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心理小论文

2017-03-01

叛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青少年叛逆心理小论文范文一:浅谈青年学生的逆反心理

论文关健词:逆反心理 青年学生 不良因素

论文摘要:通过了解青年学生成长进步中的心理砚象来了解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以便及时来取有效的措施来通免或减小固逆心理而产生的危容。

引语:青年学生大多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经不起太多的挫折打击。在家经常和父母赌气,对父母的教海不屑一顾,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学校又对老师的教导产生叛逆,不服从老师的管教。长此以往,影响了身心健康、学习成绩,而且对个体成长也不利。为了避免或减小这种危害性,了解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以及调适的方法是必要的,下面我将就此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认识逆反心理的“知、情、意”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其中,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是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动力。另一个构成要素行为意向,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三者是辨证统一的,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充分认清逆反心理的构成及其关系,能加深我们对逆反心理实质的认识,对我们寻找途径,调适逆反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了解年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大体上可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2.1主观因素

人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主体,人的因素是逆反心理产生的最重要的因素,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观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2.l.1生理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人脑中进行的,而人脑由成百上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随着脑机能越来越发达,判断分析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但是有些家长没能及时的意识到这点,对干青年学生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年学生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当然,大量事实证明,生理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2.1.2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之所以不起决定性作用是因为生理上的任何不良反应必须要经过心理活动的转化才能表现为逆反心理,可见心理活动的重要性,青年学生的心理活动发展往往不平衡,崖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干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同时,由干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强烈的好奇心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因素,当某事被禁止时,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加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极易引起人们的猜疑、揣度、推测,以至不顾禁令地寻根究底或小作尝试。

2.2客观因索

2.2.1家庭教育的不良因素

家庭是青年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会培养出他们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着青年学生早期逆反心理的形成。青年学生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要求独立,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对他们的行动进行约束,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由此而在情感上对父母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2.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和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教师教育的方式方法将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的行为举止将会影响青年学生对待生活的态度,首先,一些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其次,某些教师根据自己的好恶、学生成绩好坏或学生家庭背景等方面有差别地对待学生,这就使得部分学生在感情上排斥这样的教师.产生了反叛的心理。

3调适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

首先,自我方面的的调适。作为逆反心理的行为主体,应该要全面认识自己,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克服逆反心理的一个前提,还要全面了解逆反心理的结构及其形成的原因,追本溯源,从而找到克服逆反心理的有效途径。另外,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一个对生活有着广博知识的人,凭直觉就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从而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

其次,教育者要提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多给予受教育者的鼓励和表扬。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偏好正性刺激,每个人都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认可和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使受教育者对生活充满了期望,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更多的是顺从而不是逆反。同时教育者要对青年学生增进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情况,对他们存在的困难及时的予以帮助,防止他们因为个人原因,而产生的一种对全社会的抵触,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另外,注重社会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的改善,也是遏制逆反心理产生的有效办法。

4结语

在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往往不止文章提到的几种,解决的途径也多种多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青少年叛逆心理小论文范文二:浅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逆反心理 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一方面源于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源于对现存教育措施的抵触情绪。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说明他们的身心趋于成熟,开始观察探索、思考客观世界,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教育者宜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旁敲侧击法、真情引导法、实践体验法、潜移默化法、宽容理解法、欲擒故纵法、满足合理需要法等,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转化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一、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师、家长们经常会感到困惑: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和教师、家长的关系开始疏远了,明明是正确的教导孩子们却偏偏听不进去,甚至对着干。这一方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家长们经常犯的错误:孩子是自己的,我说他是为他好,他就必须听我的话。没有想到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利,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孩子对家长的责备感到委屈,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你不让我做的事我就偏要去做,由家长错误的教育方法引起的逆反心理也就在所难免。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它是指受教育者在受到外界的刺激、影响时产生的对立情绪,它是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它在青少年的身上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禁止他们抽烟,他们就千方百计的偷着抽;对教师、家长的正面教育表示怀疑……这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强烈地要求摆脱成人的监护、管教,成为独立的人,尤其反感教师、家长等成人们的那种絮絮叨叨的管教,希望得到成人的承认、尊重、理解。它是青少年适应外在环境的一种正常的自我保护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心理机能,实际上是由于成人使用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他们,才引发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于青少年的逆反情绪,严加管制的做法只能更加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因此不能采取硬性压制,最重要的是设身处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及时与他们沟通,疏导他们的不良情绪。逆反心理不是只有消极方面,也有积极方面,关键在于成人们采取何种方法加以教育、引导,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激发青少年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事物,深入探究、学习。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好奇心引起的,越是不让做的事越是要做,越是不让看的东西越想一窥究竟。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如有个孩子爱玩水,经常把家里所有的杯子都装满水,家长越是阻止他玩得越欢。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开始加强,他们开始尝试独立运用自己的观点来衡量是非,渴望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是非曲直,对教师、家长的教导持怀疑态度,甚至甘愿冒着受罚的风险去亲自尝试一些新奇的、被禁止的事物,虽然这个“禁果”可能并不甜美。这种逆反心理不是对现实的叛逆,而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不拘于现有的认知与准则,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看待与探索世界。因此,只要教育方法得当,这种逆反心理就存在着向积极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另一种逆反心理是由抵触情绪引起的。引起这种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有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例如有的干部一面大谈廉洁奉公,一面却又贪污受贿,用公款大吃大喝;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有的家长对孩子犯的一点错误揪住不放,整天反复唠叨……这种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们对外界的宣传、教育、引导不满,但个人又不能改变什么,因此做出与之相反的行为,表达自己的不满。有的是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忽略了孩子,他们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便做出种种叛逆的行为。由抵触情绪引起的逆反心理对外界的任何正面宣传、教育都会感到反感,这时教师、家长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而不能一味说教、责骂,否则只能起到反效果。

青少年出现逆反心理说明他们的身心趋于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开始观察、探索、思考客观世界。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既有消极方面又有积极方面,若是一味打、压、禁,只会使他们走向极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因此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进行转化、教育,先要分析它的起因,对症下药,然后利用其特点,消除不利因素,以达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对策

1.旁敲侧击法

所谓旁敲侧击法就是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不明确指出,点到即止。这一时期由于生理渐趋成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青少年们希望教师、家长能把自己当做成人看待,希望以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事情,但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还不足,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行为方式缺乏正确的判断力,特别是青少年的模仿力强,他们可能会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做出一些自以为正确但有一定危害的行为。这时教师、家长如果不厌其烦的、反复的说教,只会引起他们的反感甚至抵触情绪,其效果只能事倍功半。因此对青少年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要揪住不放,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分析、改正。

2.真情引导法

教师、家长都希望青少年们能向积极方面发展,由此做出了一些善意的但却伤害他们的事,如教师对青少年犯的错误揪住不放,或是对他们的某些不符合自己希望的行为大为光火,轻则唠叨不停,重则拳脚相加,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而这些做法更会加剧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叛逆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感情上的隔阂会使青少年对教师、家长的教育产生怀疑,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希望的是得到教师、家长的尊重、信任、理解,只有真情才能拉近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感情距离,作为教师、家长要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真诚的帮助他们,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3.实践体验法

青少年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总希望自己亲身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教师、家长却总是希望青少年能够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个不许做,那个不许碰,对他们过度保护,这样只会束缚他们的手脚,扼杀他们的探索精神。只要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就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并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他们自己得到的教训比事前的警告与事后的教训都要好得多,要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领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养成勇于承担的责任感。

4.潜移默化法

青少年的模仿力极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家长在发现正面教育无效时就要及时改变教育策略,利用他们爱模仿的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对他们进行“隐性”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家长在平时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青少年做出榜样,让他们从教师、家长的行动中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从教师、家长的言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引导远比说教要重要得多,也更容易得多。

5.宽容理解法

青少年年纪还小,可塑性还很强,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习惯,还没有定型。因此当他们表现出反抗的行为时要以爱护之心,循循善诱,在信任、理解、宽容、谅解的基础上,耐心、细致、真诚地与他们做心灵上的疏导与沟通,对他们的一些错误的言行要保持冷静,在事后与他们和缓地谈心并加以引导,达到教育目的,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不能动辄打骂。采取暴力的方式对待青少年,不仅使他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也会使他们形成心理阴影,影响他们以后的健康发展。

6.欲擒故纵法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向积极方面发展还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如果仅是靠正面说教,青少年们往往很难接受。反其道而行,利用青少年的这种叛逆心理、刺激他们的自尊心促使他们向积极方面发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自尊心强的学生,并且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分寸,不能过度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7.满足合理需要法

青少年的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极易引发逆反心理。成人们经常把自己的某种需要强加给青少年,或是把对他们的某一方面的要求无限放大,以致掩盖、忽略了他们的合理需求。如有些家长因为历史原因没有上大学,就希望子女能够考上大学来弥补这一缺憾;有的家长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很高而忽略了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发展;有的家长忙于工作而疏于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这些都成为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诱因。对这种逆反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满足其合理需要,并加以规范、约束,同时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了解对方真正的想法。当青少年与成人的要求相左时,双方要平心静气的商量,讨论出最佳办法。成人们最忌拿出家长权威,强逼着他们去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甚至会使他们形成阳奉阴违的习惯。

青少年叛逆心理小论文相关文章:

1.青少年如何克服叛逆心理

2.逆反心理的论文

3.中学生逆反心理论文

4.对待青春期学生叛逆心理的探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