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音乐是什么
法国音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最早居住在法国本土上的克尔特、高卢等部族的民间音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法国音乐的介绍,欢迎阅读!
法国音乐的概述
关于法国民间音乐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 9世纪的文献。其中描述了古代的叙事乐、数字游戏歌,以及笛、风袋管、拨浪鼓和号角等乐器的使用,当时音乐在人民生活和宗教仪式中占重要地位。
法国民歌大部分都是单声部的,多为独唱曲,也有对唱曲。布列塔尼半岛流行一种由两个歌手轮流应答式的对唱,在每一段歌词的末尾为重唱。多声部歌曲主要流行在南方巴斯克和科西嘉地区。法国民歌的特点是注重歌词的吟诵,有些古老的曲调是将言语音调初步加工成咏叙调。典型的节拍是拍,有时与拍、拍结合,也有的歌曲是拍领唱和拍叠歌连在一起。古老的民歌大都从主音到五度音的曲调进行开始。有些地区的舞蹈音乐已经成为流行各地的著名舞曲,如布列塔尼的加沃特舞曲,普罗旺斯的法朗多尔舞曲等。法国民间音乐的调式主要是大调、自然小调,古自然调式和交替调式也很普遍。
法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法国的专业音乐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宗教音乐。直到8世纪上半叶,高卢人都是用高卢圣咏作为礼拜仪式用的音乐,其中含有多神教的和世俗的因素。到 8世纪末,由于加洛林王朝采用罗马教会典礼,格列高利圣咏排挤了高卢圣咏而居统治地位。利摩日、梅斯、鲁昂等地修道院成立圣歌学校推广格列高利圣咏。诺曼底、利莫赞等地有了符号记谱法,并有专门从事音乐研究的理论家。9 世纪查理曼大帝国崩溃和教廷衰退时期,宗教音乐中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鲁昂的瑞米耶日修道院和圣加尔修道院的僧侣创造了“西昆斯”(散文诗花腔歌调)和“特罗普”(填词花腔歌调)。这是世俗音乐对宗教音乐的渗透。利摩日城的圣马夏尔修道院的复调音乐活动,形成了欧洲音乐史上最初的乐派。自此至15世纪末,法国成为高度发达的复调宗教音乐中心。从11世纪起,世俗音乐有了很大发展,在流浪艺人、民间歌手中普遍流传的是抒情独唱歌曲“埃斯坦皮耶”和舞蹈歌曲“巴拉德”。12、13世纪,法国南方和北方的吟唱诗人成为单声部抒情歌曲的主要创作者。他们之中一类是出身于贵族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一类是出身于平民的专业作曲者。贵族出身的吟唱诗人由流浪艺人为他伴奏,平民出身的吟唱诗人把手艺匠、市民的特点带到这种艺术中来,所以它不仅仅是骑士的艺术。吟唱诗人演唱的多为爱情的、世态风俗的、十字军东征的内容。体裁有田园歌、晨歌、史诗歌、对唱游戏歌、埃斯坦皮耶等。北方的吟唱诗人以阿拉斯城为中心,它的代表作曲家亚当?德拉阿尔(约1250~约1306)创作了带有音乐的戏剧作品《罗班和马里翁》。 12世纪后半叶到13世纪,教会多声部音乐活动的中心从利摩日转到巴黎,出现了以莱奥南和佩罗坦为代表的巴黎圣母院乐派。这时的体裁除给格列高利圣咏曲调加上新曲调一直到 4个声部的奥加农以外,还有在圣咏曲调上加不同歌词的新曲调的经文歌以及所有声部的曲调都是作曲家新创作的“孔杜克图斯”等新体裁的出现,完成了所谓“古艺术”的发展阶段。
14世纪是所谓“新艺术”时期。法国是“新艺术”的发祥地,它已经表现出人们开始摆脱中世纪教规束缚,文艺复兴初期的世界观和美学观,音乐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见彩图[法国14世纪的音乐狂欢节(绘画)])。这个时期的经文歌的最大特征是采用了等节奏型,即固定歌调和其他声部用同一节奏型反复,大大加强了乐曲结构的统一性。维特里在他的理论名著《新艺术》(约1320)中探讨了有量记谱法以及节拍等问题,他称这种新型音乐为“新艺术”。“新艺术”的大师为马绍,他从事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两方面的创作。他所作的巴拉德、回旋歌多为两三件乐器伴奏的独唱曲,他所作的4声部弥撒曲《圣母弥撒曲》,是最早由一位作曲家独立完成的大型复调音乐。
法国音乐的古典主义
16世纪,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法国音乐得到繁荣发展。代表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是世俗的歌谣曲。歌谣曲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爱好,确立了法国音乐的民族性,有意识地不再模仿后期尼德兰乐派的繁琐的复调技法,向主调音乐演变,并恢复了法国式的简洁流畅和描绘性。它的代表人物是C.雅内坎。他的著名作品有《马里昂战役》、《狩猎》、《鸟之歌》、《巴黎的喧哗声》等。歌谣曲流行全欧,后来意大利以它改编的器乐曲称作“法国坎佐纳”,是巴罗克时代飞跃发展的器乐的萌芽。这时的主要乐器是琉特、六弦维奥尔琴等,当时小提琴还是纯民间乐器,它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乐器,这过程反映了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尖锐斗争。 17~18世纪上半叶,法国史学家称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史上称为巴罗克风格时期,此时盛行代表法国宫廷审美趣味的洛可可风格。在路易王朝的君主专制下,宫廷音乐兴盛起来。同时,由于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数次联姻,也带来强大的意大利影响。1659年,上演了R.康贝尔(约1627~1677)的宫廷歌剧──田园剧《伊西》。1671年他的5幕田园剧《波莫娜》,在第1座法国宫廷歌剧院的开幕式上演出佛罗伦萨人J.-B.吕利是法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他的歌剧《阿尔米达》、《忒修斯》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和历史英雄故事,具有抒情悲剧的特色。有许多舞蹈与合唱场面,戏剧性的独白──朗诵调吸收了法国古典悲剧的朗诵特点,从而表现出法语诗歌的韵律。吕利还设计了由慢、快、慢 3部分组成的“法国序曲”形式,对欧洲器乐发展有很大影响。吕利以后,法国歌剧向娱乐方向发展,抒情悲剧变成了嬉游演出。
18世纪中叶,J.-P.拉莫的田园诗般的牧歌式风格的歌剧问世。他的歌剧显然是受到当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是《妩媚的异乡》、《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拉莫还创立了关于和弦、和弦转位、基本和声功能的学说。他和F.库普兰是法国哈普西科德学派的完成者,这个学派的风格以优美、典雅、运用民间舞曲素材、描绘日常生活情景、富于装饰音而著称。他们创造了舞曲性组曲和标题小品,并预示了近代钢琴的织体手法。
猜你感兴趣:
1.法国无伴奏和声 颜值音色节奏均爆棚
2.2016法国欧洲杯主题曲
3.法式婚礼上最适合的法语歌法国无疑是一个浪漫的国家,很多...
4.适合跑步听的快节奏法语歌推荐
5.100首必听安静的英文歌
6.法国名家经典散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