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的抒情散文欣赏
清明,清清明明铭记,明明白白镌刻,使人耳目一清,春天轻裹被、薄衫,看清世间万物的美丽。清明,神智日日清明,提点我们记住逝去的,已故的亲人,或是那些镌刻着的记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清明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清明的抒情散文欣赏:清明
清明,晕开的绚烂。
清明!我是爱的,清明节令一到,老天爷就像那么听话似的,雨水多了起来,路边的柳枝绿的更醒目了,更喜人的是气温暖和了,不管你的家是在彩云之南的山岚怀抱里还是水墨江南的烟雨里,或是冬雪未融化的北方,沉寂着很久很久的故都,你都感觉到春的温柔,不寒碜而是真真实实的春。所以,我是爱的,就像老人钟爱阳光一样的感情,或许喜欢温暖的你也会如我一样的感情丰沛。
清明,我是爱的,是那种含在口中一样的疼爱。风景怡人处,是诗人眼瞳看见梦的季节,或许因为它是缱绻在四月里,嵌入诗人那带着娇羞和调皮的字句里,湖面的水暖了,嬉水的素手也不至于逃避似的触碰,或许是像极了你青春一样的光景,是明亮的情愫,冲动的有时候尽然会掉泪,懵动的青春总是幻想着一个个美丽的梦!记忆里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样让你痴痴的等待在楼下,然后牵着春天的手,在原野肆意的洒脱,仰望着天与地,绚烂在天与地的边缘,你的笔者本里烙下的湿痕静静的淌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
雷声在天边闪了一下,忽然的雨潜行又敲响,不打搅的躲闪,又不经意间的提醒,这就是清明时节的雨啊!下雨的日子多了起来,天也暖和了些,不是很热,比起夏天的炎热,四月里的天是最可爱的。
窗外的雨水一阵子声音很响,一会儿又是慢慢的渗入、侵湿着屋外的树木、田野,还有那装饰着的油菜花。清明一到,天空热闹了起来,最不安分的要数蒙蒙烟雨了,戴着神秘的面纱朦胧着城市的街道,冲淡着人们疲惫的心情,我想这个时候心情是愉快的。
蜗居在城市里的人是很难发现春天的到来,虽然家乡的梨花早早的开了,院子里的梅花也是开过很灿烂的花朵,在早晨的露水里晶莹剔透得像是梦幻般的神奇,可是城市里的人发现春天方式似乎最直接的是春雨绵绵潜入夜,天暖的刚刚好,一件外套足以过日子。清明一到,矫情的人也不再挑剔了,承认了春天原来是暖暖的。
清明时节,柳枝纷纷扬扬的垂着绿枝,松枝翠绿的颜色渐渐明了、亮了,花是一丛丛的,不似花蕾的娇小、若隐若现,不似开败了的花瓣洒落、意气杂然,而是正好的花枝在最美的山岚,原野,园圃,还有你的花盆里,入你视野入你心房,闭上眼睛的凝神,那颜色刚刚好,不似初春的淡,不易发现;不似夏的浓,来得太沉。看着喜人,不至让人因太过浓烈而逃避或是窒息的感觉。雷声荒郊,东风微微,将雨丝吹皱着,斜成了四月天里温暖的亮响,原来春的响声也是那么的美丽、幽雅,像叩响信笺思念的文字一样的缱绻。
秋贵重阳冬最美是腊月,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窗外枝头惹人爱。趁着春风还飘得不是很远,童子五六人,师者四五人,行至山光斑斓处,席地而坐,吻吻天地的清朗之气,谈天说地,将爱将被爱,寻春,踏青,洗涤掉晦涩,还一个清明。
清明,是忧愁的怀念。
清明雨上,折菊寄相思,抚琴吟唱。雨是人的离愁别绪丝丝缕缕,声音沙哑,柳条摇曳着,送故人与灞上,这也是四月里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记忆,不肯抹灭或是减持的。绿叶兴岚处,拳拳相思意,墓志铭哀哀声色尽是愁绪。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柳绿花红,春光明媚,这雨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烟雨纷纷的雨丛里,人影浮动的尽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离愁,这天与地的分隔,或是天涯久远的远隔,即使是美丽的风景也总是有点孤芳自赏的孤独与寂寥,风景依旧,只是看着风儿微微频点头的空落,此时是最难言说的滋味吧!
或许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盏盏里的三俩淡酒,暖风熏得人憔悴,迷离的眼神像是恍然错失了半个世纪的陡然相遇的茫然失措,温一壶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湿衣,更甚解解心上的愁绪,远在他乡的游子,春意浓浓心易闹!
四月的天呢!你是美人的眼眉的那颗朱砂,你是温暖着凡尘的锦袍。这美!美得那么让人窒息,烦忧着了魔,扰得人儿魂都掉到九霄云外去了。清明!我是不敢触碰的,易碎的心扉,总是在这个季节里演绎着,凄凄婉婉,往事淡了,回忆却浓了,挥之不去的人影总是在西窗烛光闪亮着,孱弱的抵御凉风的时候慢慢的升腾,沁入心间,一地的花瓣是那凋落的心呐!荒冢,青柳,蒿莱炽幕,朦胧着的氤氲,无语的沉思,缅怀,泪如雨下,点香引言,敬茶酌酒,长跪泣涕,悲恸声颤,眉间已了无春色。
天街小雨盈盈绕,扰人相思故人情。好栽柳,栽在坟墓畔,环着庭院绕,无心栽在水中央。一重重、一簇簇,芽抽成一季的春色,水倒影落,道是离人西去,泪垂三尺倚栏看破天。
逝去的不仅是相依相伴的低低私语,而是举案齐眉的丝丝温存,是那用一天天日子熬成的特殊味道,“月影憧憧,烟火几重,烛花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雨打湿了眼眶,年年倚井盼归堂”,厅堂还在,红尘中的微笑依然过往,梦断罢!魂飞魄散。
喜也好,悲愁也罢!清清明明的记住那些过往,真真实实的过着日子熬成的魂汤,感谢这清风之朗,心地安好,明朗!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有关清明的抒情散文欣赏:清明
为何嫩绿的草,鹅黄的花与灰色的天空相伴?
为何我独自一人与灰青色的烟雨相伴?
淅淅沥沥……淅淅沥沥……
我独自走在泥泞的路上,只有雨打到叶子上的沙沙声与双脚与泥地亲密接触的声音。远处传来一串悠长的脚步声,期间夹杂着阵阵笑声,想必是那些去祭祖的村民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牛毛般的细雨交错相汇,织成了一张孔眼极细的网,网住了远处的青瓦黄砖,网住了路边的绿草红花。我的心,似乎也被蒙上淡淡的一层忧伤。
阵阵寒意传来,素衣早已湿透。雨越下越大,那张大网越织越密,我的心已被束缚到极点。越织越密,越织越密的网最终勒进我的内心,只听到忧伤溢出,低落足尖的声音。
细雨继续飘洒,我的心是多么地渴望得到温暖。异乡人至此,寂寞如我罢了。身后传来了脚步声,轻盈与沉着兼具。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牵着黄牛的牧童。牧童头顶斗笠,身着蓑衣,慢悠悠地从我身边走过。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忽而清风拂面,我立马跟上,心中不禁窃喜。
雨织成的网依然笼罩着大地,忽然,远处有一红点。我朝着那个方向慢慢走去,只见那红点像是朱砂笔笔尖与宣纸接触那一瞬的晕开。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欣喜,一阵小跑之后发现,此地真有一片红杏。
红杏与烟雨的交融绘出了一幅最迷人的水彩画。那红晕似乎也在我心中散开。土地的气息被一股醇厚的酒香冲淡,渐渐褪去。我收起了油纸伞,随着酒香飘来的方向,徐徐走去。
有关清明的抒情散文欣赏: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一踏上故乡的土,就想起了从前从这里经过的一幕,同样的路,异样的情。从前,一踏上这条小路,就快见到日思夜想的母亲了,高兴劲无法用语言形容,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家的。现在母亲走了,我的心也跟随着母亲转移到墓地。我极力调整心绪,用手绢拭去不由自主溢出眼眶的泪水,强烈地掩饰着内心的不快,因为随时都能碰到村里的熟人,我得把悲伤藏起来,几个月不见,应该用笑脸面对乡亲们。
我打开锈迹斑斑的门锁,走进熟悉的窑洞,看见我生活过的地方,心中便生出一种悲凉感,一种孤独感,一种失落感,手扶门边,审视着窑洞里的一切,无数的生活碎片,汇集成记忆的长河,向我迎面扑来,手摸我曾经和母亲睡过的土炕,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打开尘封的记忆,时间开始倒流,我似乎又回到欢乐而愉快的童年天地,独步牵着母亲的手,以为生死相依,会一同穿越岁月的隧道,跨过坑坑洼洼,平安地走向地老天荒。我怎么也没有料到,母亲没有来得急打招呼,独自西去了……
而今,窑洞依然存在,土炕依然存在,烧饭的土煤炉依然存在,可就是充实这窑洞的生命不存在了。我悲痛难止、哀思难确,在土炕的边沿默默地站了很久……很久,无尽的往事从窑洞的四周涌上心头,这里盛载着我十多年的喜怒哀乐。母亲用大麻仁做油炒菜,富人家连看也不看的饭菜,经母亲的手,精心细做,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有味。寒冬腊月,北风呼啸,我们一家人围着土煤炉,母亲一针一针地缝制衣服,继父摆弄着他的提子(自制的乐器),姐姐在看书,我坐在母亲身边帮她穿针纫线。
炉中的煤,烧得通红通红,炉上的铁锅轻轻地发出滋滋声,在暖烘烘的窑洞里,我们共享着天伦之乐。在外地读书时,家的这种温馨时时影射着我,相聚的这种欢乐,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是无限的惋惜、追念、惆怅。如今窑洞依就在,但神情沮丧,灰头土脸,墙皮也脱落了不少,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同时也是向我诉说着它现今的孤独和凄凉,院边的老槐树,由于院塄长久失修,老槐树倾斜了,树上有一只乌鸦叽叽喳喳地叫着,正对着我家的院子,似乎同我无声地交流着,我和它同样的不幸。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这个家,最后会以这种结局收场……
我站在院边,一步三回头,告别了我熟悉的环境,告别了那个留下破碎记忆的家,来到母亲的坟前,坟头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草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好像在哭泣,哭一个为了家庭和孩子献出自己一切的母亲。我跪坟头,向母亲问安,点了一大把香,烧了一大堆纸钱,让那袅袅的烟和那红红的火,接通我和母亲的感应通道,将一年来想对母亲说的话唠叨给母亲听,一来解我的相思之苦;二来也是向母亲道歉,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母亲,您在世的时候,让您烦心的事太多太多,向您索要的爱太浓太重,而我奉献给您的心意却太薄太轻,为您想得少,做得更少。而今,一切都来不及弥补,只有请求母亲谅解您的傻女儿。”
六十年代,上学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幼稚的我,为了一把石笔哭鼻子、追着、马上要,无奈,母亲托着病体,走五里地用鸡蛋换钱,而后买石笔再走回来。辛酸和艰辛伴随着她走过了短暂的四十六年,久经操劳而又缺少营养的母亲,终于无力支撑这超负荷的担子,猝然倒下。我深深懂得,没有一个人会永生不死,人生作为过程总要逝去,早晚都有一死,把生命送到另一个世界,让人的灵魂和肉体分离消失,从而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可是,母亲走得太早太早,只活了短短的四十六个春秋,实在不该匆忙结束这生与死的循环,四十六岁还是个只有播种,未及收获,只有辛劳未得报酬的年龄,人只能活一次,真是逝者无语,生者有愧呀!
猜你感兴趣:
1.清明祭祀的散文
2.优秀抒情散文
3.有关树的抒情散文欣赏
4.关于慈母的抒情散文作品
5.古典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