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导游词
邵阳,史称“宝庆”。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总面积20829平方公里,全市辖3个市辖区、7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大祥区。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地形以丘陵为主,南、西部多山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主要河流有资江、邵水。气候温润,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年均气温16.1℃~17.1℃,1月均温4.7℃,7月均温28.2℃。特产有“雪峰蜜桔”、“宝庆三辣”(辣椒、黄姜、大蒜)、猪血丸子、新宁脐橙等。森林资源丰富,是全省四大林区之一。
有娄邵铁路与湘黔、京广线相接,沪昆高速、320国道横贯东西,二广高速、207国道纵贯南北。资江水运可达洞庭湖。名胜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风景区、北塔、水府庙、昭阳侯国故城址、武冈法相岩等。
邵阳人以热情豪爽而闻名,善于经商的邵商遍及海内外。邵阳气候舒适,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安逸。
邵阳这个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又叫宝庆呢?
春秋战国之际,楚大夫白善在邵阳筑城,史称白公城。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置昭陵县;三国吴后主宝鼎元年分零陵郡北部置昭陵郡;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为了避父亲晋文帝司马昭之讳,于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昭陵县为邵陵县、昭阳县以在邵水之北改为邵阳县,邵阳之名由此开始。
邵阳,唐宋为邵州。南宋理宗赵昀做太子时,曾被封为邵州防御使,公元1225年,他登基做了皇帝,改元,年号宝庆。因邵阳曾是自己的潜龙之地,故将年号命名封地,邵州升格为宝庆府,始有宝庆之名,距今776年。
邵阳地处湘中腹地,是资水上游的水路要冲,向为大西南陆路交通咽喉,上控云贵,下制长衡,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张飞取零陵,曾率部到过邵阳,并相传在这里射箭、卸甲,所以邵阳市有张飞庙、卸甲坊、箭落门。蜀汉丞相诸葛亮兴师南征时也曾据兵邵阳,留下了一系列的历史古迹和历史景点,如祭旗坡的祭旗坛和棋盘石等等。而发生在邵阳的最著名的战役则要数:太平天国石达开围攻邵阳、抗日战争雪峰山会战、解放战争衡宝战役。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天京杨、韦事变后,受天王洪秀全猜忌,率部出走。由江西南安进入湖南,四月围攻宝庆府,“所过人马连行六日夜,湖南震恐”。石达开号称二十万大军,三面包围宝庆府,遍扎营垒,连营数十里。时城内仅3万新军凭险固守不出。战事旷日持久三月有余,石达开久攻不下,湘军各路援军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内外夹击,太平军损失惨重。眼见宝庆城坚不可破,石达开长叹一句“真是铁打的宝庆”,率残部往郴州、永安方向溃退。“铁打的宝庆”自此名闻天下。
如今邵水与资江的交汇处仍残留丰庆(北门)、临津门两座城门和犀牛塘、西外湾各一段,全长约700米古城墙,古色古香,任由人们去凭吊、去回忆、去遐想。
宝庆府古城墙位于资、邵二水汇合处,始筑于汉,原为土垣,宋以后改用砖石修筑。明洪武六年经全面改造,形成五门、七楼、十二炮台的格局,全长4370米,高8.3米,城墙为青石和红砂石垒筑,门洞为砖石券顶结构,清至民国初年基本保留了明代形制。古城墙东濒邵水,北临资江,西、南凿池,固若金汤。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邵阳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辖区内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崀山;国家A级景区武冈云山、隆回高洲温泉、新邵白水洞;国家森林公园云山、舜皇山、黄桑、雪峰山、城步两江峡谷;省级风景名胜区南山、云山、黄桑、白水洞、花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塔、魏源故居、蔡锷故居和蔡锷公馆、塘田战时讲学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滩头木版年画、花瑶挑花、邵阳布袋戏、宝庆竹刻、花瑶呜哇山歌、邵阳花鼓戏、苗族“四八”姑娘节、蓝印花布印染技艺;2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小景区景点300余个。
邵阳古城旧有“宝庆十二景”:双清秋月、龙桥铁犀、六岭春色、洛阳仙洞、佘湖雪霁、桃洞流香、神滩晚渡、山寺晓钟、莲池古香、白云樵隐、石门献翠、岳平云顶。
双清古建筑群亭阁相映,曲径通幽,“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东塔、北塔隔江相望,相得益彰;水府庙坐拥双江,飞檐翘角,“妙手空空,一弹秋水一弹月;余音袅袅,半入江风半入云”。还有一大批具有邵阳地域特色的小街小巷、小村落、小民居,以及留下了邵阳人居民生活、社会风俗与文化艺术的亭台楼榭、水井牌坊、佛寺道观、巷弄人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大祥区有一条街叫曹婆井,是以同名的一口古井命名的。到这儿喝水的人总会问及井名的来历,久居此地的老人会绘声绘色地给您讲述它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曹婆的人曾以此井之水酿酒开店。八仙之一的铁拐李经常化装成一个道士,来店饮酒。曹婆待他甚好。离开邵阳前问曹婆现在过得怎么样?生意好不好?
曹婆叹了口气:“唉,我每天这么辛苦,可是也只够一家用的,到现在酒坊还是租的。要是不这么辛苦,又能多赚些钱,那多好呀。”
铁拐李说:“那也容易,你明天起来,不用煮酒了,你挑出来的井水就是酒。”
曹婆立即说:“要能这样,我这一辈子也心满意足了。”
第二天,曹婆去井里挑水,挑出来后,真是酒香四溢。于是曹婆不用辛苦,就有好酒卖,生意越做越火。几年后,成了当地一大富婆。
后来,铁拐李重来邵阳。问曹婆是不是过得很开心,曹婆皱下眉头说:“这井水当酒卖好是好,只可惜,我原来每年都可以用酒糟喂几头猪,如今可没糟了,少喂了好多猪,真是可惜。”
铁拐李大笑几声,边走边说:“天高不算高,人心节节高。井水当酒卖,还说猪无糟。”那曹婆看着铁拐李走了,当时倒也没当回事。第二天,她再到井里挑水当酒卖,可挑出来的水,再没酒香了……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大家知道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也就是濂溪先生,以及他写的《爱莲说》的肯定不少,但知道这篇文章在邵阳写的和邵阳的爱莲池的,也许并不多。据邵阳市志记载:爱莲池故址在城北路6号市政府院内。北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周敦颐五十一岁那年以永州通判权摄邵州事。在邵阳呆了三年之久,居邵期间,在此辟池种莲。池方形,广十余亩,与江水通盈涸。池周砌石为墙,环植垂杨。池内莲花叠瓣重楼,香幽而不实,亦不藕。周常在池边欣赏莲花,并写下传世名作《爱莲说》,因之称为“爱莲池”。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言流传至今,已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人生格言!其蕴含的人生哲理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邵阳佘湖山佘湖道观的一副对联,形象生动地展示了道家学派对世界的认识。佘湖道观,相传为祭祀唐人申泰芝而设,位于建设路生态公园佘湖山上。佘湖山,素有“宝庆十二景” “佘湖雪霁”之誉。山势较高,比邻市区,闹中取静。冬雪积岭时,白雪皑皑,明烛四万。一旦放晴,素裹红妆,登高放眼,邵阳胜景,尽收眼底。湖南道教协会,携手地方大德贤士、十方善信,发心在邵阳道教圣地佘湖仙山下,花费三年时间,修建南岳圣帝道场及诸天尊宝殿“玉清宫”,2009年已正式落成并举行了开光祈福法会。玉清宫占地40余亩,整体建筑布局为宫殿式六进九重院落,依山而建,整个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工艺精湛,宛若天宫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英国的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先生也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教,就好像大树没有根。”道教文化充满着至善至美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巧夺天工、气势雄伟、庄严神圣的道教神府玉清宫与秀丽的邵阳交相辉映,为邵阳增添吉祥灵气,也为四方的信男善女提供了一个休闲、结缘于一体的精神栖息地。
邵阳人文荟萃,俊采星驰。从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到再造共和的蔡锷;从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到血洒皖南的共和国先烈袁国平;从历史学家蒋廷黻,到抗日名将廖耀湘,他们不仅是桑梓的精英,更是民族的脊梁。
李尚卿字子仁,人称李蛮牛。清光绪年间,曾任邵阳知县。为官清廉。至今邵阳仍流传很多他的故事。有一年夏初,正值青黄不接,有位差管来邵巡视。李平时吃麦子饭,差官来了,亦如此招待。差官见是麦子饭,喝的是葱汤,大怒,顺手将桌上餐具摔于地上。李蛮牛并不动气,只是笑着邀钦差上楼台,指着居民房舍感叹地说:“麦饭葱汤君莫嫌,瓦缸粗碗亦可怜。请君抬头四处望,多少人家未生烟。”钦差大人无话可答。
县人有谚曰:“水淹状元洲,清官不久留。要想清官到,只有李蛮牛。状元洲,位于城西资江河中,经常被洪水淹没,可见自古清官也很难得。
离邵阳不远的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湾沙洲上,1794年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源诞生于此, 1996年,其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说到湖南近代名人,湖南人口口相传的常常只有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魏源却很少被提及。魏源不是湖湘籍晚清重臣,一生也没做过大官,平生担任最大的官职也只不过是江苏高邮知州,知之者不多。不信你上街随便问一青年,他可能会答“是不是和刘德华、张学友一样出名的歌星?”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可以看到,如果说要数湖南历史上最具智慧和学识的三个人,那么魏源完全可以与王船山、曾国藩并列在一起。
魏源,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是与龚自珍齐名的一代学者。斯人著作等身,代表作是穷十载心力独立写成的《海国图志》。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煌煌巨著,共100卷,破天荒第一次向中国人全方位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情况。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让国人正确认识了世界,改变闭关锁国,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
魏源早慧,少怀大志。坊间流传关于他的故事几乎都与读书有关。一是“偶尔下楼,家犬追咬”,说是魏源经常在楼上读书很少下楼,偶尔下楼,却连家里的狗都不认得他了,追上来咬他;另一个故事叫“读书入了迷,粽子蘸墨吃”,说是有一天,家人给正在楼上读书的魏源送去粽子和白糖,而读书着迷的他却用粽子蘸了桌上的墨水误以为是白糖,吃了之后还不知道,弄得满嘴是墨水。
长沙有条历史悠久非常著名的路,就是以邵阳人引以为自豪的以三千弱兵,敢为国民争人格的护国大将军蔡锷的名字命名的。蔡锷的精神核心就是为四万万国民争人格,而不是为一己图私利。有了这种精神力量,他当年才会作出这样掷地有声的誓言:如果胜利则功成身退,不争个人的名誉地位;如果失败则献身祖国,准备牺牲,决不逃往外国租界,也不流亡外国,使国事更不堪问。 这是以生命捍卫共和的誓言。在这块只问成败、不论是非,追逐权位者如过江之鲫的古老土地上,这几句话尤其值得大书特书。陶菊隐说:“自民国以来,武人解兵柄,棠爱犹存者,蔡松坡一人而已。”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今邵阳市蔡锷乡。后举家迁往洞口县山门镇。邵阳、洞口两地现有蔡锷故居和蔡锷公馆。虽然蔡锷离开这个世界时,不到35岁,但是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云南大重九起义,29岁做了云南大都督;二是护国讨袁,再造共和。1916年葬于长沙岳麓山,成为民国国葬第一人。
邵阳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有关蔡锷一则神奇传说就是他12岁便中了秀才。他父亲当时背着他去宝庆府赶考,考官看到一个骑在父亲脖子上的小孩和其他一些老童生一起来考试,便觉得很有意思,想“为难”一下这个“神童”,出了个上联“为何子骑父当马?”蔡锷马上对出下联:“只因父望子成龙。”考官再出一上联:“宝庆考生八十名,唯汝最小”。蔡锷立马对上:“孔门弟子三千众,数回居先。”知府要他围着宝庆府跑一圈,蔡锷略加思考,围着知府大人绕了一圈。知府嗔怪,我要你围着宝庆府跑一圈,你怎么围着我绕一圈?蔡锷不慌不忙说:“大人乃一府之长,围着大人绕一圈,岂不等于围着宝庆府跑一圈吗。”湖南学政江标誉蔡锷为神童,一时轰动府县。
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袁世凯对蔡锷恨入骨髓,政事堂通令各部属,凡与蔡有关的人,一律予以撤职。同时命令湖南巡按使沈金鉴查抄蔡锷湖南原籍的财产。可是蔡锷虽然名满天下,却穷无恒产。蔡锷的母亲和妻子都已闻风躲了起来,只有一个兄弟办木产的,早已分了家。蔡锷本人只在杨度所办的华昌公司有点股份,于是把这股份没收了事。蔡锷真真做到了岳武穆期待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
走过资江一桥,穿过资江北岸一处密集的民房,可以看到一座通高37米,八面七层,楼阁式砖塔,这就是北塔,始建于明万历元年。登高远望,资江如玉带,龙山若画图,风物一览无余。明代车大任有诗云:“水势自环村郭外,山形如列画图中。”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塔旁有一座公馆,他的主人就是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六军军长、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 廖耀湘,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土桥村人。1929年毕业于黄埔六期。当时国民政府决定从中央军校里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去法国留学,廖耀湘参加了1930年的留学考试,成绩列前三甲。可是最终确定名额时,他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他个子矮,其貌不扬。-----那时候这类考试估计和现在考公务员差不多,面试很重要。在这关键时刻,他演出了一出“闯宫面圣”,直接去找蒋介石。蒋介石得知禀报后,决定亲自见一见这位倔犟的青年人。当着蒋介石,他大呼留法生录取不公,一千人参加考试,录四十四名,自己笔试在前三名,却名落孙山,考官的理由是他个子矮,脸上有个疤。他直率地对老蒋说,这是选拔留法军官,又不是选女婿,相貌用得着那样重要?拿破仑的个子不也很矮?老蒋很欣赏这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格,得知他“耀湘”的名字后,说你原来是湖南人,是曾文正和蔡松坡的老乡,更有好感。------老蒋很佩服这两人,当然此时他还不知道19年后还有一个湖南人将夺了他的花花江山。便决定考考他,问了问蔡锷的《曾胡兵法十三篇》、《曾胡治兵语录》等等,这些书是老蒋用兵的教科书,廖耀湘烂熟于心,甚至对曾国藩撰写的《湘军水陆战地记》出版年月都记得。校长大喜,遂决定特批他去法国留学,临别前勉励一番。并向有关部门批示:该生系难得军事干才,学成归国后委以重任。
廖耀湘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后,1939年参加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1940年随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屡建功勋,成为一代抗日名将,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10月辽西大会战,廖耀湘兵败被俘后,死活不愿意和得胜将军韩先楚握手。进了战犯管理所,廖耀湘还非常自负,认为自己的失败非战之过,并说要林彪来,重新再干一仗。毕生以同乡先贤蔡锷为楷模的他还和其他战俘说,湖南宝庆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蔡锷将军,一个就是他。从监狱里出来后,仍然不理睬他当年身边的间谍同事,廖对过去还是耿耿于怀,怒目相向,说是看不起那些专门偷鸡摸狗之人。“宝古佬”霸得蛮,不服输的性格彰显无遗。
宝庆人不光在民族危难关头舍身赴义、勇武胜出,而且在商界也有颇多惊世传奇。宝庆先民因人多地瘠粮少,有外出谋生的传统,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凭着勤劳、勇敢不信邪,在很多大城市建有“宝庆码头”。在众多的宝庆码头中,尤以汉口宝庆码头故事最多。
清嘉庆初年,宝庆人在长江汉水交汇处辟有宝庆码头,后被当时全国四大商邦之首的徽邦占据,终因实力悬殊,经数十仗不得。至咸丰六年,在湘军将领刘长佑等支持下,大败徽邦,夺回码头并趁势扩充地盘,成为怀化、湘潭、益阳、长沙等湘籍客商船民栖身停泊之所。民国初年,为码头边一条长不过百米的风水宝地,宝庆邦与汉口地头蛇发生冲突,经数十仗,双方死伤惨重,仍不分胜负。当地一主事长者出面,邀五湖四海各邦派聚会见证定夺,当街摆下两台火炉,街头烧红一双铁靴,街尾烧开一口油锅,在场者面面相觑,唯宝庆邦走出一勇者,赤脚穿上火红铁靴,强忍肉焦血流汗淋剧痛,咬牙走过百米长街,捋袖从滚汤油锅中捞出信物,其时焦肉臭味弥漫整街,悲壮惨状不堪视睹。霸蛮勇敢不怕死的宝庆人震住了在场上百邦派,从此再没有人敢来争夺此码头。这条街至今还叫宝庆街。
各位领导来到邵阳会发现一些与自己生活习惯不同的地方,比如用餐。有句俗话,四川人吃得辣,江西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说到湖南人吃辣椒,湘北、湘南各个地方也不尽相同,邵阳是吃得比较辣的地方,有“邵阳一大怪,没有辣椒不算菜”之说。邵阳人爱种辣椒,也爱制作各种特色辣椒。一是干辣椒,二是剁辣椒,三是白辣椒,四是酸辣椒,五是辣椒酱,六是辣椒粉,七是煨辣椒。生活困难时期,邵阳很多人家汤里放辣椒,既做干菜,又做水菜。有时没有菜,辣椒水和饭,虽辣得流汗,也乐此不疲。所以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也入乡随俗吧,如果你平时没有吃辣椒的习惯,就请您事先声明,可以省掉不少麻烦啊。
邵阳饮食,口味比较重。最具邵阳特色的食品就是猪血丸子。 宝庆猪血丸子,亦称血粑,是邵阳的传统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间,民间历代相传,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宝庆猪血丸子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香味越浓。也有做一铁架,架下用火炉焚烧锯木屑、糠皮、谷壳或木炭熏烤,此种熏法特别讲究火候,不能过急过猛,否则口味不佳。丸子熏干后即可食用。猪血丸子色、香、味俱佳,腊辣可口,增进食欲,且易于保藏,至少半年内不会变质,同时还携带方便,煮熟切成片即可食用,是宴客时一道开胃的冷盘。
来到邵阳还有一样要注意的就是说话。常言道,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大家一来到邵阳可能就已经感受到,周围的人不是说着您完全听不懂的语言,就是说着怪腔怪调的普通话,舌头强卷不卷,让人听着直帮他累。邵阳有句俗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邵阳人说普通话"。如果他们说:费你的心,暗的这来。您肯定不知道说什么。粤语已过时,上海话已落后,东北腔己落伍……学点邵阳话,肯定会丰富您的生活。比方“说”,邵阳人不叫“说”,叫“赊”。英语“说”say,读音,就叫“赊”,邵阳人在数百年前就讲英语了,够时髦的,有点现代意思。
以下是邵阳话速成宝典,各位领导感兴趣的话,不妨跟着我念一下,自得其乐。
锤把子——拳头 夜里家 —— 晚上 困暗闭——睡觉 膝菠罗——膝盖 偷油婆——蟑螂 茅四 —— 厕所 一阔湖——一塌糊涂 亚赛——好的意思
到那里切嗨客----去那里玩 泥起杂味——自以为是
赊起一十二杂味——喋喋不休还意尤味尽。
相传,张平化在湖南主政时期,一次新疆某歌舞团来邵演出。维吾尔姑娘长得很漂亮,邵阳小伙子大饱眼福,一个个艳羡不已:嗨,硬是长得蛮亚赛一个。维吾尔人不解其意,问当地接待人员“亚赛”是什么意思?接待人员说,就是维吾尔语“亚克西”的意思。想不到,在邵演出全部结束后,为了表达对东道主的感谢,全体演职人员全部登台,齐声高呼:湖南人民亚赛!张平化书记亚赛!
邵阳市区话还好懂一些,如果到县里去,则更别有一番风味。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讲客气,说:“姐姐的客,就是妹妹的客,请坐!请坐!”用洞口话说出来,则变成了:“家家的卡,就是妹妹的卡,请错!请错!”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邵阳话已日渐向普通话接近,这已成为一种趋势,年青一代说普通话,已蔚然成风。再也不会出现到广东要洗澡找不到地方,急得邵阳人骂娘,广东人一听,赶忙说:冲凉,冲凉就在里面这样尴尬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