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

2016-12-24

社会语言学诞生的理论前提就是对于结构主义、生成转换理论的批判。同时,也正是在这个理论批判的前提下确立了社会语言学坚持从语言实际出发,面向活的语言的研究原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范文一:社会语言学英汉语码转换分析

一、引言

语码是不同种类的语言或者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变体的总称。语码转换,又叫语码选择,是在双语体制中,为了适应不同交际对象转换使用不同语码的现象。[1]在社会语言学文献里,语码或代码(code)一般作为一个中性词语,指称语言或语言变体。它强调的是语言系统作为一个抽象的代码由负载意义的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在不同的文体、语域甚至不同的社会群组中有不同的体现。[2]用社会语言学方法进行语码转换研究揭示了社会因素(如种族、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和语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总结出一些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动机。[3]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际手段层出不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仅限于面对面的交流。网络技术的协助和驱动使得处于“身体缺场”境况下的人们同样可以在“虚拟世界”进行会话。网络语言是传播网络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影响着社会。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记录和折射出网络文化发展的轨迹。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语码转换也呈现了新的特点。目前,有关语码转换各种功能体现模式,即语码转换的在哪些方面体现哪些功能的系统论述还屈指可数。作为一种独特的、非传统的语言形式,研究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将会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提供很好的材料。

二、理论依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外许多学者已经从社会、句法、会话分析、心理以及语用的角度对双语者的语码转换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RonaldWardhaugh将语码解释为“一种语言或语言的变体”。[4]既可用来指某一种语言,又可以指某种方言、文体语言,甚至可以指洋泾浜语和人们为了保密起见私下里设置的密码语言。他指出交际的参与者、场景、话题是制约“语码转换”的基本因素。在具体的语境及具体的语码转换中,通常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只有一个,其他的为次要因素。

(一)情景型语码转换和隐喻型语码转换理论

Blom&Gumperz发现,人们在语言选择上有时并不一定符合当时语境的常规要求,这种偏听偏离引起听话者对另一种语境的联想,是一种隐喻式(Metaphorical)语码转换。[5]Gumperz和Blom于1972年探讨过语码转换的社会意义,将其区分为两种类型: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code-switching)和隐喻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code-swiching)。[6]情景型语码转换指那些由于改变场合、时间、话题、参与者等因素而引发的语码转换。这类语码转换只能是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在某个特定的情景中使用,讲话人需要改变自己的语言来适应情景因素的改变从而最终维持讲话的合适性。如中国学生与外籍教师在英语口语练习课上的交谈。隐喻型语码转换则是指在情景不变的情况下,交际者为了表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实施的语码转换,如表示强调、引人注意,表示某种情感,传达某种信息等。本文研究基于汉语为母语聊天者在日常聊天中的记录,因此笔者只对网络聊天中隐喻型语码转换做了统计分析。

(二)标记理论

MyersScotton提出的“标记理论”(MarkednessModel)对语码转换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把决定混合成分语法结构的语言称为“主体语言”(MatrixLanguage),参与语码转换的其它语言称为“嵌入语言”(EmbeddedLanguage)。她的“标记理论”认为语码选择有“无标记”(Un-marked)和“有标记的”(Marked)的区别。[7]她认为语码代表着一组权利和义务,语码转换主要有两个目的:进行无标记选择和有标记选择。标记性模式从语码的社会价值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解释。[8]Myers-Scotton详尽阐述了有标记(marked)语码转换的模式。她认为所有的交谈者都有一套标记准则,这些准则有助于他们辨别有标记(marked)语码和无标记(unmarked)语码。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学者们侧重研究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并且把语码转换看成是一种“语境化提示”(contextualizationcue)。[9]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也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码转换。如祝畹瑾的《语码转换功能及其体现模式》、杜辉的《语码转换与社会规则》等,都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无标记语码被定义为“就现有的特定情景和因素而言,在社会标准既定的情况下的一种特殊语言变体的选择,它是一种可预料的话语交流媒介”,而有标记语码则是不可预料的。[10]一般情况下,网络聊天的语码转换属于无标记的语码转换(unmarkedchoice),双方在特定的情况下选择心理感觉趋同的言语表达思维,维持二人正常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并由此得到预期的谈话结果。在另外一些时候,有标记的语码转换(markedchoice)则提示着话题的转变,说话人有意偏离目前对话双方现有的权力或义务关系,以及改变对话的语气目的。[11]

三、网络聊天中“语码转换”的特点

与日常会话一样,在虚拟的空间中,这种网络聊天中的“语码转换”同样可以精确、形象,逼真地传递信息,听话人也能准确理解和把握话语交流的意义。然而,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网络聊天中施话者和受话者双方采取的话语交流方式与口头传递信息又有所区别,具有新的特点。首先,网络交际的双方是不见面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或只识其文),参与者的身份比较隐蔽,说什么和怎样说都没有限制,这就导致了语言的随意性。加之,网上交际主要是利用键盘操作来实现,受打字速度和上网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施话人总要尽量缩短受话人的等待时间,所以往往要按口语的特点来表达思想。其次,交际者从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转换另外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时,是以一种语码为主,其他语码为辅,有主有次。随着社会经济及语言教学的发展,在会话过程中,人们已不仅限于母语交流,外语也参入其中。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采用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选取一些原用语为汉语,英语为嵌入语的实例,比较基于母语为汉语的网络用户在日常聊天中的现象,来描述和分析其社会功能与动机。

四、语料的选取

鉴于网络聊天工具众多,本文国内最为流行的QQ即时通讯工具为语料选取的工具并对所收集的其中50篇聊天记录(除语音、视频聊天)进行语料分析。这是因为:首先,QQ聊天不同于日常口头交际,聊天者是通过操纵键盘来输入文字等信息,可以完全保存聊天记录,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其次QQ受众群体广,具有代表性。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QQ即时通信注册账户总数达77.417亿,即时通信活跃帐户数3.002亿,最高在线账户数达到3.610万(信息来源于腾讯官方网站)。再次,QQ提供了文字转换,图片传输,QQ表情等服务,为纷繁多样的语码转换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五、网络聊天中“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

语码转换的基本功能,如表明社会地位,拉近心理距离等在网络聊天中同样存在。本文通过对所选取的50篇语料分析统计得知,在句内、句际或语篇层次转换共发生112次语码转换。由上表可知,居前三位的社会功能分别是表强调功能的语码转换共38次,占总数的33.93%,起到委婉语功能的语码转换共27次,占总数的24.11%,起到拉近或拉开心理距离功能的语码转换共23次,占总比例的20.54%。除此之外,其他的社会功能,诸如引用、炫耀等社会功能的其它语码转换共发生24次,占总数的21.43%。因此,可以认为,在所起的社会功能的作用中,主要以前三项为重心。现举例就这三种功能进行分析:

(一)强调功能

例1:快乐飞羊15:01:19你在哪个University?Merry15:03:08在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Merry15:06:02你听说过吗?快乐飞羊15:08:28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西北师范大学是吗?快乐飞羊15:11:14是不是兰州的西北师大Merry15:12:31Youareright,Whichschoolareyoufrom?快乐飞羊15:14:47SuzhouUniversityMerry15:16:11苏州大学,Iknow,thankyou!为了方便、快捷和有效的交流,网络聊天的形式远不同于面对面的A-B-A-B的话论转换模式。网络聊天几乎只是在计算机媒介语篇的背景中。在本段聊天记录中,“快乐飞羊”用英文和中文开始对话,英语的关键词是University,而Merry则选择用英语回答了学校名,“快乐飞羊”为了能与Merry继续进行交谈,将语码转换为汉语。接下来“快乐飞羊”用中、英两种语言说出学校名称,起到了强调和重复的作用。在Merry无反应时“,快乐飞羊”再次给Merry发信息。这时Merry选择用英语与对方交谈,而“快乐飞羊”则顺应对方,采用英语,以此使话题继续下去。Merry为表示她知道“快乐飞羊”所说的学校,将语码转换为汉语,起到了强调学校名称的作用。

(二)委婉语功能

例2:随风10:41:05最近在忙什么?天使10:44:17正在忙论文的事随风10:46:09哦!我以为你有bf了,所以就不跟我们聊系了。(bf即英文boyfriend简写)天使10:48:20哪有?Iamstillsingle.随风10:49:24明天有空吗?出来坐坐天使10:50:02Iamsobusy,我要工作了,改天聊随风10:52:32OK,noproblem在网络聊天中为达到淡化语言中贬义或消极的语义特征,避免交际中的唐突和尴尬,同时为了缩短打字时间,缩略语被广泛使用。在本例中,施话人“随风”用bf代替了男朋友,起到了较为含蓄的表达自己说话意图的社会功能。而受话人“天使”,用插入语形式将语码转换为英语,委婉的回答了自己仍是单身的现状。“随风”尽力抓住机会,邀请对方出去。然而,“天使”将语码转换为英语,委婉推辞了。紧接着她又进行了有标记性的语码转换,并且转换了话题,用警示性的言语直截了当的回拒了对方继续聊天的愿望。因而此时的受话人“随风”用英文轻松的答应了对方的要求,摆脱了自己被拒绝的尴尬。因此,语码转换起到了委婉语的社会功能,使交际双方会于心、惬于意,从而达到了理想的交际效果。

(三)拉近或拉开心理距离

例3:天空16:30:15Hello!碎发16:30:38你好!天空16:31:17想你了,过得咋样?碎发16:32:34I'OK.Thankyou!天空16:35:29干嘛这么客气碎发16:37:34Iamdoingmyhomework天空16:40:45好吧,你忙吧!在例3中,施话人用轻松随意的“Hello”来向对方打招呼。而受话人转换语码用相对比较正式的语体回应。这种有标记的语码转换体现了接话人有偏离施话人的权力,拉开与施话人的距离。当施话人用口语化的语言轻松,亲切的问话时,受话人“碎发”又用英文回答以拉开与施话人的距离,“天空”感觉到对方故意在保持与自己的距离,但仍坚持用汉语口语与施话人交谈,向对方靠拢,以期拉近距离。然而“,碎发”进行了有标记的语码转换,再一次有意偏离现有的会话权利,改变语气以此起到拉大心理距离的功能。从本例中可以看出天空三次想拉近与“碎发”的心理距离,却被“碎发”拒绝,故意疏远。由此可见,语码转换可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特定关系状态下选择语码,可以有意偏离交际习惯,进而改变施话人与受话人的社会关系。

六、结论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出发,选取QQ聊天部分记录为语料,对网络聊天中英汉“语码转换”作了初步探讨。网络聊天作为新型交际手段,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和特点。本研究通过对网络聊天的观察及分析,得出网络聊天中英汉语码转换具有强调、委婉语、拉近心理距离等社会功能。这些特点及社会功能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共同制约着语码转换。

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范文二: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探析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及差异的学科。社会语言学主要是注重语言的社会性,表现在:首先注重跨学科的实际应用的动态性,其次,侧重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表现。它着重从语言与社会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和研究语言及其运用的规律,为更好地进行语言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崭新领域。同时,给外语教学也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二、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社会语言学主要是研究语言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不是语言的核心结构体系,而是语言的边缘部分,也就是说,它主要关注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现。研究的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考查社会语境中语言使用的现象,并且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描述和解释语言使用的各种变化。那么,根据研究的对象不同,社会语言学大致可以被分为宏观社会语言学和微观社会语言学两大类。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与全局相关的整体性问题,比如,语言规划的制定、语言政策、语言规范化问题、文字改革等等。而微观社会语言学是研究各种社会条件下的语言变异,比如,民族或种族、阶级、性别、年龄等等社会因素对语言使用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对各种变体的态度及评价、各种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和社会功能等等。

三、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外语教学重视的是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习者而言,他们都会把自己的大部分时间和大部分注意力用在学习和讲解词汇及语法上,却不注重语言应用功能在文化特征方面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探究。因此,使得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整体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不能用外语进行有效而流利的跨文化交际,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真正传播出去。目前,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首先,外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即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并且对学生口语能力的重视程度和训练力度都不够,从而逐渐使学生害怕说英语,对此事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恐惧在公共场所用英语交流,而且在交谈中情绪十分紧张,导致学生不能够用英语进行流利的交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不要在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而感到紧张和羞涩。其次,学生习惯于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而且经常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一些英语考试,导致学习者未能在某种语言环境下对英语进行学习,而是脱离了语境,目的太过于明确。再次,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上设计好的训练模式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那么,与实际交际场景相比较,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是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同时缺乏积累实战经验的机会,致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的社会文化发展不能接轨。那么,必然导致跨文化交际和外语学习的失败。

四、社会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

1、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目的语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能够用外语准确无误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习得语言的人能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及技能进行语言交际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语境是十分关键的。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必然要提供一个适合的语言环境,这样才能够使学习语言的人对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得到一定的巩固、加强和训练,才能够培养出更好的语言技能。其次,要加强雄厚的师资。与传统教学相比,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交际法教学的使用是很必要的。但是,对交际法教学的使用就要求教师们能使用外语与学生进行自如地沟通和交流,并传授该语言应该掌握的语言点。同时,把握好在交际过程中使用语言得体程度等等。同时,在考试测验中,也不应该只局限于考察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也应必须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入到考察的范围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对语言运用能力给予更高的重视。

2、将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依相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在外教学中,传授语言同时需要传授相应的文化,二者是不能脱离的。同样,学习语言就必须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的学习一门语言。学习者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外语教学的本质实际上是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社会语言学关注和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即文化属性。也就是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应该讲什么样的话。如不同年龄的人讲不同的话;不同地位的人讲不同的话;不同的职业、民族、性别、地域等都会讲不同的语言。那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输出者,不仅要讲授什么词具有什么功能、什么意义、什么用法,当然,还需要讲解怎样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来讲不同的话,什么词用在什么样的场合里才算合适。而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学习者正是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又忽视了母语化的学习,导致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出现“文化振荡”或文化冲突现象,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就会出现失误。这不但达不到交际目的,同时还会引发一些误解,从而导致交际中断或失败。很明显,不了解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就进行不了顺畅有效地交流,可以说对文化知识的讲授其实就是在教学习者如何正确使用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3、重视对学生语篇能力的培养

就社会语言学而言,语言单位是语言的交际单位,并非是语法单位。进而我们推断,语言的交际单位是整个语篇,并非是一个独立的单词(aword)或句子(asentence)。那么,在我们通常的传统语言教学中,我们一般会把一篇文章分为段落、单句、单词,然而,涉及到交际功能的知识点却是很少提到。在语言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单词的发音、词性、意义及拼写,同时,根据语法功能,来分析一些较难句子的结构,但却对整个语篇的掌握还不够好。也就是说,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关注的是对句子的分析和理解,也就是说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句子。当学生学习某篇文章时,对文章的生僻单词以及一些难理解的句子等等都得到了正确的解释,而对全文的整体语义结构并不是非常地了解。如全文的主题、采用何种方式展开、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或说明方法、全文大致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等等,其实这都是在学习一种语言的时候需要提出的疑问及应该得以解决。当然,这些问题应该归纳为语篇宏观结构可以讨论的问题。而且有很多语言现象单单用简单的语法知识还不能解释和分析的。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外国人经常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的口语,很多是不符合语法的,而它们却是现实存在并且经常使用的,同时,我们大都也是能理解其含义的。然而,语篇教学注重的是语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不仅仅是词汇和句子的含义。由于西方人的思维形式强调个人意见的表达,表达思想简单明了,具有“个人主义”的特点,所以,西方人在语篇上就很明显地凸显为直接切入主题、开门见山的写作手法。同时,西方人也习惯从个体上把握对象,通过逻辑分析达到了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而文章的行文思路通常是由点到面、由个人到整体的。从语篇教学的角度学习某一种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到语言的形式及意义,同时,还可以了解到一些社会因素对语言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可以有效地开阔教师和学习者的视野。

五、结论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外语教学,无论是对外语教师还是对外语学习者而言,不仅要意识到对语言本身的学习,还要意识到对语言相关的其他社会因素给予关注和学习。比如,说话人所处的文化环境、谈话人的职业、年龄、性别等等。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将语言与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语言与社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一门语言并且有效而自如地去使用它。

关于社会语言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非语言交际中的身势语论文

2.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aion语言文化论文

3.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

4.高职文秘职业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

5.浅谈英语交际策略教学实践的研究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