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人物异同

2016-11-14

摘要: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命运抛弃的悲剧,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卡夫卡同样因杀父娶母的诅咒而与命运抗争。自《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两部作品的母题相似性一直广受关注。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细读发现,两部作品中除母题嬗变外,还包括俄狄浦斯与卡夫卡的性格、与周边人物的关系、结局、作者或时代的干预几方面不同,并试图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探讨来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性格深层的不同,以对两部作品进行全新的解析。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 卡夫卡 性格 创作干扰 艺术技巧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的神谕而被抛弃,他试图逃离命运却被命运之神一步步牵引入命运的圈套,最终通过刺瞎双眼,流亡国外来赎罪。《海边的卡夫卡》中15岁主人公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沉浸在深深的孤独中,一个人奔赴陌生的远方,在探秘过程中成长起来,而中间也掺杂着另一位叫中田的老人的故事,他带着异于常人的思维开展了另一段奇幻旅程。

对于两部作品的比较,目前集中在父子冲突的母题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学方面的神话原型研究、俄狄浦斯情节方面。就神话原型研究为例,两部作品都有受诅咒的少年,凶残的父亲,与儿子乱伦的母亲,包括文章的结构与《俄狄浦斯王》中说出诅咒,逃避诅咒,应验诅咒都十分相似。在俄狄浦斯情节的研究方面,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身上都蕴含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成分,无意中实现了潜意识中的弑父事件与恋母情结。

本文拟采用平行比较方法中的人物形象比较、艺术技巧比较等手法,发现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卡夫卡的差别,从文学的普适性与差异性来探究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在不同环境中的人际网络,两位人物的不同结局以及这种结局背后隐含的作者与时代的痕迹。

一、俄狄浦斯与卡夫卡性格对比

(一)受诅咒少年的不同性格表现

俄狄浦斯有健壮的体格,在忒拜的十字路口,他徒手制服与他发生冲突的拉伊奥斯和仆人们。他有正直的品性,善良、孝顺的美德,在倾听阿波罗的神谕后,为了自己“父母”的安危,将自己放逐出境,避免神谕发生的可能性。在听到乞援人的遭遇后,说:“我的悲痛却同时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在斯芬克斯危害忒拜城时,他揭穿怪兽的谜底救了整个忒拜城;在他十几年的统治期间,他凭借自己的品行与智慧为人民造福。他也有坚强的意志,无论是为逃避神谕而义无反顾逃离科任托斯,还是破解怪兽谜语,寻找破解瘟疫的方法,他都全心全意的付出着自己,并没有中途退缩过。即使觉得别人对自己卑微的出身有蔑视,但他仍执着于寻找自己的出身。甚至在库洛诺斯接受命运的仲裁时,他不为亲朋的花言巧语迷惑,为以绝后患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尸骨所在地。甚至有些冲动,为了居民的苦难,当众发毒誓;因为特瑞西阿斯的隐瞒而勃然大怒。俄狄浦斯身陷于城邦中去思考个体与城邦的关系,他看不清自己的本性,亦不明白城邦的礼法,进退失据,成为一个盲目的反抗者。

相比之下,卡夫卡的个性更有现代叛逆少年的特色,性格冷漠,而缺少俄狄浦斯那份奉献的品行,原有的生活无法使他满意,他与周围社会人群疏远甚至对立,只能与潜意识中叫乌鸦的少年来对话,他便做出了很多15岁少年不敢做的决定——离家出走,卡夫卡有一种独特之处,他对自己认定的事比俄狄浦斯更有毅力,也更有计划,离家前的学习,锻炼,行囊准备,一路上不为所动的陌生风景,如“单调的声响如石臼一样流畅地碾压时间,碾压人们的知觉。”一个内心冷漠、不一般的15岁少年,在目的地高松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计划,在甲村图书馆的停驻与经历,他有着自己的独立空间,他在自己的世界中寻找那一份说不清的东西,在甲村图书馆,在大岛的林间小屋,在佐伯的画与歌声中,在森林的核心里,他寻找活着的意义,懂的记忆的重要性,懂得 “你不会割舍或抛弃什么。我们不是抛弃那个,只是吞进自己内部。”他又是单纯的,为了寻找那一份心中的向往,他可以毅然抛弃所拥有的一切,在未知前途的逐梦旅途中,真实地做自己,为人生添加一笔一画。在长途列车上,他会仅仅因为莫名的亲切感对别人敞露心扉,在昏迷过后,面对满身的血迹,他感到惶恐,只想找个人诉说,而不是一味的为自己开脱。

甚至神话原型中的弑父情节的具体情节也用了日本传统的“活灵”描述,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村上借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中田,来目睹并实行了这一犯罪。他杀死扮成琼尼沃克的卡夫卡的父亲,更大程度上是被逼的,他如果不杀死田村浩二,他的猫伙伴就要面临残酷命运。这其中也隐喻着“鲜血以及带有色情意味的暴力”会促使本性纯良的人犯罪,但也有暴力不可能终结暴力的深意。

他在经历了梦中杀父、与母亲交合、在入口时与母亲相认、原谅母亲,最后决定回归现实,回归隐秘在内心深处真正强大的自己,那个与离家出走之前获得成长,具有健康、正义、善良、聪慧的美好人格的自己。也就是回归到了荣格所说的“唤醒流淌在人类血液史中的记忆而达到像完整的人的回归”。

(二)性格成因:环境——人际关系的作用

俄狄浦斯虽因阿波罗的神谕而被亲生父母遗弃,但他后天的环境仍是优厚的,波吕波斯国王与王后将他视如己出,优越的物质条件与良好的教育氛围,这些都为他的健康体格、美好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相比较而言,卡夫卡就缺少了这种环境,生母与姐姐的遗弃使他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环境中,没有正常的家庭氛围;母亲的离开也导致了父亲性情的乖戾,甚至他还有挖猫心的残酷癖好,甚至在学校里他都没有知心的朋友,他是师生眼中行为怪异的少年。他只能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自言自语、独自健身、制定出逃的计划,无法与他人融洽相处。

而在他们经历了人生的转折点后,他们的性格都产生了变化,俄狄浦斯在忒拜城外破解斯芬克斯之谜成为新一任国王后,他始终践行着国王的职责,勤政爱民,为人民解决难题。俄狄浦斯是个绝对公众化的人物,他的公开透明,以至于毫无私人性和秘密。但他始终没意识到自己的无私会害了自己,他因为自身的绝对公开性甚至身为忒拜国王的荣誉感让他对克瑞昂、对特瑞西阿斯的故意隐瞒、对伊俄卡斯忒的闪烁其词都持怀疑态度,权力的膨胀引发了心底的潜意识。此时他的人际关系已不能给他提供有益的环境,原国王拉伊俄斯虚伪、冷酷,拐带别国王子使其死亡,为了阻止神谕,他甚至对自己的亲骨肉下手。俄狄浦斯的谄媚的妻子兼母亲,为了权欲可以抛弃并自的孩子,抛却丢弃贞操与尊严,与年龄差距悬殊的俄狄浦斯成婚,在真相揭穿时,只想隐瞒真相,逃避责任而不是承担。在这个欲望与权力充斥的国度,他的心也蒙上了厚厚的冰,与周围人的相处已不像以前那样单纯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