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介绍
练习陈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们要了解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其精髓。那么你对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您整理了关于: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介绍。欢迎阅读!
陈氏太极拳的灵活阶段
灵活,就是指松入柔的训练过程,这里主要就是加强缠丝劲的练习,从而促使肢体在缠绕中还能得到有效的放松。
缠丝劲要求意、气、劲、形四者合为一体,是内气潜转收放同肢体螺旋缠绕屈伸进退的有机结合。
一般学者在这一阶段,体内气息尚未充盈,所以,在腰劲的统领下,重视双肩和双胯部位的画弧转圈和螺旋运动,驱使四肢屈伸往来地缠绕旋转。
陈式太极拳中的每招每式的每一动俱要求以身行气,以气运身,以身运手,手领身转,足从手运,步随身换。
最紧要者,手、眼、身、法、步必须融会一体,旋转一致,渐悟缠丝劲的要领。
此时行功练拳,感觉大不同前,自觉招招式式以中气潜转为中心,腰为主宰,引动肾气滚动,两腰隙同步旋转互相传递,驱使体内之劲出入而有序,各领半身转动,在其带动下同时注重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一合周身上下无处不合。
同时,要求在腰劲的统领下,驱使颈、脊、腰、肩、胯、肘、膝、腕、踝等关节,接骨斗榫,对拉拔长,松柔旋转,节节贯串,互相传递,引导身体内部气机收放运转畅通无阻,从而使关节运动幅度增大,灵活性提高,稳定性加强,全身肌肉松弛收缩高度协调统一,增强肌肉、筋腱、网膜(软组织)、骨节的伸缩和旋转机能及弹性和韧性,细心推求来脉转关趋势,确保其转关要真。
在此阶段的训练过程中,要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注催不注领,注合不注开,注入不注出。尤其是要注意转关过节处,转关必须折叠转换,此处最容易出现棱角,所以要特别存心留意,转关过节时需要慢而松、柔而活。
这是太极拳最容易显方之处,也是接骨斗榫的关键所在。在训练过程中,此处会发出—种响声,陈式太极拳称它为骨鸣现象,又称它为筋骨齐鸣。
这种响声开始微小,逐渐由小变大,尤其是肩、胯关节表现为最。虽说这是陈式太极拳修炼的必经之路,说明此时关节放松程度还不够理想,关节在旋转运动时多少还存在着用力现象,旋转也不圆活、还有棱角出现,导致关节腔内摩擦力所致。
所以拳论中有:“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为此,应当在放松的基础上继续磨炼,促使旋转之圈逐步练圆。
随着功夫增进,骨鸣声则会由强变弱,再由弱变无,肢体则会出现一种明显的活顺灵敏之趣味。正如拳谚所云:“要想练好拳,首先圈练圆。”
陈式太极拳推手的方法
想学推手,首先要练好太极拳的基本功,推手在是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的,是太极拳境界提升阶段。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
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比如甲乙两人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的方法,对挽连绵不断。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牵动。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
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
学习推手注重的是方式方法,练好推手要懂得用劲,这样才能成功制止住对方。
第二种姿势叫推手
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棚法将甲滑空,。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棚法将乙滑空。可以推得很长时间,什么时侯没有力气,什么时候停下来。
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两个人的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一个棚,没有捋和挤。
推得长久时特点表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
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学习阶段,练好推手具有实战防身的作用,学习推手要学会气沉丹田,在实战中发挥丹田劲。
第三种姿势叫挤
就是甲乙两人交手,甲的左腿进入乙的右腿里面,彼此都是弓步法,甲用双手按住乙的胳膊,乙用滑空法走出去,用两手捋住甲的右胳膊往左引。
甲用右肩靠住乙的胸往外挤,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将甲的来劲滑空,用两手按住甲的胳膊,甲用滑空法走出去,捋住乙的胳膊,乙用棚劲,棚住甲两手,右腿后退一步。
甲左腿往前一步蹋到乙的右腿里面,乙用双手捋住甲的左胳膊,甲用左肩靠住乙的胸,又用乙的背折靠的方法。乙用滑空之法走出,捋住甲的左胳膊。甲棚住乙的两手,用左腿往后退一步,内脏有打左肋靠之法。
乙用右腿往前进一步,如此两个人一来一往对推,不间断,这样推法就成圆圈了,棚捋挤按也都用上了,十三式的精华也都会在其中。
推成之后,离开推手就可以得到技击的作用。这样推成功后的特点表现是: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太极拳是用意练意的拳
练拳是一种意气运动。在行拳时充分体现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达到意到、气到、力到,每一动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只有心先想到,动作才能位。心想开展,两臂及周身才能展开,心想合,周身全体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时不要想气在哪,在气则滞,滞则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动作之中,气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间,连绵不断
快慢相间是陈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 初学时动作要满,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顿现象。由于动作舒缓,便于去掉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动作柔顺自然,也可以检查动作的准确性。熟练后逐渐加快,但要沉着,快而不乱,最后又复慢,这是慢、快、慢三层功夫。
在行拳过程中,要做到转关时慢,转向时快(逐渐加速);蓄劲时要慢,发劲时要快(做到柔行气、刚落点)。这种快慢相间的变化,要具有均匀的变化幅度,做到“匀清”。
(三)螺旋缠绕,舒筋活络
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指出:“太极拳,缠丝法也”。短短四个字讲清了陈式太极拳的根本,就是缠丝劲。他又说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见缠丝劲是何等重要。太极拳的缠丝方法有单手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等多种缠法,初学者很难弄懂。
缠丝劲训练方面,多做单运手(左右)、定步运手,加强对顺逆缠丝的理解和运用。在缠丝劲训练中,要注意贯指尖,使气血畅通,达到经络终端,对养生、健身、技击都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练柔成刚,刚柔相济
陈式太极拳应练成刚柔相济的拳,这是练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化掉人们身体固有的僵劲,使它柔顺,这是化柔时期,这个时期长短因人而定。对明拳理刻苦练功的人,相对短一些,也有的练一辈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劲,把陈式太极拳练成硬拳、刚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后发,松活弹抖
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要求做到蓄而后发。蓄劲是发劲必要的准备,将弹簧卷紧,是发劲的基础。蓄劲就像把弓张开一样,将劲蓄足增加发劲的弹性力量。蓄劲时要周身合严,松腰圆裆,气沉丹田,脚趾抓地,稳固如山,把劲卷紧。如当头炮,缠一圈后不放劲再缠一圈,然后痛快淋漓地把劲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发的头。
(六)心意平和,松静自然
心平气和则得。打拳时心要平静如一泓清水,不起波澜,视动犹静。做到轻轻运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气以气运身,这样才能调养气血,疏通经络。这是追求养生、健身、延年益寿的成功之路。虽有时发劲,也是发之前没有劲,发之后没有劲,只是劲发出一瞬间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归于平静。练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杂念,平心静气,静以待动,这样练拳不是手足运动而是意识支配下的全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