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钓鱼的故事

2017-06-16

钓鱼时异响户外活动,在钓鱼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下面小编就跟大家讲一些关于钓鱼的故事。

关于钓鱼的故事篇1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垂钓。

这两个人各凭本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皆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有几分羡慕,于是都到附近去买了一些钓竿来试试自己的运气如何。

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是豪无成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二人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单享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欣表同意。

教完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回馈给他一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获得的竟是满满一大箩鱼,还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备受尊崇。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有享受到这种服务人们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时,那人更显得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篓里的鱼,收获也远没有同伴的多。

启示:

当你帮助别人获得成功——钓到大鱼之后,自然在助人为乐之余而得到回馈。这么美好的事情,有谁不愿干呢?我们的事业,就是这样一种既帮助了别人又帮助自己的快乐事业。

关于钓鱼的故事篇2

2000年夏天,我刚开始学习台钓。那时,我们也有一个“三人小组”,我们出钓的频率平均为每两周三次。在我们三人中,老海稍大,他学台钓也比我和小庞早两个月,应该说他即是我们的师兄,也是我们的半个师傅(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师傅)。

我和小庞在刚运用台钓进行垂钓时,遇到疑难问题,都请他帮助解决。师兄就是师兄,他并不只体现在比我们多学了几天台钓上,而在整个2000年的垂钓季节里,几乎每次出钓,他的钓绩都明显高于我和小庞。对此,我和小庞从一开始就很习惯了,自己钓得比老海少,就是天经地义的。

2001年春天,我们市有几个台钓高手,好象是从北京的一家鱼具店一共弄了5支高级浮漂,这种浮漂是可调节的,一支浮漂顶几支,价格好象是100元。钓友老海不知通过什么关系搞到了一支。他对此漂真是爱不释手。买到此漂的当天下午,就用此漂到一鱼塘试钓。

晚上给我打电话,称赞此漂如何如何得心应手。在一段时间里,见到任何一个钓友,他都要向钓友炫耀他的浮漂。说实在的,当时,我也很羡慕他得到如此好的一个“贵族漂”。

几天以后,我们又一起到外县一个野塘垂钓。这天除了我们三人,还有两人,其中有我们台钓的师傅,还有一个比我们学习台钓更晚一点的钓友老尚。

我们垂钓的野塘在一个大山里,塘里没有别的鱼种,只有鲫鱼,而且鱼还不大,基本都在1——2两之间。但对于我们运用台钓操练,倒也不错。

那天,我钓得挺爽。中午,大家清点战果时,我钓了6——7斤鱼,比我前几次一整天的钓获量还多;师傅的收获和我差不多;老尚和小庞的收获也不差上下,大约每人有4——5斤;只有老海出乎大家的预料,只钓了1斤多鱼。

那天,老海好象没有钓兴,也没有心情,大家吃完随身携带的午餐,还准备继续垂钓,但硬是让老海给搅黄了。大家只好收竿回城。

又是一个周末,我们三人小组又到我们十分熟悉的一个水库垂钓。由于我们以前经常到这里垂钓,所以每人的钓位好象都已经固定了,尽管知道别人的钓位比自己的好(我和小庞都觉得老海的钓位好),但也不好意思抢先去占有别人的钓位,这天也是如此,各就各位,开始伸竿开战。

那天的天气很好,下了好几天的雨,这是第一个晴天,天还不太热。我伸竿不久,就开始上鱼了。小庞也连连提竿,往鱼护里频繁送鱼。老海的钓位在小庞的那边,离我较远,我不时扫他一眼,那里好像没有什么动静。

快到中午了,我起身来到老海的身边,询问他的钓况。他比较懊丧地说:“我这里好象也有鱼,浮漂也有动作,但就是钓不上来鱼!”我看一下他的鱼护,里面只有几条鱼在游动,比我和小庞差多了。

下午,我和小庞虽然钓得不如上午那么爽,但还是不错。收竿时,我钓了将近10斤;小庞的收获也有8——9斤;老海的收获有5斤左右。好在他在下午挂上一条白鲢,有2斤半多,不然,老海的钓绩就更差了。

老海第一次败在我们两个师弟手下时,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只觉得这是偶然现象。但又一次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两个心里就开始琢磨了:他这个高手(对我们而言),怎么连续两次落败了呢?最后,我们归结到他的浮漂上,自从他用了这个浮漂,他的钓绩就一落千丈了。但我们看他对那个浮漂那么痴迷,我们也不好说什么。

在后来的几次垂钓过程中,老海的钓绩仍然很不理想,没有一次超过我的时候。最终,还是他自己说话了:“看来,我对这个浮漂就是弄不明白了!”从那以后,他的这个浮漂就成了他的收藏品了。他又使用起他原来的浮漂,他的钓绩也跟着上来了。

上面说得是老海,我自己对浮漂的使用也有比较深刻地教训。

我有一苇漂,在我刚学会台钓不久就使用它,伴随我两年多的垂钓经历,使用这个浮漂大概钓上了几百斤鱼。它的微小变化,我基本上都心知肚明。应该说,我读懂了它。有一次,在外县一个水库垂钓,钓上了一条大鲤鱼,钓友们都过来帮我忙活,结果一个钓友不慎一脚踩在浮漂上,当时简直把我心疼坏了。

更换一个甚至是几个浮漂以后,我怎么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总是读不懂新的浮漂,以后几次垂钓的钓绩明显下降。经过好长时间的摸索,才渐渐适应新的浮漂语言。

其实,浮漂和人一样,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也找不到两个绝对相同的浮漂。尽管同一系列同一型号的浮漂性能差不多,但每一支浮漂都和另一支浮漂有所区别。所以,当我们较长时间使用某支浮漂、完全熟悉了它的动作语言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绝不要放弃它。使用它的时间越长,你对它了解的越深,它就会给你带来越多的收获,越多的快乐!

关于钓鱼的故事篇3

在江南阳历十月正是鱼肥蟹黄的时节。秋高气爽、乍寒还暖的日子,许多人愿意干的一种户外运动就是钓鱼。我也是钓鱼爱好者,在这里愿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钓鱼故事

我爱钓鱼,最爱在十月回乡下老家钓鱼。和绚的阳光下,一大片金黄的稻田中间,一方平静的鱼塘。塘边青草渐黄,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塘沿。一个人站着,头顶个草帽,手提根钓竿,眼睛注视着水面上漂浮的那个红浮漂,悠然地等待着鱼儿来咬钩。有鱼上的时候,抛杆、提竿、遛鱼、收鱼、再上食后、再抛杆,让人忙的不亦乐乎,人虽累点,但看到鱼获颇丰,心里仍是美滋滋的。若遇鱼情不好时,鱼也不咬钩,看浮漂也累了,我就干脆将渔竿随手一扔,屁股往地上一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香烟点上,慢条斯理地吸吐着,让袅袅的白烟缓缓地从眼前升腾,飘散。如果觉得坐着还不过瘾,我还会倒在草地上,用草帽盖在脸上,闭上眼,四仰八叉地躺着,听着秋风刮过田野吹动稻穗的声音,闻着秋天泥土和青草杂混的气息,这时侯我就会觉得我正在拥抱着一片蓝天白云,整个田野、乡村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了。就这样,我就喜欢这种钓鱼的氛围、全身心地享受钓鱼的过程,至于每次出去有无收获并不重要,有更好,没有鱼亦挺满足。

其实在我老家,钓鱼并不是一件很体面的活。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几个男孩看管得严格,常告诫我们说“好吃懒做、钓鱼打铳”。因此在那时的老家,我们可以下河捕鱼、干塘抓鱼,但绝不敢去钓鱼。我邻家小孩老大比较调皮,加上孩子多,其父母有时管不过来,开始只有他才会去钓鱼。这小子先是在村后山的黄竹丛中选了一根大拇指粗的长竹子,砍了下来,立马用柴刀削去枝杈和竹顶,拿回家后,接着是在杆头接上与竹杆一样长的蚕丝,蚕丝的另一头则接一调钩,然后寻一牙膏皮,剪一点卷在调钩上端的蚕丝上做钓坠、从泡沫旧凉鞋剪一长条,也捆好在丝线上作钓漂,再然后从菜地里翻上几条活泼乱跳的蚯蚓,用个缺口碗装着,就这样一手提杆、一手拿着缺碗,来到村里蓄水灌溉用的大过水塘钓起鱼来。那时的乡下鱼真多,这么简单的钓具和钓饵都能钓到不少,并且各种各样的鱼都能钓上来,让我们手都有点痒痒的。可好景不长,有一次这小子又去钓鱼,结果钓了条两斤多的甲鱼回来,那时乡下没油吃,甲鱼除了壳又没多少肉,穷人家不喜欢这玩意,送人都没人要,于是把它丢在院子里装满水正在漂浸的米酒缸里,就不管了。这小子四岁的弟弟一天去缸里玩水,结果被这甲鱼咬住了手指,哇哇直叫,他父亲弄了半天才让这甲鱼松了口。于是,其第的哭声刚停,他父亲打他的声音便接踵而来。有此案例,村里和我同年代的小孩中,钓鱼的事自然而然就没人再敢干了。

我开始学钓鱼则是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当时单身汉的我,大学毕业后分在在赣江边上一所中学教书,单位离家远不可能每个周末回家去干农活。别人周末玩麻将、玩卡拉OK,可我也玩不起,工资低加上还要支援弟妹读书。当看到学校一些退休老师去赣江钓鱼时,我先是跟着去看,看来看去觉得有点意思,加上父亲也监管不到,便自己也买了根甩杆,在不回家的周末跟着他们做起学徒来。

当然,任何一行都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钓龄增加、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不但成功添置了整套钓鱼的行当,而且对钓鱼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钓鱼不再是开始时打发寂寞时光的项目,而是我的一种业余爱好与乐趣。记得有一天,天气不怎么好,我还是准备和钓友们一道出发去钓鱼时,我妻子唠叨我,“你好不容易有个休息天,还跑到外面去栉风沐雨,何苦呢” ?我告诉她:“这叫苦中作乐,乐在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我近二十年的钓鱼历史里,我在通过冬钓体验过“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寒意,也曾为了“桃花流水鳜鱼肥”干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事情;也曾在“西风木落五湖秋”人生况境的时候,学着郑板桥“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一人独钓一江秋”,想进入“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和“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的境界。但无奈我辈仅是凡夫俗子,终未修成正果。依然“烟波江上使人愁”后,用垂钓抚平了伤痛的心灵,去满怀希望地迎接崭新的每一天。

因为钓鱼不但丰富了我家的餐桌,还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我的爱好与情趣。我在家闲暇时会上上网,有时是查询些相关钓鱼知识,直接地增进了我的鱼类知识、天文水利、甚至文学知识;有时是网上淘一淘钓鱼的宝贝,补充新装备和饵料;在外垂钓时常和钓友们交流钓鱼技巧,分享钓鱼收获。我还因为钓鱼和很多养鱼户、水库管理员、河道巡视工交上了朋友,如今到哪里钓鱼就往往在哪里享用免费的午餐,那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口味,吃起来特别的香。

最后,我觉得通过钓鱼,我心态很好,有一点范仲淹的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觉。因为我不是简单地为得鱼而钓鱼,我在乎的是那种钓鱼过程中人与鱼之间斗智斗勇的体验、那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感觉,它确实让我迷醉。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