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3篇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1
爱心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爱心,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爱心,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爱心,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在五年级的春天,我们学校的爱心活动的举办,使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房变得温暖而又美丽。
这个月,我们学校举办了两个有意义的大型活动,第一是“学会感恩”,第二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书本传递活动。”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同在一片蓝天下,书本传递活动。”
在上一次回家前,老师特地叮嘱我们要带一些小学的教科书过来,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只要是教科书都可以。于是,我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以前小学的教科书找出来。在我把书找出来后,爸爸妈妈看到地上一大堆小学的书,便问我干什么。我一边继续我的“工作”一边说:“学校有一个捐书活动,老师让我们把小学里的书带去学校,捐给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爸爸妈妈听了,微笑着对我说:“很好,我们是应该帮助贫穷的人,特别是孩子,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你多捐点书,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到教育!”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真是越干越起劲!
本周一,学校将所有学生捐的书都捐给了吴中区的一个民工子弟学校。在捐书的那一刻,我非常激动,脑子里又回响起爸爸妈妈说的那席话!看到我校的学生代表把书传递给民工子弟的学生代表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在这么多书里,其中有三十二本是我的;我能够帮助贫穷的学生感到很荣幸;我为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感到自豪
自从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2009十大真情故事”后,我深感惭愧!因为我平时并不是很乐于助人,而这些故事中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当帮助者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时,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我非常想弥补我以前的过错,恰好学校给了我们这么一个机会,我抓住了这个很好的机会,并且及时运用了这个良机!真希望学校像这样的活动能够多举办一些,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如果你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在你需要帮助时,别人也会斩钉截铁地把爱心献给你!如果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爱心,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2
善良的本质是奉献,奉献果实,奉献爱心。每当你奉献了爱心,你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十分欣慰——我为世界人民做出了贡献。
对此,我深有体会。昨天,我和陈曦一起去了游泳池。游完后在更衣间里,我把钥匙插进钥匙孔里,不知是锁太旧了,还是钥匙不好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衣柜打开。突然,我瞥见在我旁边,有一个小男孩,他也拧不开锁,两只小手搭在衣柜把手上,无助地朝四周望着。我看到了,心里突然涌出一种冲动,我要帮他打开衣柜。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朝他一笑,说:“打不开吗?我来帮你吧。”
小男孩让开了。我把钥匙插进去,向右边拧去。我脸憋得通红,钥匙却懒洋洋地一动也不动,好像千斤巨石一般。我又试了一遍,也没有成功。我想把钥匙还给小男孩,看看他能不能找到其他的人帮忙。我正准备把钥匙从孔里拔出来的时候,突然改变了主意。看看其他的那些人,他们说说笑笑,就是天塌下来了也不管他们的事,何况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呢!再说,现在已经快关门了,游泳池里已经没有多少人剩下,估计也不会再来人,万一没人帮助他呢?我越想越糟糕。突然我听到陈曦在门外喊道:“高志昊,快来踢足球!”,更想离开这里了,我为什么不把泳裤和泳镜塞进包里,然后提着包就走呢?为什么非要让自己走进一个击退两难的地步呢?然后,我有了答案,是爱心!是爱心使我留在了这里。我把钥匙插了回去,又试了一次。一开始,好像一只大象被塞进了一个小小的试管里,“大象”怎么也转不动。我又把钥匙往里插了插,用另一只手按住松动的锁,使劲把钥匙往右边转。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到了钥匙往另一边歪了一点,然后我又用全力把钥匙向右推去——锁终于开了!顿时,一股成就感夹杂着看到小男孩兴奋的喜悦一齐涌向心头,一股热流流变了我的全身,这就是帮助别人后的感觉,这就是奉献了爱心后的感觉!我激动地把钥匙塞到小男孩手里,说:“锁开了,给你钥匙。”
“谢谢。”小男孩羞涩地说。这时,陈曦在外面又喊了起来:“你到底来不来呀!”
“来了!”我高兴地叫道,提着包离开了游泳馆。是啊,如果每人都奉献自己的爱心,哪怕只是一丁点,世界上也不会有战争,暴力,和平和幸福将永驻人间!
爱心奉献的感想文章3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感动了无数人,因为他深深地道出了一名教师的真谛——奉献!闲暇之余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爱满天下”既是陶行知先生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他的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一、学习陶行知的认识
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是这样说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在他看来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倡导教育和生活相结合,学校和社会相结合,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陶行知之博爱,是爱人类全体;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爱生就是无私奉献
“爱满天下”意味着无私奉献,它是崇高的,也是无价的。陶行知曾说过:“教师的服务精神是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以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现在虽然过了几十年,但是无私的爱生还是需要的,还没有过时的。陶行知不仅自己有奉献之心,而且反复强调教育学生也要有奉献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正是以他这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的童心。现在如果我们没有奉献精神,是不可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试想一下,现在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多么的长?没有甘于奉献的心,怎么能够支持下去?正因为有了奉献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灵,这正是教育的真谛。爱的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学习问,所以陶行知先生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现在,而且属于未来。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的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
三、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陶行知倡导“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教育是从生活中来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这些话听起来很简单,可就是这些简单的话语却揭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平时总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班会课上的说教,课后的个别谈话那才是真教育。也知道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言传身教,道理好象懂得挺多的,做得好象也不错。可看了陶先生的文章后再看我们今天的教育,才知道远远背离了先生的期望。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文明宣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及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四、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教师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必须一面教一面学。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陈腐观念,不能把教学生书本知识作为自己唯一要做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在进步,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的。反之,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现代教学武器,改变过去那种光靠老师“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问难,有向教师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牢固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真正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这才教给了学生学习的“金钥匙” 。
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考验.一些科技领先的国家巳把培养全民创新能力视为“走向21世纪的道路”。我国正全力实施国家现代化战略。亟待学校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迫切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些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小学创新教育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与肢体的活动连在一起的,它犹如活泼稚嫩的触角,敏感而脆弱,需要教育者珍爱、保护,并给以广阔的空间和自由。但传统教育往往以“塑造灵魂”“培养人才”的急切情绪,加以不适当的干预,或限制时空自由,或束缚手脚行为,或恶语直伤心灵,使其压抑、萎缩、扭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和旧做法。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做法是: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做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课外,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不用功课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间十分钟和午饭后的时间还给他们。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我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园丁的梦境,常常是花的芳香,叶的浓荫,教师的梦境,常常是雅甜的笑脸,朗朗的书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