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成功故事3个

2017-03-18

80后成功故事 靠的就是诚信

通过`7年的努力,徐庆木的康建钢材经营部早已转变成富峰钢材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中,公司不断壮大,去年的营业额达到4000万元。

徐庆木是福建宁德市周宁县人。周宁县不少人从事钢材生意,他从小耳濡目染,熟悉钢材行业。1999年,16岁的徐庆木踏入社会,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乡的一家食品厂做职。每天面对年糕、粽子,这让他觉得生活缺少色彩。3年后,徐庆木来到德清,开始了打工生活。

“两手空空来到德清,在亲戚的钢材店里打工。”徐庆木说。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有时下班时已是半夜;有时停电,吊车不能运作,需要用手搬钢筋,一搬就是个把小时。

但是在打工过程中,徐庆木捕捉到城市日新月益发展中建筑行业潜在的大市场。2003年,在家人的资助下,徐庆木投入所有积蓄在上柏成立康建钢材经营部,主要代理销售螺纹杆。

钢材是建造高楼大夏的主心骨,徐庆木的螺纹杆销售情况良好。工作中,徐庆木发觉“经营部”好像缺乏力度。“与一些客户签合同,或者外出跑业务时最能感受到这一点。”徐庆木说,一些商家对“经营部”表现出了不信任。

商家不信任怎么办?怎样扩大自己的业务?徐庆木不断思考,他估算着未来钢材的潜在市场,对自己的实力进行一番自我测评后,决定注册成立一家公司。

2005年,富峰钢材有限公司成立。从个体经营户转为私营公司,其中的好处立马得到显现。有了公司的品牌效益,徐庆木的客户不再是单纯的个体户,一些大型的工程公司开始找富峰供货,营业额翻倍增长。目前,徐庆木的市场扩展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每天少则几十吨、多则几百吨的钢材,从码头被运送到客户手中。

徐庆木说,创业这几年,公司的很多方面在改进。比如管理上,任何的口头协议已经不存在,全部改用合同,以求有法律的保障。设备上,行车(吊车) 等在不断改进。始终没有变的,是他的诚信。发货过程中,即使是遇到天气、堵车等原因,导致送货延误,徐庆木都会及时做出解释。有一次,安徽工地上急需要钢材,但只需要200吨,徐庆木二话不说,准时将货送到了工地。为此,诚信为他赢得了口啤,稳定了客户,扩大了市场。

现在,徐庆木更加注重钢材货源的选择与对客户的服务。通过跑施工现场,看顾客反映,他选择了代理常州“中天”、江苏“永钢”等口碑好的钢材品牌。通过对顾客人性化服务,他希望为公司赢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徐庆木看到,在本地市场上,建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区的建设,农民房屋的新建,都需要大量的钢材。”徐庆木说,自己的事业就是在德清人小批量的买卖中扩大的,对德清他有独特的感情。“很多农户造房子买钢材,在我这,即使是置办一根螺纹杆,我也会积极地办好货,按批发价给。”徐庆木说。

徐庆木身上,没有老板的派头,他的眼神闪烁着创业者敢闯敢拼的光芒。徐庆木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德清县富峰钢材有限公司能拥有更大的市场,发展得更快。

80后成功故事 80后草根创业成功故事

现在80后创业的热潮不断高涨,他们用自己的奋斗史抒写着创业故事,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创业成功人士。从这些80后创业故事里,我们会受到启发,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借鉴,然后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不做白领 改去卖衣服

丁丁在一家快递公司上班,也算的上是个白领,每个月也能按时领到相应的薪水,可丁丁觉得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毫无意义于是决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项,就是做服装顾问。一开始丁丁在繁华的地区找到一家服装店,在服装店里丁丁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顾客的服装进行指点与参考,看到顾客被自己精心打扮之后,丁丁觉得这份事业越来越适合自己。就这样,卖衣服的丁丁受到顾客们青睐,老板还升她为店长。

积累经验 从店长到老板

丁丁对服装的兴趣从未减少,但对经营服装确实一窍不通,为了让自己少走弯路,丁丁觉得现在自己开店还未成熟,于是就跟老板说出自己的想法,先与他合资开店,就这样一年过去了丁丁有了一定资金与管理经验,现在的她决定放手一搏,不管经营成功与否,她都要冒险一次,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丁丁居然在开店那一天都赚取上万元。

平价特色引人气

据丁丁介绍,她开民族服饰店,在价格方面一直坚持平价。“像有些店,开始卖低价吸引了大量的顾客,但不久又把价格提起来。看起来初期有不少顾客,但后来提价后顾客会慢慢流失掉的。所以不如一开始就坚持平价,让顾客觉得放心满意。这样才有利于稳定店铺的客户群。”

开民族饰品店就是要讲究灵活多变,商品要细心挑选并经常更换。这样才能让顾客保持对店子的新鲜感,经常到小店来逛逛

80后成功故事 80后小女生的成功创业之路

25岁,你在做什么?拉里佩奇的答案是刚成立了谷歌,张朝阳的答案是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而如果你的答案也是刚步入工作正轨或是在为自己的创业梦想四处奔走,那么不妨来听听下面两位80后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也许他们的经历也会给你的成功带来一点启示。

80后小女生创业不“冲动”稳扎稳打

创业征途上每迈出一步,都提前周密部署。这个弱小的闽南农村女孩精心“设计”着自己早教创业的每一个步骤。林留芳的创业经历,似乎少了些冲动,但毫无疑问她的规划意识却不同于其他人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会给青年创业者带来不少启示。

屡屡转折萌生创业冲动

从一个按部就班的大学生“转身”成为一位激情澎湃的创业者,虽然有些偶然,但林留芳三年内的三次“转折”,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她坚信自己所熟稔的艺术专业就是自己创业的方向。

在读大二时,就读音乐教育专业的她接到这样一份兼职家教:要将一个毫无基础的小男孩送上电子琴大赛赛场,而时间只有短短的三个月。在她的精心调教下,这个男孩子最终获得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毫无疑问,这大大增强了从小就向往教师职业的林留芳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信心。从此,她开始更多地接触音乐兼职家教,也愈发感觉到艺术培训市场极为广阔,开始有一种朦胧的创业冲动。

然而,仅有的那点冲动显然没将林留芳推向创业浪潮。大学毕业那年,经过为期三个月、“20∶1”的残酷竞争,她进入厦门一家知名的教育机构,成为幼儿部的一名教师。但是,因为感觉到全封闭的教育模式束缚了自己的思路,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岗位出现脱节,三个月后,她果断放弃了月薪超过3000元的第一份工作。旋即,进入了泉州本地的一家琴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她每天重复着接电话、接待学生、打扫卫生这样的工作,不仅感到枯燥,而且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培训机构有不少都存在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她再次主动“下岗”。

日日走访“生”出创业好项目的计划

积蓄了足够的创业冲动能量,和其他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主人公不同的是,林留芳却一点也不冲动。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首先应该对泉州的艺术培训市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2004年年底,她开始酝酿周密的创业计划。接下来的日子里,市区的大街小巷总是能看到一个个头矮小的小姑娘蹬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穿梭。走过每一条街道,钻进每一个巷子,拜访每一所学校、闯入每一个小区,在跟保安聊天的过程中掌握小区的入住率、学校的就学率。白天在外调查,晚上分析数据。悄无声息的三个月后,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前期的市场调查,撰写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一个饭后的夜晚,林留芳将这本计划书递向父亲。作为长女,在父母眼中,她的能力不容置疑,她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女儿。多年经营菜摊子,家里虽然有一定的积蓄,但是创办一个艺术培训中心所需要的启动资金不是一个小数字。那一夜,父女俩有了一次长谈。“孩子,这就当是提前给你的嫁妆吧。”最终,父亲将一张有20万元存款的银行卡慎重地交到林留芳的手中。

攥着父母劳作大半辈子的全部积蓄,林留芳告诉自己:创业只许成功。从此以后也拉开了这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的序幕。

“步步为营”赢得持续运作

然而,20万元启动资金并不是创业的全部,创业更需要一种谋略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为了租到自己花了两个月才找到的颇为看好的办公场所,林留芳三番五次找到房东的办公室。可对方张口就要她将整幢5层楼全部租下来,压根没将她这个黄毛丫头看在眼里。10多次推门而入,每次都被“请”到门外。然而,“认死理”的她还是赖在门口,拉着对方的员工分析:自己先租下部分楼层,必将带动整幢楼走向热租。最后对方被她的合理分析所打动,双方签下合约。

如果说租场地靠的是“步步为营”以理服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广告位“争夺大战”似乎靠的是胆识。林留芳的艺术培训机构入驻后,果然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搬了进来,整幢楼被抢租一空。随之而来的是,外墙广告位变得炙手可热,费用水涨船高。由于费用偏低,对方向林留芳提出要撤换她的广告。虽然遭到拒绝,但仍有一家相当强势的企业乘虚而入,派5个工人偷偷地将艺术培训机构的广告“摘”了下来。闻讯火速赶到现场的林留芳也丝毫不示弱,一边脚踩广告牌讨要说法,一边报警求助。当时,一个体重不过40公斤的弱小女子与5个大男人怒目相视。经过协调,她保住了其中一个广告位。林留芳感叹,当时斗胆做点挣扎,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广告牌,更为关键的是守住了自己的阵脚。

同时,一股不言败的坚韧劲让她克服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创业危机。精打细算,折腾了几个月,培训机构的牌子终于挂起来了,可林留芳已经是身无分文,她不得不精心筹划着每一分钱的开销。房租和工资的支付,全指望收取的培训费。可是因为名不见经传,出现招生难,刚起步时她的培训机构里老师比学生还多。这些老师都是她好不容易从各地挖过来的,深谙艺术人才严重短缺的她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也要将人留住。本来就很要面子的她,不得不四处举债。

正是靠着自己规划意识和敢拼的韧劲,她的培训中心已经从雏形迈向机构化运作,创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敞。如今,已经有356名学生从她的艺术培训中心走出来,走进艺术的海洋。

林留芳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冲动,有规划有韧劲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