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泄漏急救措施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₃,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氨泄漏急救措施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氨泄漏急救措施
氨中毒者多由呼吸道和皮肤传入,因此救护者应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要佩载空气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戴好橡皮手套,带上抢修工具。
事故发生时,当班操作人员一定沉着镇静,不应惊慌失措,以免乱开或错开机器设备上的阀门,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必须正确判断情况,组织有经验的技工穿载防护用具进入现场抢救。如是高压管路漏氨,应立即停止压缩机运转,切断漏氨部位与有关设备相联通管路,如果管路不长,可采取放空办法,待管内余氨放完,再进行补焊;如低压管路跑氨,应立即查明跑氨部位,关闭该冷却设备的供液阀和调整有关阀门。在此情况下,由于冷间氨气较浓,可开排风扇排除氨气,并用醋酸溶液喷雾中和,然后用管卡将漏氨点夹死,再恢复冷间工作,将管内氨气抽空补焊。
操作人员可根据制冷系统的不同特点和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
切断氨气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毒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抢运外,同时尽快查出氨气泄漏点采取措施阻止氨气的继续泄漏,其中包括停机,关闭有关阀门。用盲板或管卡子堵住漏口,立即开启排风扇、打开房门,将氨气迅速排往室外,在切断电源后,可用喷雾法(水)来吸收空气中的氨气。
搬运检查
立即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搬运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拽,防止造成滑折。清楚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注意保暖。
立即进行检查,其顺序是: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呼吸心跳、有无出血和骨折,是否有化学冻伤和烧伤。
当氨液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氨液浸湿的衣服脱去,用水或2%的硼酸水冲洗皮肤,注意水温不得超过46度,切忌加热,当解冻后,再涂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万花油。
若眼睛被污染,必须很快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或2%的硼酸水进行清洗,冲洗时眼皮一定要翻开,患者可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布满全眼,然后请医生检查治疗。
对于鼻腔和咽喉处理,可用2%硼酸水滴入鼻中,再用2%的硼酸水漱口,并可喝大量的柠檬酸水。
发生氨液冻伤后,复温是急救的关键,快速复温的方法是采用40—42度的恒温热水或2%的硼酸热水浸泡,使冻伤的肌体在15—30分钟内温度提高到接近正常体温。在冻伤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对冻伤部位进行轻微的按摩,促使血液循环,使冻伤部位升温,但不要将冻伤的部位划破,防止感染。
当呼吸道受氨刺激较大且中毒比较严重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水或柠檬汁。切吻饮白开水(因为会助张氨的扩散)
当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或面色青紫,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有条件的立即输氧,并送医院抢救。
当呼吸受氨气刺激引起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弄湿衣服,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溶水性好,可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或用湿醋将毛巾弄湿,再捂口鼻,由醋蒸汽与氨发生中和作用,使氨变成中性盐,就可以减轻呼吸道的刺激。
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氨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氨气慢性中毒会引起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气、气急、咽痛、流泪,甚至口唇、指甲青紫等缺氧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
当空气中含有氨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液飞溅到皮肤上会引起肿胀、甚至冻伤,并伴有化学烧伤。
氨在空气中含量达到11%—14%时,可以点燃,燃烧时呈黄色火焰。(燃点为1171度)
氨易溶于水,在0度时,每升水能溶解1300升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