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

2016-11-2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范文一:乐艺术类学生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研究内容及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对于音乐艺术类学生设置有偏差现阶段关于音乐艺术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与其他专业的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基本相同,都是采用国家发放的统计计算机教学使用教材,主要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文字图形软件的处理,以及office软件的使用,网页的设计等方面,虽然这时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在初高中已经涉及并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新生进行相关的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少部分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基本稍微了解一下,而大多数的大学生学生对计算机掌握一些,但是所掌握的不系统不全面,而真正能熟练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由上面的叙述可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由于学生掌握程度的参差不齐,因此为教师进行授课带来很大的困难。

2.缺少实践应用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大多学校采用纸上谈兵,注重理论上的教学,认为它是一门知识,而忽略了它同样是一项应用工具,对学生的实践要求不高,而且大部分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教学内容与实践发生脱节,学习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学生只把计算机当成一门课程学习而不是把它当成一门技能去应用。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评分大多也是来自老师的印象给分,这样体现不出学习的状况,也不知道学生是否掌握。而且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虽然老师能进行大量的讲解,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3.专业特点不能体现艺术音乐类学生思维大多逻辑性较差,然而计算机的课程具有强的逻辑性,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而这些方面的要求对艺术类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困难,况且计算机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从计算机的发展史到网络协议,字符等专业术语词汇较多,逻辑性较强,并且课程比较枯燥不生动,缺乏想象力。因此无法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了老师不停再讲,而学生却听不进去的局面。

4.课程构建的理念在构建课程中是要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更有发散性思维,且善于创新,所以首先要改变教学的模式,不能在以老师为中心,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其次,要认识到计算机不同于其他学科,不应该以灌输性的教学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应该使课堂呈现立体,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于探索,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计算机软件的使用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的基本因素,也决定学生的创新和应用的操作水平。所以,我们应当将重要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使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掌握大量的重点知识。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创造力。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探究

(一)内容上变革

首先,在设计课程上要考虑到音乐类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以艺术类学科为核心,以艺术类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音乐艺术类学生的认知和发展的需求,不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完整性,从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出发,注重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所以课程难度要进行调整,结合音乐类学生的特点,在一般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增加一些有关艺术类专业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独立探究,讨论,实践,由此培养他们使用计算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设计并且改变了一些教学内容,首先是设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模块,例如对个操作系统的了解以及基本的操作,还有就是讲述Office办公软件的特点以及操作使用,然后有设定一些稍微中等难度的模块,例如多媒体操作的基础应用主要是有关多媒体素材的收集管理以及制作;网络使用的基础知识。最后在设置一些有难度的操作使用,例如Photoshop的使用主要是操作软件特点以及操作图形的处理转换,Flash动画的设计,以及网页设计制作。

(二)计算机教学的方式与方法的革新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也就是灌输式,这种教学方式有碍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最后的成绩,主要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采用开放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office的时候,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能深刻快速的理解知识点,从而实现学生独立探索,并且独立学习的过程,这样既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上,应当把有意义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探索,求知,标新立异,而不是在拘泥于理论的学习,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从而达到从知识的学习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

(三)计算机的实践操作

实践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的另一种方法,有利于操作技能的提高。在实践的环节中,要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沟通,例如技术的指导,有创意的评价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意能力,不是以音乐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是以计算机这种形式进行彰显,而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学生操作的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使学生以及努力的形式进行生成良性循环,而对于音乐类学生的主要放在基本操作类的培养。设置一些固定的动手操作的内容,设置一些如简单的操作系统以输入法的测试以及Internet的使用以及简单操作,对相应office操作进行,对图形文字图片的插入以及混排,考察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将要求,评分等进行公开,表现给分的公平性,在试题中设计难度相当且类似的题目,随机抽取试题,当测试结束后,总结学生所需掌握的不足进行解答,达到强化知识,找出不足的目的,进而达到能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模块化教学

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模块化教学方式分解教学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教学,并且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计算机的使用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些首先是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并且要清楚的了解自己需要什么软件才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这个软件需要什么用途,它的使用方法说明又是什么,使用技巧又是什么。作为音乐艺术类的专业需要,例如在声乐类中的作曲,乐器的制作完全可以凭借计算机进行设计,并且可以用电脑进行曲谱和声等效果的制作,还可以用计算机等进行音乐的歌唱,可以看到各种声乐的演唱以及技巧,并且可以通过视频看到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演。同样其它的专业和学科也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化,而是更加立体化,也为学生学好专业基础课程打下良好的开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可以结合学校举办一些相关活动,如学生歌唱比赛,计算机的知识竞赛,音乐和声演奏等多方面活动让学生使用自己的知识来参与并设计这些活动,展现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结论

本文根据音乐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有关教学内容,设计以及实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参考建议。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点,在教学和实践中,树立新的教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范文二:实践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1+X”模块化教学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开展教学,一是与省一级考试相挂钩的,可称为“应试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1”;二是介绍一种与专业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此阶段可称为“素质教育”阶段即模块中的“X”,通过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领取不同的学习任务,把选择的权利交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主动学习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引导、答疑解惑的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结合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以及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针对模块中的“X”部分又另外设置了3门选修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见表格2,让学生在大二及大三选修,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和强化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这3门课程是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遴选出来的,但并不表示后续课只能在这3门课中选开,可根据教学实际开设出其它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近5年的实践教学,这3门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每学期选修课的必开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

二、具体的改革措施

计算机相关课程是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生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一)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师要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设计者、引导者、促进者,设计和组织出富有创意的案例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的热情,使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比如我们在讲述Excel内容时,抛弃了书本介绍的案例,让学生带来班级成绩,根据教师列出的要求逐条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公式、函数、排序、统计和格式设置等关键应用,比照本宣科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

(二)承认差别,发展个性

同一班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区,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应试教育”部分的要求对每位学生都是一样的,“素质教育”部分我们依据学生实际水平完成不同的任务,并用不同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抓两头: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辅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多放手、多支持,让他们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有效的学习。

(三)钻研教学方法,讲究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针对计算机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如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采用精讲多练,通过讲授—练习—测试—反馈的过程,让学生在强化操作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素质教育”阶段则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兴趣导向作用,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中掌握软件的应用。

(四)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大力拓展课堂外教学

“网络+多媒体”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课堂的有效延伸。我们充分利用已经建设好的精品课程平台和手机教学平台,积极拓展教学模式。如今的课堂教学氛围变的轻松,学生不必因为上课一时没听懂而烦恼,随时可登陆省级精品课程平台或者手机教学平台查看老师上传微课堂的内容,基本实现了“翻转课堂”的目标并已经逐步将这一理念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也可通过QQ、E-MAIL等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了课外。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真正达到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所要求的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思维和规律”,也使得师生关系变的更加融洽。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系不同专业开展调研和教学尝试,提出了一种可行性很强的教学方案并付诸于具体教学实践中,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的成绩:

1.在完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从2011年到2013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3年内学生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逐年提高,合格率提高了15%优秀率提高了10%。此外设置多门与专业结合的拓展课程供学生选修,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2.通过拓展的选修课程,我们推荐和指导优秀学生参加了省大学生多媒体竞赛、杭州市科普动漫创意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比赛取得一些成绩,实现了理论教学到教学实践的成果转化。

3.学生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从以前单一的office软件应用、操作系统的应用到如今音频、视频、海报、PPT多媒体综合应用等多种能力,无疑都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论文

2.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参考

3.大学计算机基础小论文

4.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5.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6.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精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