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的功效和作用
白蒺藜叶对生、互生或簇生,单叶或羽状复叶;具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萼片4~5,花瓣同数;雄蕊与花瓣同数,或3至多倍,花丝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鳞片,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浆果状核果;分瓣果。
白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1、平肝解郁
用于肝阳上亢,症见头痛而眩,心烦易怒者,夜寐不宁,与桑叶、菊花、蔓荆子、钩藤等药同用。
2、行气活血
用于少腹胀痛,可与乌药、芍药、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用于肝热目疾,症见目赤多泪,白睛充血、涩痛怕光,可与桑叶、菊花、青葙子、连翘、甘草等同用。
4、用于胸胁不舒、乳汁不通,属肝气郁结者,可与青皮、橘叶、郁金同用。
白蒺藜的中药属性
药材概述
五呆柬合白蒺藜,排列菱形偶分离,
分果斧形许多刺,散风平肝又解郁。
别名:白蒺藜、蒺藜。
中药材白蒺藜成品
中药材白蒺藜成品
来源
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但以长江以北较多。
别名
茨(《诗经》),蒺藜(《毛诗传》),蒺藜子、旁通、屉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经》),即藜(《别录》),白蒺藜(《药性论》),杜蒺藜(《圣惠方》),休羽(《纲目》),旱草(《本草经解》),
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国药植志》),八角刺(《青海药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苏植药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东中药》)。
白蒺藜产地
白蒺藜采收
秋季果实成熟后,采割全草,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药材性状
为5个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谢状五棱形,直径0.6-1cm。有的裂为单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状,表面绿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许多网纹及小刺,还有对称的长刺和短刺各1对。质硬,刺手,切断面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有油性的种仁。无臭,味苦、辛。
以颗粒均匀、饱满坚实,灰白色着为佳。
加工炮制
白蒺藜 取原药除去杂质。
炒蒺藜 取净蒺藜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然后把
石磨心垫上1--2个铜元,将蒺藜磨去硬刺,筛净刺屑,拣去柄梗杂质。
盐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盐水(每蒺藜lOO公斤,用盐3公斤,加适量开水溶化澄清)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晒干。
该品炒后药性缓和,既能平肝,又可补肾,并易去除刺梗和轧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