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

2017-03-17

相关话题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以下是为官不易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当前,少数党员干部“脸好看,事不办”,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脸好看,事不办”,是在纠“四风”、正作风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良症状。患这种病的典型表现是:树“正气”但不办事,守规矩但不作为,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现实生活中,无形之墙有“硬墙”和“软墙”之分。“硬墙”好拆,比如脸难看、门难进等问题,但“软墙”却难拆。何谓“软墙”?就是搞“为官不为”那一套。譬如有的单位门开着、人也在,态度也热情、说话也客气,办事却依旧很难,要么这次说你缺这个,要么下次说你少那个,来回折腾好几趟;有的被告知“业务已受理,请耐心等待”,之后便石沉大海;还有的当面说不合规、不好办,私下找关系后才肯办。诸如此类,白岩松也深有体会:“这堵软墙就是相关部门的回复态度很好,但是给出的回复却浮于表面,而且迟迟看不到根本改变。”这样的“软墙”,比之“硬墙”,更容易伤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为官不易”决不能搞成“为官不为”。事实上,“为官不易”和“为官不为”一点也不矛盾。共产党人为官,既要干事,又要干净。“为官不易”就是保证干事的干净。“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的。”只有“为官不易”,才能保证为官者干好事、干成事、不出事。否则,还像以前一些人那样,搞权钱交易,不收礼不办事,必然会受到党纪党规的惩戒。

做官何为?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再通俗点讲,“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产党的干部应有更高的境界。我们常讲,“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自身硬”,就是为了更好地“打铁”,为了更好地给老百姓办事。不去“打铁”,不“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谓“打铁”,就是要敢于为民请命,敢于啃硬骨头,做到平常时爱人民、关键时为人民、危险时护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为官不易”搞成“为官不为”,根子里是公权为公、当官为民的思想树得不牢,公权为私、当官发财的观念根深蒂固;职业道德、公仆情怀树得不牢,市场交易、利益交换的观念根深蒂固。殊不知,党员干部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倡导的应该是担当、责任、使命,恪守的应该是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坚持的应该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果把市场上的那一套用到为官做人上,搞不送礼、不办事,或者守规矩、不作为,就不配人民公仆的称号,迟早要被人民群众掀翻在地,被党组织清理出党员队伍。

“为官不易”当是“担当不易”。共产党人做大事不做大官。做大事就要舍得奉献,就要吃苦吃亏,就要敢于担当、担起所当。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为官不为”已为时代所不容,“为官避事平生耻”必须印刻在每名党员干部的心头。面对群众处理具体问题时,不能再拿“领导不在”“条件不具备”“情况很复杂”等理由为自己的不作为来辩解,而是从群众关切的问题做起,从群众身边的小事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变化。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篇二:

4月20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会在沈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从严从实要求,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扎实做到位,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刘云山说,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步步深入,以及中央各种禁令的密集下发,公务人员的灰色利益受到强烈冲击并逐步剥除,于是,一些公务人员、领导干部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感叹也随之产生。他们要么觉得干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触犯禁令,产生了畏惧心理,要么觉得付出多,得到少,产生了不平衡心理,于是把消极应付作为应对各种监管的法宝,往往只满足于做个“太平官”,虽不犯错但也无所作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有的人之所以会感叹“为官不易”,心生抱怨进而心生懈怠,工作消极,碌碌无为,本质是个人私心在作怪,企图以此抵抗中央政令,梦想恢复往日的那种逍遥自在。

其实,积极的正确的“为官不易”应当包括以下三种含义:一是“官门”更难进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干部任用管理制度的改革,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科学,干部教育管理越来越严格规范,“当官”的门槛越来越高,靠歪门邪道和关系、后门进入“官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二是“官道”更难行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出现,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对于手握公权力、肩负一方发展之责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跟上时代潮流,提高素质能力,以更好地履职尽责,推进改革发展稳定,是一项重大考验。三是“好官”更难当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对官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物欲横流、各种诱惑增多的花花世界,要当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式让群众拥护、领导满意的好官、清官,比过去更不易了。

然而,尽管“为官不易”,但每一个为官者决不能因此而“为官不为”。当官的“难”与“易”、“为”与“不为”,不仅体现出当官者的综合素质,更折射出为官者的境界高下。古人讲“在其位,谋其政”,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各级官员必须时刻敬畏权力,珍惜权力,视拥有权力为重大责任、光荣使命,为拥有权力却没能为党和人民做好事而自责和不安。“为官不易”,更需要“有所作为”,这需要广大干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掌握新本领,摒弃私利,夙夜在公,兢慎为官,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更好地干事创业、推动发展。

为官不易心得体会范文篇三:

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和一系列禁令的出台,对党员干部的工作要求更高、作风要求更严,各种不应有的待遇也随之减少或取消,于是有的同志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从“官好做”到“官难当”,说明中央一系列禁令真正产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员的“痛处”。 正如网友直言,“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是做违规之事不易了,做规定之事更容易了。”

“为官不易”凸显了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早在1944年,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这说明,党员干部必须“完全”“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为官不易”意味着权力回归本位,即本质是为民、本色是尽责。

为官即为民,有责当尽责。“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这是因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的肩上有千钧重担,我们的身后有千军万马,必须时刻以“为民”“尽责”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抱有任何“超然物外”的心态。

习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为官不为”,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三个增强”、“两个保持”,既是党员干部“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尽责”的本色要求;既是政治品格、官德修养问题,也是精神状态、工作能力问题。

毛泽东同志当年把执掌政权视作“赶考”,“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出来。”60多年后的今天习总书记也反复告诫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全党都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官不易”当成一种忧患意识,一种工作动力,千方百计、殚精竭虑地“为民”“尽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既然做了官,就要感到身上有压力,从而锐意进取、勇挑重担、积极作为。如果觉得不堪“重负”、难以胜任,就不要勉强自己,把位子让给甘于奉献、勇于担当者,绝不能“为官不为”,占着位子不干事。习总书记说,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