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2017-06-19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一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摘要:大学生的普遍年龄1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家庭、学习和就业问题,自身发展压力普遍加大,自身心理素质面临严峻挑战,由此引发的身心问题剧增,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标准;心理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B8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4-0000-01

一、心理健康标准和含义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是人格完善协调,社会适应良好。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一般认同心理健康标准的复杂性,既有文化差异,也有个体差异。一般而言,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主要源于四个方面:1.经验标准。2.社会适应标准。3.统计学标准。4.自身行为标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较为一般[2]。黄希庭、郑涌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国6大区16所高校的528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224%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上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441%的有1项超标,最高超标的有9项。对178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4%,重度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某些特定大学生群体如新生、贫困生、高职学生以及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可以说心理问题已经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犯罪和意外死亡的首要问题。

三、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1.确立稳定的价值导向

高校应该对社会文化进行正确引导,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炼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流文化,形成稳定的价值导向,并以这种稳定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学校要重视学生自我发展[8]

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着重培养“三个自我”,即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增强他们的独立能力。

3.学校入学适应期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

做好入学适应期的教育工作辅导员应及时有效的组织好新生入学阶段的适应期教育,如学校的发展史、校训、学生手册等相关知识的介绍,指导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如何适应,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用人之长补己之短,承认差距,奋起直追,促进新生间人际关系的顺利搭建。

4.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大学生一方面应鼓足勇气,向家长、老师以及专业人员请教,对感情好好把握,以消除因感情问题带来的心理问题。

5.大学生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习惯化了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密不可分。对大学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一是合理作息,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充足睡眠;二是平衡膳食,坚持吃早餐;体重保持正常水平;三是科学用脑,实行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

6.学校恰当的开展性教育

大学拥有开展性教育所必需的条件和师资,尤其是针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性问题,开展性教育更具有其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7.人际关系的处理

(1)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大学生自己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管理情绪,情绪反应适度正常,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与人相处中,大学生们还应该学会忍让和宽容,一个人气度宽宏,与人相处能求同存异,并尽量扬其长而避其短,才能产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你高朋满座,从者如云,成就一番事业。

(2)学校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引导和开展人际关系方面的教育。人生目标除有健康的体魄外,还需要学会处事和处人的道理,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也是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爱学生,做同学之间友爱桥梁的搭建者,举行迎新会;让师兄师姐介绍快乐的大学校园生活,多多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还可利用同学之间的时间、空间上的临近,举办“同乡会”、“联谊会”等,为彼此间交流互动提供一个可行的平台。

8.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并且以这些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使学生们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生在社会上活动、生活,就必然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因此,就必须进行社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稳定大学生的社会心理使他们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和取向。

9.特困生心理调适。近年来,特困生的思想教育、生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采取了“奖、贷、勤、免、补”,广开渠道,解决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不容忽视的是,困难学生不仅仅是经济困难,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11.独生子女的心理调试

80、90后已经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而他们中的独生子女更是一个热点。他们个性张扬,但又成就需要弱、心理较脆弱、自立能力弱。针对这部分学生,更多的是学校心理咨询机构要采取一些个别化的对策,对他们进行理想的培育,改变他们的认知,通过小组活动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并通过安排任务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同时要联系家庭,开展家庭的工作,让父母理解孩子应该独立,这样让他们改变一些教育策略,让独生子女感受压力,增强成就动机。

12.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加强学校心理教育,发展学校心理救援机制

(1)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2)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10]。首先,应当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

(3)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11]在大学里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学生入学后,通过辅导员、学生会找学生谈话,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归纳。

(4)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5)高校应尽快建立大学生心理预防和干预机制,构筑一个从个人到宿舍、班级、学院、学校甚至社会的网络管理体系,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有效减少心理疾病和不幸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宋林飞:《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马瑞清:《探析大学生孤独心理的成因与防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X)6年12月。

[3]王春华:《谁为大学生解开郁闷心结》,学府聚焦第20期。

[4]吴建成:《谁来解开我的“郁闷”心结――一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确立危机的个案辅导》,科教文汇2007.1(下旬刊)。

写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人际交往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