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旅游案例 生态农业园经典案例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 ,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是当今旅游新需求的必然产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农业旅游案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生态农业旅游案例篇1
江西婺源地处我国黄金旅游圈的腹地,交通便捷,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海内外游客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置县,古属徽州“一府六县”,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县域面积2947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1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总人口36.2万,其中农业人口30.3万。全县林地面积245687公顷,耕地面积21522公顷,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典型的山区县。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婺源乡村旅游从2000年起步,历经十年多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依托“三农”资源为基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特色产业,现已成为我县的核心产业、第一产业。全县形成了3条精品线路,精品景区(点)20多个,其中4A级景区7个。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截止2011年,全县宾馆198家,其中星级宾馆18家,床位1.6万余张,年营业额6亿元以上;主要农业特产购物场所400余家,旅行社28家。
农家乐3160户,床位1.55万张,餐位10.1万个,平均户经营净收入达到6万多元。全县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7万余人。同时,乡村旅游带动我县休闲农业发展,2011年,粮食生产稳中有升,播种面积29.4万亩,总产达10.4万吨。茶园面积发展到16.8万亩,全年采制茶叶9100吨,加工贸易量3.1万吨,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茶产业系列产值突破10亿元,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油菜经济发展迅速,播面达10万亩,全年接待油菜花观赏游客达100余万人次,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过5亿元。油茶种植面积16万亩,茶油年产量500吨,产值达6000万元。畜牧、水产、特种养殖业等产量、产值大幅增加。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分别达6家、13家和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50余家。
生态农业旅游案例篇2
xx镇位于尔坡区西北,分别与邛崃、蒲江、彭山等市县接壤,与区内秦家、尚义、悦兴等镇相连接。是东坡区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同时也是xx通往蒲江等市县最捷径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距xx城区18公里、成乐高速公路xx入口13公里、成雅高速公路邛崃入口3公坐,三级标准公路通往周边各镇,逦村、联组水泥路率达95%、70%。
镇内水资源:有中型水库两座、小型水库5座,属李善桥、棒化桥、通济堰的灌区。镇内有变电站l处,电网覆盖全镇,电力充沛。
xx镇拥有广阔的多种类型土地资源,适宜种植的范围广、品种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辣椒等粮食经济作物:橙、柑、柚、梨、桃、李等优质水果;养殖猪、牛、羊、鸡、鹅、鸭、兔、鱼等家禽和水产品:近2万亩林地和2千亩桑园。目前全镇已经形成优质水稻和杂交制种、水果、生猪和奶业、竹业、蚕茧、蘑菇、蔬柒、水产养殖等八大基地:镇内有丰甯的页岩、石材、地下芒硝等资源。
镇内华减寺文明遗迩,望月湖远近闻名,是重要的佛教圣地和旅游胜地,吸引着区内外的大批游人和宗教信仰肴。
生态农业旅游案例篇3
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就开始起步了,这20多年来,通过抓沼气建设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科学探索找到了沼气与养殖、种植的内在联系,最终建成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以“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和核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对广大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000年5月,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桂林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专家到恭城参观,称赞恭城县生态农业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近几年,恭城县把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又被有关部门连续列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等。当地从生活到生产,从种植到养殖,从农业到副业都达到了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标准,应该充分挖掘生态农业的观赏性、学习性、参与性,让现有生态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这类农业资源占优势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更完善的生态农业,在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农业这一根基;并且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未来的生态农业,使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游览区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科学普及示范园,应该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让游客了解足够系统的农业生产进步的知识,使游客与当地农业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
自然旅游资源占优势的“观光+体验”模式对于那些拥有一定的农业资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够鲜明规模也存在着差距的地方,如果拥有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禀赋(清新的山水自然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整洁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等),就可以通过观光游的模式将旅游作为创造更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游览区内的农田果园、花卉苗圃、动植物饲养场应精心包装,让游客找到返归乡村的真实感受,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勃发的自然生机中享受回归自然的快感。
桂林阳朔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县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精辟地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特征。依托阳朔及周边各镇的自然田园风光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如历村、福利古镇、兴坪渔村等,都可以满足体验型游客的要求,“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体验农事活动,组织游客与农民一同采摘品尝,或参加四时农事活动;农家访问,考察生态农业生态村等活动。
当地乡村的特色民居、乡村工艺作坊、乡村农事活动场所应为游客提供能够深入乡村生活的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机具的使用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游览区内提供的可采摘的直销果园、农产品集市等,既让游客有机会购买乡村旅游产品,又充分体验收获的愉悦。
看过"生态农业旅游案例"的人还喜欢看:
1.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策略探析论文
2.旅游观光农业发展实例研究
3.中国旅游O2O模式经典案例
4.农村创业成功案例
5.茶文化旅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