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导语:创新是以新思维、新描述、新发明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改变。第三,创造新东西。创新能力是指根据目标任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内容组成。
大学生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创新意识指人们根据环境的需要想创造新事物或新观念的动机,并在这当中表现出的愿望、意向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出发点。也是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创新思维是以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中产生新的有意义的成果。它本质是将创新意识由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探索。创新技能是指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等。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创新精神是一种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的品质。创新精神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源动力,也有人把创新看做是民族的灵魂。不断培养年轻一代的知识水平和创造能力,是对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当今中国竞争力水平的必径之路,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的国家建设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现状
大学时代人的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外大学生相比仍然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创新意识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能快捷地积累和掌握知识与经验,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对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越来越感兴趣,而且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也开始逐步发展,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等原因,大学生们的好奇心并没有被很好地保护,没有让他们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此外,我国大学生还存在有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不足。往往不敢提出不同观点和方法不愿标新立异。
2.2 缺乏创新技能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想象力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面较窄,所学知识之间缺少横向联系和整合,就没有很好的创新技能,产生的灵感也很难变为现实。长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演变成了创新技能的缺乏。
2.3 缺乏创新毅力
通过外界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实际情况是很多人的创新目标不明确,同时由于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和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导致许多人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往往只是抱怨,很少会付诸实际行动。有些大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社会各个方面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靠的是相关领域不断地创新,要创新就需要人才,特别需要既年轻有具有丰富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地涌现。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是大势所趋。根据上述部署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大学实践经历,针对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给出下面的建议。
3.1 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源泉,要有创新思维首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以良好的知识结构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好的基础知识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定要打牢基础知识,像数学、英语、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的知识都是大学生应该要努力学习好并牢牢掌握的。但是,要注意不要因为一味埋头苦钻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放弃了对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否则就陷入了片面论的泥潭。一项新发明的出现往往和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学习精神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应该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把自己的兴趣传递给他人。科学的态度很重要,在思考问题时需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否则灵感也会瞬间溜走的。要学习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考虑问题,还应该培养一下自己的直觉,因为很多时候一项新的发现就是靠直觉和灵感激发出来的。试着用创新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及时反馈,取得有用的成果。
3.2 勤于观察和实验,营造创新氛围
观察是知觉的高级表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是训练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建议高校的培养方案可以增加实验课程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对理工科的学生要求做与专业课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实验;文科的就安排各种调查研究;对学艺术类的学生就要求完成设计制作。创新环境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大学里创新氛围的营造不可能只凭借某个组织或个人的一己之力,需要国家和政府制定出规范的创新鼓励政策和必要的物质投入,关键是大学生们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所以,大学生们应该主动在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中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可以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和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里面的活动,还要主动走向社会。
3.3 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学生平时的学习和实践更多的只是一些验证性的活动,很少有机会参与具体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国外的经验证明,让学生能选择课题研究,并参与到相关的科研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在科研中发现问题,然后根据所学,采取相应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国家、社会以及学校,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总之,每年都应该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科研计划项目,大学生们能够逐步掌握从选题立项、收集查阅资料到构思拟定方案、撰写学术文章、发表交流等,从事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及基本方法。此外,还可以让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老师的科研助手,参与到老师们的在研课题中去。加入老师的课题项目组,辅助老师做些工作,如果力所能及的话,承担某些子课题研究。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获取应用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此外,对学过相关基本理论还能进一步加深理解,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拓宽研究的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方法,以便未来向专业的纵深发展。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这样的“耳濡目染”,将为以后大学生们自己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创新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们要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