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卖水果的故事
大学生由于接受过高等教育,可视为知识分子的一群。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因此对政府的监察比一般民众要多。大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大学生象征着拥有着一定的知识,大家都会认为大学生就做一些稳定的,舒服的工作,但是大学生去卖水果,大家就觉得很奇怪,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大学生创业卖水果的故事。
大学生创业卖水果的故事一:
张博攀是临潼人,2010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由于成绩出色,他毕业就留校了,他说:“说实话,留在大学工作是很多人都羡慕的,但我却觉得日子太清闲,应该趁青春做些事。”去年6月份,27岁的张博攀放弃了这份稳定的工作,这个举动,几乎没有人理解。
“我压力很大,父母认为我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但我知道开店创业才是我的理想。”他拿出了所有积蓄,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开了一家网店,拉动着临近三个村子的广大种植户,专门销售临潼区的特产——石榴和火晶柿子。张博攀说:“我们临潼水果有名,但却没有像白水苹果、狗头枣那样的知名度,我认为主要是质量问题。”
严选水果,价格优惠,短短半年,张博攀的十万斤库存销售一空,“我们包顺丰,货不好坚决不发,利润打得也很低,信誉好了,自然销路不愁”。
石榴和柿子是临潼的主打农产品,去年张博攀的网店刚成立的时候,销售情况一直都不错,买家也特别多。但到了年底,过了收获的季节,石榴和柿子没有太多存货,很多买家也就不来光顾了。
“今年我们想建设一个冷库,或者用其他方式将水果储存起来,缓峰销售,做到各个时节都可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农产品。”据张博攀介绍,研究水果储存技术是今年他们主要努力的一个方向,希望可以借此保持全年稳定的销售量,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吃到石榴和火晶柿子。
说到未来的打算,张博攀腼腆地笑了笑说:“我们希望能做深加工,提升石榴、柿子的产量、质量和效益,除了网店,还要通过微博微信做到家喻户晓,让别人只要想吃这两种水果,就能想到我们临潼,想到我们的店。”
大学生创业卖水果的故事二:
伴随着紫阳路店的开张,华农市场营销应届毕业生刘馨和来自五湖四海的24名创业伙伴,共同缔造了一个传奇:一群家无背景的大学生,仅靠自己的努力,用3年多时间,把一个水果地摊发展为15家水果连锁店,年营业额过千万元。
用做世界500强的心态摆地摊
创业的种子在2010年埋下。那时,有着创业激情的刘馨,和同校的4名老乡在校内摆起了水果摊。5人凑了2000元,进了100多斤水果,靠着一辆破旧自行车运送水果。为了多赚一点钱,那段时间他们几乎天天干到夜里11点。
“我们用做世界500强的心态摆地摊。”虽然摆的是小小水果摊,可5个年轻人却做着水果大王的梦。创业团队成员胡勇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1个月后销售额大增,拖货的自行车也换成了电动三轮。
校长亲自联系供应商降低成本
刘馨的水果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小打小闹。一次赔本买卖,才让他们醒悟,“得换个方式干”。
2011年夏天,他们进了1000斤西瓜,但不识货的他们拉出来一看,才发现有一半西瓜没熟。“一下损失了700元,真是心疼。”胡勇说。这次经验教训,让他们决定要改变经营方式。
几人分头向学校瓜果专业相关老师请教,从果品识别到营销策略无所不包。胡勇说,主讲农产品营销学的李崇光教授告诉他们,摆地摊拿到的货经过了四道贩子的手,利润空间很薄。“为什么不能当一道贩子呢?”由此,他们找到了华农校长邓秀新。
从事柑橘研究的邓校长,有很多学生在水果基地工作。通过邓校长的介绍,他们和一些水果基地达成供货协议,邓校长有时还会亲自充当“说客”,希望基地能够照顾一下自己的学生。这样一来,他们进货成本减了不少。
曾有创业伙伴2个月不要工资
有了货源优势,刘馨的创业团队开始进入上升期,但囿于人手有限,还是没做多大。和其他创业伙伴商量后,他们决定向校内外的大学生伸出了创业橄榄枝,先后有20人加入。
创业初期,资金紧张,有些创业伙伴甚至不要工资来支持他们,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李文洁就是其中一员。他2011年就加入了团队,当时2个月都没拿工资,但仍然干劲十足。目前,“亲亲果园”的团队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他们或者刚刚毕业,或者还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