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学退烧巧护理

2017-02-18

小儿科学退烧巧护理的介绍,一定能对你的生活带来帮助!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你讲解下小儿科学退烧巧护理都有哪些吧!

小儿科学退烧巧护理

方法1:小儿发烧的物理降温法

1. 35%酒精擦浴,婴幼儿发烧时可以以此帮助降温。

2. 温水洗澡,洗澡能帮助散热。

3. 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4. 冰袋冷敷。

5. 冰枕,宝宝高烧时可以做个冰枕给宝宝枕着,既舒服效果又好。

方法2: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方法

发烧是婴幼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年轻的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宝宝的小脸红红的、摸摸手心热热的、额头烫烫的,用体温计一量:38℃,就带着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下面教你几个及早发现宝宝发烧的小方法,让你在处理宝宝发烧的情况时,更加得心应手。

摸:平时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和颈部后面,既可知道宝宝体温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宝宝的衣着是否合适,穿得过多或过少都不利宝宝的健康和舒适。了解了宝宝的正常体温,一旦宝宝有发烧,你就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觉出了宝宝的体温异常,可用你的额角接触宝宝的额角,如果明显感觉宝宝的额头比你的热,那么宝宝多半是发烧了。

看:如果宝宝脸部潮红、嘴唇干热、哭闹不安,或者没有食欲时,宝宝很可能是发热了。发热时身体的水分消耗较大,如果宝宝的小便比平时的尿量少,且小便发黄、颜色较深,宝宝也可能体温增高了。

测: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是最确切的。通常用肛表测量小宝宝的直肠温度较确切(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宝宝的腋下或颈部(正常体温为36℃-37℃),测出的直肠温度需减去0.5℃,腋下和颈部温度应加0.5℃,得出的度数便是宝宝的现时体温数,如此可知宝宝的准确体温和是否发烧。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TIPS: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情况

发现宝宝发热时,不要手足无措,应先弄清宝宝是病理性发热还是生理性发热,再做出正确的处理,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的是:

* 宝宝穿得过多、盖得太厚,都会使体温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宝宝。只要将这些因素排除,小宝宝的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 剧烈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进食、排便等,都可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升高。

* 体质虚弱、饥饿、久不活动或保暖不佳等,会使宝宝的体温暂时偏低。 * 如果宝宝的体温暂时波动,幅度不大,全身情况良好,特别是精神状态好,没有异常,可能只是生理现象,并非有病,密切注意观察即可。

方法3:发烧腹泻咳嗽的中医外治法

孩子高烧不退,试试中药灌肠;孩子腹泻、咳嗽,用中药贴肚脐、脚心或许能好……这就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外治法。据专家介绍,由于外治法不需吃药,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损伤,近年特别受患儿家长欢迎。

方法4:打针和吃药哪个好

儿童发热多数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种症状。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由于一部分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可能引起热惊厥(多数是良性惊厥,愈后好;如有原发性癫痫,则可能增加

其癫痫发作次数),因此家长对发热感到十分恐慌,只要孩子一旦发热,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医院打退烧针,请医生迅速把体温降下来。有一些打了退烧针后确实体温暂时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还出现副作用。

确实,肌肉注射退烧针有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由于目前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这类药物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虚脱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现过敏性皮疹(荨麻疹、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更为严重的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本世纪30年代,欧美应用氨基比林导致2000余人死亡,是本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之一。故这类药物已在22个国家受到禁止。80年代初我国已将氨基比林列为淘汰品种,故儿童应禁止使用复方氨基比林。另外此类药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较大;会引起臀部肌肉损伤产生臀肌萎缩或麻痹及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儿童对打针也非常恐惧而吵闹不安。故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解热药。

发热是人体对感染的一种反应,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当出现略高于正常人体的体温时(37.5℃-38.5℃),人体可表现出更好的抗感染防御机能,所以对小儿发热不加区别强行用物理方法或针剂药物降温是不利的。

什么情况下给患儿解热治疗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若患者肛门温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烦躁不安时,应及时给患儿解热治疗。以下情况即使不到39℃也应治疗,如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5岁以下有发热抽风史的孩子也应给予解热药。

解热治疗,首先应选择非药物治疗,如多饮水,少穿些衣服或少盖些被子,夏天应降低室温至25℃左右,确保孩子处于凉爽但不寒冷的环境中。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在发热时(38℃~41℃)用酒精或冷、温水擦浴降温是不科学的,这样做违反了生理的发热调节机制,不仅无效,且可能使患儿发生颤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还可发生酒精中毒(体温超过41℃

时如中暑、中毒性脑病等超高热、非生理调节机制引起的,可用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但酒精擦浴仍不宜应用)。

有效的解热治疗是口服解热药降温。目前认为最安全、有效且适合家庭常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林退热系列),该药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胃肠道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口服后30~60分钟血中浓度达高峰,30分钟产生退热作用,退热作用持续4小时,儿童剂量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mg,4~6小时一次,最多一天不超过5次。

退烧后不宜多吃

孩子发烧几天后,往往不想吃东西,父母会很担心,要求小儿在退烧后多吃一些。其实,孩子在退烧后,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也较少,如果勉强多食,反有可能引起厌食。所以,在孩子病愈初期,应少量多次地给他们吃容易消化的软食和新鲜水果,如牛奶、豆浆、橙汁、粥等。食物应含有较多的维生素,避免油脂或糖分过多的食品,并尽可能给小儿喜欢的食物。对食欲较差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如果小儿在退烧后一星期仍无食欲,应请医生检查,因为可能体内另有病因存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