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特色鉴赏

2017-06-13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特色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特色鉴赏

1.情景交融

诗人公木用“重在写景,景中有情”和“重在抒情,情中见景”分别概况上下篇的艺术特色。

上片,开篇便点出“独立”二字,这就是说,那一派山红江碧、鹰击鱼翔的寒秋景色,都是经过一个焦点而集中起来的,这个焦点便是独立在橘子洲头的诗人。其次,诗篇中所描绘的这一派色彩鲜明的秋景,并不是纵目所及,顺手涂抹,而是经过艺术的概括,所以才把这些特征性的景物,联成为一个生气活泼的有机体,意趣盎然,全无肃杀之气。最后,决不是为景而景;诗人从“万类霜天”中以力透纸背之笔揭示出“竞自由”的自然奥秘,并从而向之发出“谁主沉浮”的哲理性诘问,这是对宇宙,也是对社会的挑战,这就造成了不仅是美丽的,而更是深刻的诗的意境。

至于下片,乃是“重在抒情,情中见景”,情主景宾。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个情与景的关系问题。既然是往事的追忆,自然是抒情,为什么还要见景呢?因为:第一,这追忆是由今游引起的,当年“携来百侣曾游”,正是同在眼前这一特定环境,眼前景物就不能不同当年往事联系起来。其次,今日“独立”,当年“携游”,时间变了,情况不同,指点江山,击水飞舟,正是往昔的具体景象。第三,有了这些具体景象,又通过这些具体景象,才得显现出当年的豪放气概和战斗精神,并从而反映了现实,又评价了生活。此所谓“融景入情,寄情于景”。

2.崇高美的典范

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词上片写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们不只看到眼前岳麓山的枫林,而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仿佛看到神州大地晕染得一片嫣红;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雄鹰在万里的长空展翅高飞。俯瞰,“鱼翔浅底”,鱼儿在广阔的水底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词下片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的折光。“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视“万户侯”如粪土,字字闪耀着革命者崇高心灵的光芒。 “少年心事当拿云。”(李贺《致酒行》)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 ”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有如战鼓,催人进发,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的崇高境界,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王者之气。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