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零分作文有什么
每年高考之后,便有各种 高考零分作文 出炉,读来令人啼笑皆非,又不得不赞叹其绝妙的构思。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零分作文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零分作文一
佛渡众生,修真心向善,去恶念尚德行,不苛求富贵,不稳于安逸;万事皆缘,凡事为欲,有恶欲才种苦果,有贪心才出恶性恶行,有是非种,才生是非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乔达摩*悉达多,坐于菩提树下,冥想三天三夜,方大彻大悟,明了世间一切,而成佛。佛曰:万事随缘,万法自然。
虽然,我不懂佛,也不信佛,但是很赞同佛家的一些观点,佛教人向善,修养个人的道德,从尚个人品质的完善,是对我们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佛讲万恶之源是世人的贪欲,祸福是非有因才会生果,同样警醒着世人,心静如水,方可平和处事,淡薄名利,而能洁身浩然。所以当我们受到挫折或是委屈的时候,不要指责别人的不对,要找到自身的缘由,有因才会生果,自己种的恶因无论早晚总会有相应的恶果自食。所以我们更要学会认识自己所作所为的对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必怨天尤人,不要唉声叹气,是是非非,浑浑噩噩,到头来方知一切如尘烟,过后皆浮云,唯有把握今时今日,多多行正道,养良心之志趣,顺尚德之毅然,修身之不足,改旧有之恶习,不存恶欲,不留贪心,才不会郁郁不得志,而寡欢凄苦哀怜。
生活中的苦乐,缘起缘灭,人活在世间,喜乐自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养成良好的德行,修炼平和如水的心态,就没有什么会让你担忧烦心苦闷的了,有终有,无终无,有无终有,有无终无,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空色色,色色空空。我们认识的人,那么就是一种缘分,是敌是友并无区别,包含感恩的心,感谢是是非非中学会怎样去成长。众生皆平等,爱所有生命,爱所有人,爱自我,要善良,要有德行,要有爱心;做人可以不杰出,但可以平凡,人可以不高尚,但可以保守自己的良心,人可以不事事争先,但可以从容坦荡。为人可以不信佛,不懂佛,但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佛心,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修养,与世无争,与人无怨,淡然功名利禄,心若静水细流。
高考零分作文二
遥握一份感知,心系“东方之星”
近日,一直都在关注长江“东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闻,感觉心情有些沉重和不安,突感生命的脆弱和渺小,更加深刻的意识到生命的珍贵。载有400多人的巨大客轮,突发翻沉,令人无比痛心,再也无法平静的心情,忍不住用微薄的心声来慰藉遇难者的家属,只愿奇迹一直发生,我在遥远的内蒙古为你们祈福。
虽说,我们都在祖国的不同地区,但是我们的心始终是环绕在一起的,国家的领导们也是调集了一切力量,争分夺秒,只为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灾难面前,大家同心协力,互助互爱,很多的市民主动为乘客家属提供住宿,举手之劳也足以感动人们脆弱不堪的心灵,就那么短短的几分钟,没有任何的预兆,客轮残忍的翻沉了,留下了深深的恐惧,更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我的视线模糊了,多想这是一个可怕的梦境,多想这一切不是真的,想想那些遇难的人们,当时的你,心里会是怎样的无助和恐惧,当时的你,是多么渴望家人的呼唤,来不及留一句话语给你的亲人,来不及看一眼你的亲人,就这样淹沉在无情的江水里,汹涌的江水带走了挣扎的你,无情的江水变成了一连串沉重的感叹号,空气中凝结着数不清的悲凉。
每一次的回忆,每一次的伤痛,都构成了一幅幅让你怀念却又放不下的图片。
青春在十根手指中渐渐的消失,生活在一次次的颠负着青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是每次醉酒后的梦里婵娟;是伤心后的举杯邀明月;还是寂寞里寻他千百度。
随着往事的足迹来到那昔日的杨柳岸,虽不见那晓风残月,却闻到那嘈嘈窃窃的琴声,是谁又弹起了那尘封已久的琵琶,让这伤感的夜里又增添了几分凄凉;又是谁拔乱了内心的悸动,让秋风又来乱我心扉。
片片残风,片片落花,生命的灵魂在黑夜中已化作点点放飞的梦想。流星在滑落天空的瞬间,照亮了天空,燃尽了自己;雪花在降落人间时,演绎了生命中最美的舞姿,最后溶入了大地。
高考零分作文三
谈孔子仁学中的“德”
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与血脉,孔子及其儒家文化的节欲观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了中国的命运走向是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式。然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儒家文化与孔子的思想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为儒家文化经过历朝历代的变更,与孔子原初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出入,在所有儒家经典中最能反映孔子仁学思想的莫过于《论语》,其中出现“仁”的章节多达五十九处,而每次孔子对“仁”的解释又不尽相同。孔子强调士人要积极出仕,担负起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强调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德治。他认为统治者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同时以仁政,富民、利民等政治伦理思想为统治思想。作为一种思想伦理体系,孔子的仁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依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德”字的使用溯源: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但孔子“德”的含义是什么呢?在孔子的观念中,“闻道”难,“知德”不易。《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孔子既然说“知德者鲜矣”,可知,孔子是把“德”的范畴当作一个高、难、深的学问看待的。“德”字在《尚书》中频繁出现,至春秋时代使用仍相当普遍。但孔子认为,真正“知德者”很少,这就说明,孔子之所谓“德”与当时该字的普遍使用义有所不同。搞清孔子“德”的使用义,当从“德”字的造字意义和使用含义的变迁谈起。
日子在不经意间流过,人生就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蜕变。人到中年,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万语千言。“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苦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中年,没有了年轻时的肆无忌惮,却又比老年多了份不甘。人生是一场孤独的跋涉,一个人走,一个人停,一个人流浪;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坚强。磨难是洗礼;伤痛是觉醒。中年之后,渐渐懂得,所谓的天真,总是磨砺不够;所谓的成熟,只是比别人少了一种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