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3篇

2017-03-20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制作幼儿成长档案的五策略

制作幼儿成长档案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以便记录下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还能提高幼师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制作幼儿成长档案呢?

幼儿成长档案是一种教育评价方式,它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和积累幼儿的各种作品和相关资料,动态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发展水平的评估提供全面、丰富、生动的信息。

1、要有一定的计划性

首先,教师应确定如何收集幼儿作品。可以在自由活动时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也可以在发现该幼儿出现了值得收集的作品的时候。不管在什么时机收集,教师都应该将重点放在收集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上,而不是教师要求下所做的作品,同时还应该保证为每一个幼儿收集一定量的作品。

其次,教师应该制定和幼儿及家长分享档案袋的计划。教师应该有一个简单的计划,多长时间和家长利用成长档案来交流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2、重视幼儿的参与

教师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档案袋,为什么要有档案袋,怎么来制作自己的档案袋,并和幼儿一起设计成长档案的封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设计自己喜欢的封面,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和兴趣。其次,在平时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经常回顾和检视自己的作品。对幼儿来说,回顾作品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反省在生活中发生的事以及他们的所做所学,检视作品可以让他们回想产生这项作品所经历的体验,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成长与改变。

3、重视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开始时让家长了解档案袋的用途,可以邀请家长在家里收集幼儿自发的作品,照片等,并鼓励家长记录幼儿在家中的一些逸事趣闻将它们送到幼儿园,加入到档案中,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同时还要做好和家长的分享工作,应该定期和家长一起就孩子的档案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向家长汇报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可以举办作品展览会,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回顾档案袋中的作品,并请幼儿向家长介绍作品的内容,使家长与他们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家长沟通。这样的过程比单纯的家长会要生动得多。

4、撰写是成长档案的主要工作

档案收集的主要是幼儿作品,但是这些作品一般都应该配上教师的记录,教师应该在作品旁边记录下作品产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教师对该作品的意见和幼儿自身对该作品的意见。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定期的写一些观察记录,放进档案中,教师的记录应该是伴随幼儿在园的整个过程。

5、反思是成长档案的核心

通过成长档案,幼儿会思考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的目标,家长和其他的家庭成员会思考幼儿的学习和行为,而教师自己也会思考幼儿发展的现状,兴趣特点,特殊需要等等,从而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提供相应的指导,支持“以幼儿为主”的学习。

教师通过成长档案在一段时间里积累的各种作品特点及记录来评估幼儿,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评估的准确性。是一种真正帮助教师、家长走近幼儿的载体,能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成长,也是孩子长大后送给他的一份十分特殊珍贵的礼物。

结语:成长档案记录着幼儿的精彩瞬间和美好历程,记载着幼师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惊喜、紧张、辛劳,同时,也为幼儿园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教育“财富”,使幼儿园向更辉煌的明天迈步!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9技巧让幼师获得家长信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是当家长面对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往往产生疑虑,我们的孩子交给他们,行吗?年轻的班主任得不到家长的信任,更难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家长工作很难开展。那么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我们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帮助我们开展班级活动,共同帮助幼儿成长呢?

一、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教师要作好家长工作,有效地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要注重自我提高。只有当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谈到自我提高,很多教师会想到听讲座,看专业书籍,这似乎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会,我的建议是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1、留意电视节目中、报纸等媒体中的教育栏目:我们每天都会看电视、报纸,在这些媒体中同样有着很多可以学习的教育知识。当幼儿第一次踏入幼儿园,很多幼儿会产生恐惧,不愿上幼儿园。很多家长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宝宝不愿上幼儿园呢,是不是老师对我们宝宝不好,还是小朋友们欺负我们的宝宝呢?让家长放心,但任打消不了一些家长的顾虑。有一个幼儿教育专家是这么解释的,“很多幼儿都会不愿上幼儿园,那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 是的,幼儿在幼儿园里需要准守一些规定,如上课不能随意讲话,玩玩具时不能只想着自己一个人玩,需要和其他幼儿共同玩等等。听了专家的解释,我立即理解了,并再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幼儿的思想。

2、遇到问题,多向老教师询问,讨教经验:在带班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特殊的幼儿和家长,怎么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教师讨教经验。托班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会经历一个哭闹适应期,大部分幼儿通过一两个星期时间,都会慢慢适应。等孩子适应了,再全天放在幼儿园里。听了其他老师的建议,我和家长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孩子的现状,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二、主动出击,定期沟通。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也需要和家长主动的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他的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

3、接送时的简短谈话:个别谈话是进行家长工作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教师可以用家长到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交谈有关教育孩子的情况,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商讨解决的方法。这种谈话,时间比较短,因此,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以另约时间作较长时间的谈话。家长非常关注幼儿的生活细节,每天都要问宝宝的饭吃了没有,宝宝睡觉好吗,睡了多久等问题。针对这样的家长,老师们在每天接送的时候,都会不厌其烦地主动和家长沟通今天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饭吃了多少,睡觉怎样,当孩子有点滴进步,都会立即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宝宝的关心。

4、有效全面的家访:家庭访问是家园联系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情况,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其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幼儿的措施,以及介绍幼儿在幼儿园的成绩、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庭访问体现着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切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班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通过家访,家长非常感谢老师提供的育儿方法,也很支持教师的工作。

三、诚恳邀请,参与讨论。

5、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怎样让家长更好的理解幼儿园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家长直接参与到我们幼儿园的活动中,让他们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有:在“开放日”幼儿家长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日参与家园同乐活动;参观活动以及参加幼儿园的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

6、共同讨论育儿经验:现在的家长对幼儿教育都非常的重视,也有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实际有效的经验,不仅教师可以从中获益很多,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加入了共同交流育儿经验这一环节。老师先征集了一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请一些做得好的家长进行交流发言。在家教经验交流会上,家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摆观点、波经验,讲得具体实在、生动亲切,有理有据,说服力强。还进行了一些记录。通过共同讨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加熟悉,更加友好、热情。

大班家园共育育儿文章 破除幼师与家长沟通障碍

家园合作能否成功,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在双向交流中彼此互相协调的默契。

一、教师与家长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他人”,他们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1.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有独特的情感,没有谁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而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生活等,在群体中比较,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情况相对客观而准确的把握。教师与家长就幼儿在园或在家的情况进行沟通,使彼此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况,以便寻求更好的渠道来促进幼儿的发展。

2.教师与家长沟通是让家长更好地教育幼儿

现在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更加重视。有些家长盲目地教育幼儿,甚至走进了教育误区而不自知,这样就很不利于幼儿的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拥有较为丰富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家长沟通,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有针对地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在教育幼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问题,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3.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丰富教师的教育内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长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可以给教师丰富的教育内容。在幼儿家长中不乏具有先进的教育知识和家教经验的家长,教师与家长沟通,可以从家长身上获得宝贵的知识经验,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的职业为教育服务。如请当医生的家长给幼儿讲如何保护牙齿和眼睛,请当警察的家长讲交通安全知识等。这不是更具说服力,吸引幼儿吗?

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对幼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素养水平的不同,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认识不同,理解也不同,这样,两者之间的沟通在具体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往往会出现一些沟通不畅的障碍。

二、造成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

1.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态度与教育方法的分歧

有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目的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应该多学知识,多背诗,多做算术题,不能只成“游戏”“玩”,不学知识,总是问孩子“学什么了?”孩子答不上来,家长就不满意。并不了解幼儿期的教育应当是游戏,幼儿生活就是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是幼儿教育的一大特征。

对幼儿来说,游戏是学习的基础。孩子答不出来,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而答不出来,但也不能说他学不到知识。有些家长对幼儿采取的教育方法迥然不同。有的是严厉专制的态度,方法简单,信奉“棍棒”教育,不理解孩子的需要,常用命令强迫孩子服从,不允许有任何的不满,倾向于专制教育。而教师讲究的是耐心说服的民主教育态度,方法。因为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亏,“教育”孩子别的小朋友打你,你就打他;而教师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这些分歧也妨碍对幼儿的教育。还有些家长对孩子在生活中的角色认识的不同。有的家长把孩子看成是“掌上明珠”、“家庭支柱”,生怕幼儿累着,孩子的事情样样包办,对孩子采取溺爱放纵的态度。不但自己“溺爱”孩子,还把这种溺爱带到幼儿园来,特别是要求教师也要“溺爱”他的孩子。

小妮在幼儿园常尿裤子,原因是她有屎有尿时,都是爸妈抱着解决的,孩子自己蹲着呢,又怕她蹲麻了腿。可是到了幼儿园也要求教师这样做,教师整天要顾着那么多的孩子,哪有时间抱着你解决,顶多提醒你去上厕所,教你上厕所的方法,孩子习惯抱着了也就不愿意自己来了,那只有尿裤子了。而教师认为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应有恰当的认识,要求幼儿热爱劳动,培养独立自理的能力,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

2.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归因的矛盾

教师和家长的矛盾,常常是由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所造成的。如小贝小朋友有讲粗话的不良习惯,教师纠正多次,仍有反复现象。当教师向家长反映时,家长则说,我在家也听到他说了,我还以为是他在幼儿园学的呢。对此,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幼儿,不寻找具体的原因就把责任推给对方。家长可能会埋怨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够关注,而教师又抱怨家长溺爱放纵孩子等。

3.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在长期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在认识上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即在家庭与幼儿园、家长与教师之间,幼儿园及其教师在幼儿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扮演“权威者”的角色,家长常常要服从教师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工作,扮演“接受者”的角色,且这种角色定位一直左右,影响教师与家长的每次互动。在家园交往中,教师习惯了“主动出击”。对家长要求这,要求那,而家长似乎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种种要求。这种双方单一角色定位,这种单一的“要求与接受”的互动关系,必然会对积极的互动效果产生影响。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