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起源在哪里

2017-05-17

茶道在我们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那么,茶道的起源在哪里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的起源,一起来看看。

茶道的起源

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

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千利休成为日本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

中国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饮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汤与我们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饮茶,是将茶饼切碎碾成粉末,过“罗” (“罗”,就是筛子。“茶罗”是一种专门用来筛茶粉的茶具)后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状,同时还要往里加盐、葱、姜、桔皮、薄荷等,类似于一种可怕的“胡辣汤”。也难怪这种彻底怪味、想象起来都让人觉得不堪下咽的“茶汤”能提神,能让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统治的一百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姿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渝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茶汤、茶の汤)。日本茶道和其他东

日本茶道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和果子)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庭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历史由来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到明代,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平安时代初期,是日本栽培茶树的开始,到了镰仓时代,神僧荣西创造了茶的加工方法,还制造出优质茶种到日本传播,他于公元1211年写成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日本镰仓时代的临济宗留学僧南浦绍明在宋朝时来到中国,将径山茶宴带回日本,成为日本茶道的起源。18世纪江户时代中期国学大师山冈俊明编纂的《类聚名物考》第4卷中记载:“茶宴之起,正元年中(1259年),驻前国崇福寺开山南浦绍明,入唐时宋世也,到径山寺谒虚堂,而传其法而皈。”

中国径山茶宴进入日本之后,日本很快就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与流派。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孙)之子所创设的三个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审庵、里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称三千家。

日本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以下流派都在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期间消失或者几乎消失,仅在竹猫神社的《竹间十日谈》有详后随着战后日本经济复苏有些留言逐渐又出现世人眼前。流派记载下面做简单叙述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薮内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之一,安土桃山时代的茶人薮内绍智开创。绍智先随其养父薮内宗巴学习茶汤,后成为绍鸥弟子。该流代代均受到西本愿寺的庇护,保留着书院茶点前的古法。因家元居于京都下京,又称“下流”(笑),代表茶室“燕庵”。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安乐庵流:安乐庵流,创始人安乐庵策传,在江户时代流行于伊势地方,是宗旦流中的一个古典分派。安乐庵策传,,是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僧侣、茶人及作家。 安乐庵策传非常擅长说笑话,他写于1623年的著作《醒睡笑》,是日本笑话集的先驱,对于后来的日本文学有非常大的影响。

怡溪派江戸中期的茶道禅僧。江戸品川东海寺高源院的鼻祖。茶道学习石州流。开创了怡渓派。之后成为大徳寺住持。法忍大定禅师。

上田宗个流:又称为“上田宗箇流”,是宗箇发展完善了武家茶,江户时代通过浅野家向外传播,就成了“上田宗个流”这个茶派,这一茶道流派以广岛县为中心,至今仍有许多门人学习此道。活跃在京都一带,是由武家茶发展而来。

有乐流:是由利休的高徒织田长益所创。

江戸千家流:创始人川上不白,受表千家流七世如心斋宗左命,于江户时代开设的分派。不白去世后,又形成了新的分派。

织部流:由一族丰后中川藩古田家继承,该流派主要在九州存续。

细川三斋流:创始人细川三斋忠兴,利休七哲之一,室町末期利休流的分派,谨守利休茶汤的正统,在武家大名间广为流传。

肥后古流:江户初期,肥后细川藩在三斋、忠利父子的影响下,茶道盛行,代表者为以古市流为首的肥后古流三家。

小堀流:肥后古流三家之一,创始人小堀长斋(与小堀远州可不一回事)为宗庵高徒。

萱野流:肥后古流三家之一,创始人萱野隠斋为宗庵高徒。

宗和流:本茶道流派之一,隶属日本江户时代诸流派三斋系,创始人金森宗和,金森长近子,以织部流为本,吸收道安流和远州流精华,是江户初期武家茶道的代表流派之一。

不白流:全称为“江户千家流不白流”,是从其“江户千家流”中分化出来的。但较之更为风雅,朴实,更接近于日常生活。创始人川上宗顺,是江户千家流的分派。与松尾流、三谷流、久田流等同属“表千家系”。

藤林流:创始人藤林宗源,大和小泉藩家老。继承了石州茶系的直系茶风。又称石州流宗源派。与

镇信流、清水流、新石州流、古石州流、不昧流和石州流同属“石州流系”,又称“道安系”。镇信流:创始人松浦镇信,肥前平户藩主,师从继承了石州高徒藤林宗源的茶法。在江户时代初期建立分派。

奈良流;或称珠光流,日本茶道早期流派,村田珠光创始于室町中期的东山时代,是茶事日本化的开始,建立茶事礼法,通过进行茶事活动表达对心的珍视、追求“侘”的理念。开创了茶室采用草庵式建筑的格局。

宗徧流,其实应是宗遍流,创始人山田宗遍,千宗旦的高徒,从宗旦流处传承了千利休正风之称的茶法。其实宗遍流所传的思想,就是千利休的思想,就是日本茶人名家所要发扬的思想,同样也是茶道发展千古不衰、使之走出误区,不被世俗腐蚀并逐渐被大众人士广泛接纳的原因之一。本派坚持沿用古法用御守塩和裙带菜来煮新茶碗。

普斋流:隶属江户时代诸流派,宗旦流系(少庵系),创始人杉木普斎,千宗旦的门人,传承了宗旦古淡的“侘”之茶风。

清水派:又称清水流,创始人清水道闲,仙台藩茶头。受主命向片桐石州学习茶道,归藩后建立分派,家元世代以道闲为名,世袭仙台藩茶头。此派多用御守塩煮过的竹子制作茶道用具

宗旦流:千宗旦,利休之孙,江户初期创始。宗旦有“乞食宗旦“的别称,对“茶道”之理解可谓透彻。

南坊流:或称立花流,创立于江户时代,创始人立花实山,筑前黒田家家臣。以《南坊录》茶风为代表,主张回归利休的茶风。

野村派:因其风格随意性,更趋向于下层社会人士,并更助于交流和推出发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创。常在夏日薄茶里点一粒绿豆粒大的御守塩,静置到茶水温和后品尝。因此派深信茶味的深邃和变化在加入御守塩后才可以感觉到

速水流:创始人速水宗达,继承了里千家八世家又玄斋宗室的奥义开创的分派,是冈山池田藩的茶头,以冈山为中心,传播甚广。其古式的点前作法至今尚存。属“江户诸流派”“千家系”的“里千家系”,全称为“里千家系速水流”。所传至今,法嗣七代。皆以速水冠名,第七代是速水宗乐。

久田流:千利休外甥久田宗荣开创的利休流茶道分派。表千家的茶家。 属于表千家之一。与三谷流、松尾流、堀内流、表千家流、江户千家流、不白流风格几乎相似,属于千利休正统嫡派。堺流:武野绍鸥继承了奈良流的精华,于室町末期在界町创立,或称绍鸥流。

藤林流:属于“江户诸流派”的“石州流系”,其风格与古石州流相似,再未有任何变化古市流:创始人古市宗庵,江户初期的名茶人,藩中的茶头,开创的古市流是肥后古流三家之首。与小堀流、萱野流并称为肥后古流三家。

不昧流:日本茶道流派之一,隶属于日本江户时代 石州流系(道安系) 。创始人松平不昧,出云松江藩主。最初学习一尾流,后来向伊佐幸琢学习石州流,加入自己独特的茶风开创的分派。

堀内流:创始人堀内浄佐,表千家的茶家,利休流茶道的分派。所用茶碗必须是俱攞钵,茶道风格更像是一种祭祀仪式,后因为二战争造成俱攞钵产量急剧减少所以此派消失

松尾流:迁玄哉。京都德连歌师、茶人。屋号墨屋,是禁中御用的吴服商人。师从绍鸥学习茶道二十年。被称为绍鸥的“一之弟子”,山下宗二评价其“茶汤天下一之下手”,从绍鸥处得到《珠光一纸目录》,曾指导利休台子之古法,后来千家称该技法为“墨屋传授”。所持名物有鬼桶信乐水指。其三代目宗二时,改姓松尾,称松尾流茶道,玄哉被尊为松尾流的始祖。

利休流:千利休师从绍鸥,集珠光流、绍鸥流之大成,于桃山时代建立。门徒遍布天下,流派分支众多。

壶月远州流:全日本26%的阴阳师习用的都是此派,因此派风格奇异多参杂祭祀内容。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