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桌上的礼仪_饭桌上切记忌讳的人

2017-03-24

中国文化,衣食住行,各个地方都体现着礼仪。特别是在中国的饭桌上,礼仪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饭也有着不同的礼仪。那么你们知道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礼仪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饭桌上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在饭桌上的礼仪

家族的饭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

2、宾宴——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饭。

饭桌文化:礼、孝、德、让、教

1、“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2、“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3、“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4、“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5、“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饭桌上切记忌讳的人

1、挑剔的人

这种人首当其冲,因为实在太招人烦。挑人挑事,挑酒挑菜,挑餐厅、挑服务,挑同桌的人,这种人从上桌到散场会一直唧唧歪歪,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一顿饭下来,饭没吃好,酒没喝好,反倒像是中了100多次化骨绵掌似的。

2、爱炫耀的人

炫包炫车,炫手机炫手表,炫基友炫干爹,炫酒炫烟,逮到一切机会就炫。哎呀妈呀,炫的眼都睁不开了,我的钛合金眼镜呢。

3、拼命劝酒的人

把陋习、糟粕当做文化的傻逼事儿够多的了,劝酒的人少添点儿乱吧。喜欢就喝,不喜欢就不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火候稍不合适,味道就变了。把别人劝醉了,自己裤衩里能多二百块钱?

4、装逼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也不丢人,就有这么一种人,非得端着装着,好似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没有才学装文豪,不会品酒装帕克。帕克品酒是自己吐,这种人品酒,大家都会吐。

5、铺张浪费的人

这一点,我相信99%的人都该反省,每次看着饭菜浪费都有一种罪恶感。各位,政府都带头做表率了,在兴起饭醉之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节俭。加微信:jnjkys,老中医帮你免费把把脉命

6、对服务员呼来喝去的人

这种人最好敬而远之,人生来平等,劳动者没有贵贱,花俩钱就要高人一等?收起你的优越感,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要时刻牢记,服务员也是站着挣钱的。

7、每喝必醉的人

吃喝本是愉悦之事,落的每次要别人收拾残局,再好的朋友,恐怕也要敬而远之了。喝醉不是错,但逢酒必醉,就是你的不对了。丫的是不是总不想买单啊?

8、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和这种人吃饭就一个字,累!众人不发作,是因为有涵养。众人之所以表现的尊敬,是敬你所在的位置。你以为是心甘情愿的吗?你以为是敬你的为人吗?你觉得自己最牛逼,其实大家骂你是傻逼。

9、打官腔的人

碰到这种人算你倒霉,说话含含糊糊,陪坐的人还得似懂非懂地哼哈点头。看着丫的腆着草包肚子,一边满足地剔牙,一边和小三暗语调情。卧槽,得瑟啥呀,滚犊子。

10、到处蹭吃骗喝的人

这种人真有好意思不请自来,常年混迹江湖,蹭吃骗喝,一到买单,要么充愣装傻,要么跑得比博尔特还快。这种奇葩,无论男女,无需多言,绕着走吧。当心年轻时蹭吃骗喝,年老时没吃没喝。除此之外,乱丢垃圾、带宠物、非礼男女服务生、不爱护花花草草什么的不文明行为,很可能被介意的人看在眼里,要是你发现哪天开始小伙伴们不太喊你去喝酒吃饭了,那就先自我反省吧。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