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拜师礼仪图片_趣谈古代拜师礼

2017-05-22

近几年,随着国学的兴起,拜师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每年新学期开始,总会迎来拜师热潮。这不经让我们想起来古代人的拜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拜师礼仪图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1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2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3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4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5

古代拜师礼仪图片6

趣谈古代拜师礼

古代,通常把拜师礼叫做“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泮”就是指学校,其中“入泮宫”指的就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典礼。春秋时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古代的儿童入私塾读书,由于没有固定的开学时间,所以家长在送孩子初次入学时,首先要择定吉日。入学日期择定后,家长要为孩子筹办入学用品,内容主要包括一套学习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当然,家境富裕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入学用品要丰富得多。除此之外,父母还要筹备祭拜圣人的礼物。

孩子入学当天,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四道早餐,名为“食长进”。分别是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炆葱、两个红鸡蛋。其寓意则分别是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入泮礼”时,所有生员必须戴雀顶、穿蓝袍,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这是古人们早已达成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在学官的统一带领下祭拜孔子,跨过泮池,拜谒自己的恩师。在拜先生时,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此六礼分别为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分别表示谢师恩、业精于勤、启窍生智、苦心教学、早日高中、宏图大展之意,赠送六完礼束修,长者向孔子像行揖礼,然后入座于孔子像左侧。随后身着汉服的学生,向孔子像行礼后分立两侧,雁翅排开。老师最后入席,随行的一位长者托盘摆放的是师者的回礼,有龙眼干、芹菜和葱这三样。其中龙眼干象征开窍生智,芹菜寓意勤劳,葱寓意聪明。躬,表示互爱互帮。随着时代的变迁,六礼束修逐渐被牛、羊肉等一些礼品所代替,全然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些寓意。

在我们现在的拜师中几乎很少看到净手这一环节。净手要求学生们将手放到水盆里,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这里所说的净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心无旁骛。

拜师礼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填写“亲供”,这也是拜师礼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亲供”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学官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当然,我所说的拜师礼的各个步骤,并非我个人的理解,它们都是根据《礼记》和《弟子规》所记载的。”李生滨说,经历了这样的仪式之后,标志着学生们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从此便踏上了人生的求学之路。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