打工,而是选择把多年来打工的积蓄、结婚建房的开销,全部投到了大棚蔬菜的种植上。如今,他和妻子以及两周岁的女儿便住在这两间简易小屋里。

屋旁的几亩蔬菜大棚凝聚着张云海返乡创业两年来的全部心血。虽然外面是零下几度的寒冬,记者走进大棚,感觉到里面温度略高,空气温暖湿润,绿油油的蒜苗、芹菜、青菜等长势旺盛,蒜苗已经到了收获期,张云海的父亲和一名村里的雇工正在大棚里忙着拔蒜苗,张云海的妻子一边看护着两岁的女儿,一边把刚拔下来的青菜装到筐里。

和记者聊起两年来返乡创业的经历,张云海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创业中因经验不足造成的惨痛教训,虽然让他经济上遭受重创,仍觉得很值;能和父母妻子一起生活的幸福,是他返乡创业最大的收获;在贷款中遇到的吃拿卡要,则令他无可奈何。

张云海告诉记者,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不再像打工上班稳定。打工时不管刮风下雨,工资都是按时月底发放,种植大棚蔬菜,一亩地一般能收入一万七八千元,风调雨顺能收到两三万元,但风险很大,其中自然灾害是最令人头疼的。2010年春季大雪,其中一个大棚被压塌,一棚子的辣椒、西葫芦全被冻死,损失了1万多元;到了秋季,又被淹了一个棚子,损失七八千元。“一些有关大棚种植的书籍教材或专家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还要根据本地的土质、温度、湿度、降雨等情况进行摸索。”

虽然收入不稳定,但他认为返乡创业的选择是值得的。他说:“以前在东莞打工时,每天上班下班,日子过得像机器人[0.13% 资金 研报],单调枯燥。回到老家,最大的收获是有了家的感觉。我父母都已经60多岁了,小孩子才两岁,一旦有谁头疼发烧,我可以在身旁照顾很方便。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最让我感到幸福快乐的。”

“如果资金充裕,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张云海告诉记者,多年打工虽然有所积蓄,但大棚蔬菜相对传统农业而言投入较大,仅仅靠自己投入资金不足,想贷款手续难办,而且贷款期限为一年,资金周转不过来,只能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四五万元才把大棚搭建起来。

“我把亲戚的借款还清后,资金太少了。我决定暂时减少种植面积,把原来的五六亩的大棚减到一两亩,让妻子在家打理,我自己去附近做建筑工人,等到挣了钱以后,再回来投入到大棚蔬菜中。”他说。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翟年祥教授分析说,对于农民工输出地而言,农村空巢化问题是长期困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不仅有助于缓解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还可以为农村的现代农业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和经验阅历的返乡民工,对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大有裨益。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作为,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80后农民创业故事3

铭霞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小乡村,很小的时候,奶奶在家乡开了一个染布作坊,纺纱织布拿到周围村子去卖,甚至跛着小脚,从老家步行去河南的郑州、信阳卖布。每每回家都收获丰富,给家族的小孩子带回来各色的糖果、小玩意儿。从那时候起,铭霞就想将来要像奶奶那样做生意,挣大钱。小小年纪的她心中已经植下了立志创业的种子。

1982年,16岁的铭霞从家乡只身到武汉闯荡,由于缺乏经验,被合伙人卷走了所有的投资款。也就从那时起,年轻气盛的她学会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从头再来南下深圳创业

此后的几年间,不甘失败的铭霞和朋友多次南下广东,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找到成本低、回报快的项目,从鞋到文具到布匹,都因缺乏资本而不得不放弃。

1998年年初,铭霞从新加坡一个归国的朋友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花泥画。敏感的她立刻意识到花泥画里蕴涵着无限商机,并开始对花泥画的原料、制作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心灵手巧的铭霞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很快摸熟了花泥画的制作流程,并制作出了大批手工精美的花泥画作品。

“做出来的画总不能只摆在家里看,得卖掉换成钱!”铭霞又一次想到了创业。她再次想到了广东,并选择了深圳。她认为,深圳是沿海城市,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新事物必定很快,花泥画的销售应该不成问题。

2000年年初,铭霞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那台相伴多年的电脑,搭上了南下的火车来到深圳。

摆地摊被撵得到处跑到深圳火车站,铭霞身上只剩下400多块钱,只好借宿在老乡家中。过了两天,内地的朋友向她介绍了在深圳工作的高德甲,在他的帮助下,房东同意不收押金,以月租1800元的价钱把房租给了她。

有了落脚的地方,铭霞买了几块板和一些原料,在家做起了花泥画。做成后,她就在附近的学校门口摆起了地摊。因为没有钱办执照,铭霞每天被小区保安撵得到处跑。不得已,她就打起了游击战。福莲花园、莲花山公园、儿童公园,这些都是她当年创业的“阵地”,一辈子都忘不了。

3个月后,听说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的小铺面每月只要700元,铭霞于是在大厦5楼租下一个不到10平米的工作间,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就这样成立了。

大家都称赞铭霞做的花泥画漂亮,她的生意自然越做越好。这时,铭霞想到个不用摆地摊、又能卖出好价钱的点子——她将作品找人装裱后拍成照片,推销给画廊和酒店。于是,她又租下了大厦5楼的第二间门面,把它设置成展厅。当时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来大厦找工作,再加上宣传的效果,开始渐渐有人找上门。

惊人一跃 进行技术推广

由于生意越做越大,一个本想做兼职的湖南长沙破产厂长听完铭霞的产品介绍后,眼睛一亮,不说二话,当即掏出1500块钱要求跟铭霞“学技术”,表示回湖南也开一家花泥画店。铭霞当时十分兴奋,“从那时开始,我才算赚到创业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因为比起卖画,推广手工艺技术赚钱更快,效果也更好。

有了第一桶金,就有了第二桶、第三桶,铭霞的花泥画逐渐被人们认可、接受。短短一个月时间,她仅仅靠收学员、教技术就赚到近6000块钱。铭霞随后建立起自己的花泥画制作网站,通过网络媒体进一步扩大生意。

在铭霞的教授下,许多下岗女工都重新找到了创业的天地,甚至事业发展得非常好。成功的例子吸引了更多的人加盟铭霞花泥画艺术中心,公司的发展蒸蒸日上。2002年,铭霞的花泥画艺术中心年收入达到了400万元。

国际商品贸易大厦里有很多贸易公司,铭霞由此接触了许多老板,也结识了一些欣赏花泥画的老外,铭霞开始想扩大市场。由于花泥画比较适合幼教,在朋友的介绍下,一位客户将原料带到了香港,后来又发展到新加坡、菲律宾和美国。目前,花泥画出口部分已占到铭霞公司总产值的10%。

“我一直在朝这个目标努力,但真正走到这一步,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开心。”铭霞向记者坦言,她的眼睛已经盯上了更高更远的目标。

擦亮产品和技术两块招牌

从铭霞花泥画廊到艺术中心,从铭霞贸易中心到中国铭霞创业超市,稳扎稳打的铭霞,在全国各地已经拥有了3家特许专营店,180多家直营店和700多家加盟商。随着单一项目到多项目的扩展,铭霞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全国只有南京一家企业和我们使用了创业超市这个概念。”

铭霞说,这种新的营运思路,是为了方便投资者或个人进入到这个创业领域,各种不同的创业项目就像超市中的产品一样,供大家自由选择。

现在,铭霞主要定位了两类目标市场,一类是消费者,因为销售的是高雅的手工艺品,铭霞瞄准了有文化、有生活情趣、有独特思想、有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中产阶级,她将产品推广到大中型商场繁华的商业街、旅游景点等,立足中国家居消费领域。

另一类是向企业和个人推广技术,对于这一片市场,铭霞亲自担任培训总监,不仅推广中国的手工艺术,而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创业的机会和能力。

下一步,铭霞打算将特许店扩展到300家以上,遍布全国各地。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