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的好文章_关于青春奋斗励志的好文章
青春的逝去使每个人生命中有不可挽回的定居,只得在生命中留下最绚丽的光彩。既然无法挽留,那何不让青春的记忆更生动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的好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青春励志的好文章篇1:懵懂季节里那般洒脱的青春
总是在不经意的年生。回首彼岸,纵然发现光景绵长了数个年头。青春的逝去使每个人生命中有不可挽回的定居,只得在生命中留下最绚丽的光彩。既然无法挽留,那何不让青春的记忆更生动些?
这些年,肆无忌惮的我们……
白色纸卷上,洒下自信飞扬的笔记,书声琅琅弥漫在校园里。每天承受八个科目的课堂,或咬着笔尖苦想数学题,语文题,英语题,或数着时间转笔等下课。成绩好有好有坏,但分数就是我们曾经努力过的最好证明。每个人都握着自己的命运作赌注,在成绩单上划过分数,便是最耀眼的时刻。
懵懂的季节,回忆里藏了什么……
新鲜的温度,晨明的模式。幼稚只会在这个会前进而不会后退的时间度过。童年没有影子,勇敢带来了顾虑。熟悉的味道,弹指一挥间,便于我没有了联系。人性的星星,何必耀了人的眼,尽管在夜空中放射光芒,让人们仰望。但那也是孤独地守护在黑夜中,没有朋友……
月光下,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青春的那般洒脱,把每个句子后面加个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
回首,才发现我们是以快乐的心情写挥动的青春。
这些年……
青春励志的好文章篇2:最怕你年纪轻轻,就没了欲望
作者:思小妞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拒绝哈佛MBA的录取?
我带着巨大的问号去问小Q——她就是那个从哈佛兜了一圈,回来后把拒信发到学校邮箱、然后去了一个不到10人、刚成立两年的创业公司的人。
“你不后悔么?那可是哈佛啊,它家商学院MBA项目的录取率不到10%啊!”
“我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只是跑去哈佛转了一圈后看到了自己未来十几年如一日的样子:进入顶级投行,穿着精致专业的服装、带着最top的光环在华尔街来回穿梭。从Analyst、Associate、VP、到MD一路做下来,这样的工作轨迹别人也许觉得光鲜、完美,在我看来有点无聊、单调。”
小Q继续补充到:“在商学院是学院派式的学,在创业公司是真枪实弹的学。我选择后者不过是选择了一条不知前方有什么在等着我的路去走罢了。”
在“看不到的未来”和“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未来”之间,小Q选择了前者。
满足了安全感,却失去了追求
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父母那一辈人的生活?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住在一个地方、和认识了30年以上的一群人打交道。他们追求的“铁饭碗”、老邻居以及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活往往却让我们避之不及。
这样的生活的确给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感,但同时也让人丧失了追求欲望的乐趣。
Kelly McGonigal在《自控力》这本书里说过“如果没有了欲望,人们就会变得沮丧;如果没有了恐惧,人们就没法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可见一味追求、获得安全感也会给人带来不满足。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一条不那么清晰的路去走,就是凭着内心蠢蠢欲动的某种欲望想去探测一番自己究竟能飞多高、走多远。只要欲望没失控,它总会让我们耳目一新、甚至为之震惊。
所以,欲望是第一驱动力。
如果刘邦没有“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权力欲望,他可能永远只是沛县的泗水亭长而不是开国皇帝汉高祖;如果梵高没有与房东女儿、表姐和妓女这些人产生炙热的情欲,谁知道《星空》、《向日葵》这些跻身于世界殿堂级的画作会不会因为缺失了鲜艳与炫目而流于平庸。
“未知”的背后有恐惧、但也让欲望有了容身之地,所以世界才会是现在的样子。
“看不到”的前方也许有光,“看得到”的前方却只有墙
有墙未必不好,至少它能为我们提供庇护、少受伤害,让我们免于未知所带来的恐惧状态。但是未知的前方不仅有恐惧,还暗含着那些尚且发生的可能性,而每一种可能性里都夹杂着漆黑与亮光、失败与荣耀。
认识一对小夫妻,他们在三十岁的时候“任性”地抛开了已经拥有的一切跑到国外去读书。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就三个字:“疯了吧”。
但他们却走得毫不犹豫,因为在北京奋斗到第八年时,他们看到了面前的那堵墙:过着安逸稳定的生活攒钱买第二套房,一定得是学区房,因为已经到了生娃黄金时间的Deadline。
至于工作,在中科院工作的老公从高工、副研究员、到研究员,那是掰着指头能算出何时够得着的日子。而女方在外企500强工作了七年做到Team Leader后,不得不去面对职场中的“天花板”这个问题。
和小Q一样,他们没衡量太多就丢下一切出来了。一个从通信工程转去了神经学,一个从外企女上司转去做了自由撰稿人。
没人知道读完神经学博士后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没人能预测成为签约作者后可以写出什么名堂来。“一切未知”是他们要承担的后果,但留守在原地未见得不需要付出代价,你总得放弃一些自己想要的一些东西、接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物。
所以,选择“看不到前方”的人不过是对那堵庇护之墙看得更淡、对亮光更“贪婪”了些。
人生可以接受失败,却不可以浪费自己的可能性
上面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最让我敬佩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在明明可以选择安逸的情况下却仍然选择了未知。
要知道,对于大多数当代的年轻人而言,并不是想要安逸就能够选择安逸,毕竟奋斗十年,可能连二线城市的一套房都买不起。
所以我见过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都在抱怨自己的迷茫,抱怨即便努力也看不到未来,抱怨飞涨的房价扼杀了自己人生的希望。
未来的未知给他们带来的只有恐惧,这份恐惧让他们迷茫。而他们所谓的迷茫,其实就是找不到一条可以安逸而舒服地度过余生的道路。
但当我问小Q,如果你去的创业公司失败了,你会后悔当初没有选择去哈佛吗?
小Q却反问我:“你觉得20多岁的人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了想,找不出答案。
小Q告诉我,是可能性。
也许到40岁时,她也会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也会选择最安稳的道路和人生,但20多岁,她觉得自己最不能够辜负的,就是人生的可能性。
她告诉我,“就算失败了,不过是钱赚得少了些,吃得粗糙些,穿得简单些,我从来没见过奋斗的人活不下去,倒是见过活在锦衣玉食里的人哀叹自己最该奋斗的年纪却选择了安逸。”
“钱确实可以买到很多东西,有时候甚至连事业和爱情都买得到,但有一样东西肯定是买不到的,那就是已经过去的时光。我40岁时可能会后悔自己在人生过去三分之一时就放弃了剩下三分之二的可能,但绝对不会后悔自己在与未知的战斗中失败。”
这时我忽然明白,许多人所谓的迷茫,不过是眼中只想寻找安逸到底的道路,却不敢拥抱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但其实,安逸的生活从任何时候开始追求都不算太晚,而你的20多岁很快就会过去,并且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你还在追求一眼就望到头的未来吗?
青春励志的好文章篇3:所谓成长,不过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作者:十二(百万畅销书作家,《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作者)
所谓成长,不过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关于我自己的成长,我想,大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你会觉得很痛苦,是生活逼着你在成长。
你要交房租、电话费,你要吃饭,你还想买很多喜欢的东西,换句话说,是生存、钱、物质逼着你去改变自己。
那个时候,会觉得这种成长的体验是很痛苦的。你会觉得自己变得世俗了,你是在像世俗和钱妥协。因为在你过往的世界里,有很多觉得痛的部分,你可以逃避、可以不做,你不喜欢哪个老师,你可以不听他的课,大不了考的不好。可现在不行了,你不努力,你要露宿街头了。
等你慢慢开始接受那个妥协的过程,你开始入世了,而且你开始有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就会发现,成长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阶段,你是有明确目标的。
你可能向往去一个很美的旅行目的地,你渴望和那些优秀的人成为朋友,你渴望被谁喜欢、爱上。这个时候,你心中改变的动力会不一样,你会开始有了一些相信,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结果的。而且你开始感受到自己的力量,那是一个特别美好的体验。
你不再像一个小孩子,等着被父母安排,等着他们给你零花钱,你甚至可以去帮他们实现自己的一些小目标了。
第二个阶段,或许会有点长,而且这个过程中,你还是会非常反复。你时而很相信未来,时而又特别怀疑未来。前一天你或许还信心百倍,后一天可能就有一件事让你心情down到谷底。
这种感受开始有点像做过山车,后来慢慢不那么激烈了,就像做摩天轮。你能清楚感受到你的顶点和低点的完全不同。但至少,你知道,你还是可以站得更高一点的。
第三个阶段,才是真正的攀登自己。
你是一座山,你重新站在那个山脚。你知道,一切的成长,都与外界无关,你是你自己这一生的真正目的地。
这个时候,你已经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开始发现更多的障碍、痛苦都只和你自己有关。
所以,你希望找到一些答案,在你过往的岁月当中,你是否愿意原谅自己?你在未来的岁月当中,你想活成怎样的自己?
所谓的成长,是一场修行,修的是心。有信仰的人相信,他们这辈子的修行成果,会影响他们下辈子的状态,所以他们很虔诚,即使现在没有马上看到结果,也会继续虔诚。
但作为没有信仰的人,最害怕的是,你努力了很久,似乎也没有看到结果。
我觉得那是因为,很多人的成长,是盯着一个太超前的目标。现在还没有到达山脚呢,就已经开始仰望山峰了。期望自己一年就能达到别人努力了十年的目标,这就会让自己很容易放弃。
真正的成长,只是和自己比的。因为没有人和你的出发点一样,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你的目的地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