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技巧
导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打造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技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反之,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其他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数学故事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各种教学要素配合的合理,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课堂的和谐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其他教育顽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魅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气质直接作用于学生感觉和知觉,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表现力丰富,教态自然、生动的教师能让学生感觉到生趣和活力,进而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心理学实践证明,只有情绪和态度自然变化的教师才真实可亲。教师恰当地运用灵活的教学形态的变化,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交流和传递,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外,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吸引力,做到情在境中。
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驾驭课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心理,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心理环境,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主动发展。
三、精讲多练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对于教材上的一些非重点内容或简单的、学生能理解的,可以少讲或不讲。对于重点内容或难点,教师不仅要花时间多讲,而且要讲清讲透。老师的“精讲”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还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有笑声、有讨论、有争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多练”就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中,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领悟知识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再通过拓宽练习面,达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变型练习,达到触类旁通。知识的练习形式要多变,练习内容要多样,练习评价要多角度。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练习设计的呈现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不要简单机械地重复。“精讲多练”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精讲与多练是互为依托的辨证整体,精讲的目的是为了多练,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要在多练中得以实现,如果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讲得再好,也是不成功的一课。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在建构过程中离开了学习主体,那就无法实现学习。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潜力就会不断被激发,进而成为会学习、能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精心安排以学生能“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去“放”,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主动利用自己的方法自学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相互合作交流、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钻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放下我们自己心中的“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当好“导演”,这样会解放我们的思想,使大家在学习中产生更浓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力四射。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技巧
一、有形教学,形象直观
高效课堂必须满足“课堂教育”的本质要求,即满足学生的平均需求。这就要求高效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基础知识,解析基础概念,培养基础、常规习题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例如,教学“空间几何基础点、线、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提供传统的教学模具――三角形和矩形,让学生亲手拉一拉。学生发现,三角形拉不动,矩形则很容易拉动,此时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影像资料。
多媒体显示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一个矩形和四个小人,小人分成两组分别去拉三角形和矩形的各个顶点。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小人在拉相邻的两个顶点时,三角形和矩形都不会变形,但当小人去拉矩形对角线的两个顶点时,矩形就发生形变。在矩形中添加任意一条对角线,结果小人再怎样拉各个顶点都拉不动了。学生陷入沉思,此时,教师将原二维板面变成三维板面,学生发现两个点只能确定一条线段,确定不了二维板面的方向,三个点可以在二维板面内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方向也就是二维板面的方向,这个关系是唯一的。当再多出一个点时,平面内出现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此时只能满足一个三角形必在二维板面内部,而第四个点可以绘制在这个二维板面之外。这样,画出来的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必在该二维板面之内,这四个点(两个三角形)可以绘制出两个相交的板面,而每个板面内含有一个三角形。之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一段Flash动画:一个黑点向左移动变成一条线段,整条线段向上移动变成一个矩形,矩形向所在二维平面外移动形成一个长方体。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以及点如何确定平面间的关系,为学生发展空间思维打下基础。
二、以学定教,探索发现
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课堂形式比作思维的“顺”过程,那么高效课堂中应该存在思维的“逆”过程,即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欲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例如,教学“棱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情境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上课时,教师展示漂亮的包装盒,让学生观察它是什么几何体。学生回答:“棱柱体。”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折叠这个礼盒?”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然后,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板折叠礼盒,礼盒制作完成后,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折叠礼盒时,棱柱的上、下底边一样吗?各有几条边?你如何证明?每个侧面的形状又是怎样的?”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样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动手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棱柱的特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像内在联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实际,综合运用
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核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习题变得贴近生活、富有乐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相似三角形的等比例性质移植到现实生活中,设计题目:一个施工队测量员由于器材出现问题,只能采用徒手测量法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该测量员所立的标杆长为3m,在太阳下其影长为1m,测得建筑物影长为7m,问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将标杆、楼房看做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以楼房为底边的三角形包含以标杆为底边的三角形,并且两者拥有同一个顶点,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相似图形的等比例性质进行解题。设计这样的习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