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关于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善于驾驭各种风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研究
摘 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而我国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相对落后,因此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文章针对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提出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风险 控制
一、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企业集团是以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财务风险是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风险。财务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广义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的财务系统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和预期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价值损失,它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企业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影响全球的COSO报告,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都强调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集团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二、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集团不能只追求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集团进行的每一项具体的财务活动,要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趋利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的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的正常安全运营。
3.超前预警,有效规避的原则。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要在集团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集团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的母子公司分级管理和控制。
三、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通过建立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对集团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的决策系统。
1.财务风险的识别。财务风险识别是对财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集团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集团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集团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会计资料,确定集团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2.财务风险预警。财务风险预警是要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对策争取时间。集团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传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即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以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四)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系统进行财务监控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监控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一般来讲,可以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也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子公司进行监控。对子公司的监控结果,主要通过考核相关的指标进行,如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来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范文二: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摘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作为客观存在,它与企业财务风险有着很大的不同。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概念出发,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管理原则,划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域,提出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简单流程和方法,探索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Risk)一词来自于17世纪的欧洲,经过400多年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今,“风险”已成为人们认识事物重要的内容和观点,尤其是经过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1世纪正在经历的全球金融危机,人们对“风险”的认识更加深刻。“风险”正使人们由“狂热”到“冷静”再到“理智”,“风险”使人类在处理事物的发展时更加成熟。财政也是有风险的,赤字巨大,入不敷出,冰岛差一点走上了破产之路,希腊和意大利政府也正因为巨额赤字而岌岌可危。我国长期使用财政资金的行政事业单位是否也存在风险呢?从审计署历年公布的审计结果看,无论是最初的“预算审计”还是后来“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行政事业的财务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收入、支出、国有资产使用等方面,如何减少这些“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的问题”以及降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和预算风险值得研究和探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绩效管理水平是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概念研究
管理中的风险有多层含义:一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好也可能坏;二是指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损失可能有也可能无;三是指偏差,即偏离预定目标的现象,其中主要指不利差异。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结果与预期财务结果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组织目标,它不涉及筹资、负债、盈利等问题,其非营利性决定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财务资源的依法取得和使用,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应是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使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合法、有效地获取并使用财务资源,从而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目标的可能性。它与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一定区别,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
财务风险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造成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频生的因素较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和公共服务性特点,财务管理人员往往认为只要按法定预算取得和使用财政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即使出现财务风险也是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与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无关,可以说风险意识淡薄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现象。
(2)部门的责权利不十分明确。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由于其组织的目标不是为了增加组织自身的财富,也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使得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因此,从财务层面讲,部门的责权利不明确,会产生许多风险,如预算执行无法合理规范,预算资金支出结构异化,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力下降,资金使用无绩效等。
(3)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很多单位内部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系统财务资源取得较为复杂,其内部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上级主管单位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权责不明,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且资产的安全完整无法得到保证,而内部混乱的财务关系也极易导致系统内各单位的财务风险。
(4)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资产闲置、设备利用率低,从而给国家财政资金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此外,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不科学,超支严重,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等因素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累积并爆发的重要原因。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如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是我们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研究和分析。
1.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定位
一切风险管理都有一个管理的目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管理也有自己的目标,它与企业追求盈利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本质的区别。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即实现资金使用社会效用的最大化,它是进行一切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决定着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向。
(1)战略目标。基于自己的特殊使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应该满足社会公众服务的需要。
(2)运作目标。有效和高效地利用公共资源,确保预算资金绩效目标的实现。
(3)合规目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合理完成法定预算,杜绝违规风险。
(4)报告目标。及时准确编制和提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决算报告,并保证报告的可靠性。
2.财务风险管理的原则
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预见性原则和效益原则,不能简单套用企业风险与收益均衡原则和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来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1)整体性原则。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地看待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的回报水平、外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风险带来的损失和收益,权衡利弊,即权衡风险与收益,制定总揽全局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2)全员参与原则。行政事业单位活动各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重大财务风险,所以应该在全体成员中树立风险意识,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及时处理风险,防止产生重大财务风险。
(3)权责制衡原则。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除来自外部环境之外,还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因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特别是强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能够在制度设计上有效避免决策和执行“一言堂”、“一支笔”等现象及其引发的财务风险。
(4)预见性原则。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和发生要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的环节要事先设定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力求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从风险的源头上进行控制,及时有效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5)效益原则。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财务管理目标是获取并有效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和维持自身生存发展,因而也应重视资金使用的绩效问题,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公共服务。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域的划分
风险管理理论告诉我们,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首先要划分风险域,以便落实控制与防范责任。风险域是指风险因素引起风险发生的范围。
从根本上来讲,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差异。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准则》、《行政单位财务通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通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各自的预算管理特点、财务活动特征等,行政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支出绩效风险、资金收缴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和操作风险六大风险域;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可划分为预算管理风险、财务收支风险、资产运营风险、偿债风险、政府采购风险、发展风险和操作风险七大风险域。只有对这些环节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更好地防范行政单位风险,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绩效。
4.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
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指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工作步骤,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流程与其他风险管理流程一样,都必须经历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量、风险决策和风险处理的过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更多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由多个风险主体共同组成,所以在一系列风险流程中,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等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它相对单一企业单位或集团的风险识别和财务风险衡量要复杂得多。
(1)风险信息收集。收集与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目标相背离的重大信息。
(2)风险识别。通过收集的信息,识别组织面临的和潜在的财务风险及风险因素。
(3)风险分析。对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和计算,对财务风险的后果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预计,揭示财务风险发生概率为多少,将在多大范围内发生,将造成多大的损失和影响等问题。
(4)风险计量。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综合考虑损失频率的高低及损失幅度的大小,将风险具体量化或者是将风险设定在某一个风险等级,从而确定是否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的程度的过程。
(5)风险决策。财务风险管理决策者在确定风险计量结果的基础上,将风险收益与风险控制所需成本进行比较,并结合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确定组织对风险的态度是作为还是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风险管理决策就是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通过风险管理技术的优化组合,来减少或消除风险,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6)风险处理。处理财务风险,执行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更加注重效率,通过制订缜密的风险管理计划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执行时要坚决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财务风险管理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需要组织整体参与和配合。因此,风险管理过程需要组织财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组织应对风险管理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行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方案执行与计划保持一致。
5.财务风险管理的模型/方法
在设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到财务风险管理分析的信息使用者——政府、纳税人和管理者的使用需求,以资料获取—指标设置—指标处理—权重确定—指标预处理—模型建立—评价结果为设计的主线,在遵循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一般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不仅要设计行政事业单位共性的财务指标,而且结合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的情况设置具有个性的指标,使指标体系的设计更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的需要。同时,为保障财务风险管理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制定一套符合实际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和约束财务风险的管理者。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研究的意义
由于当前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单位,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较少,更没有一套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我们只能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就研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本身来讲,它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不论是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还是行政执法人员,熟悉风险存在的区域及相关的业务活动,明确自身哪些行为可能导致风险产生,如能及时有效地识别、控制与防范风险事故,减少风险损失,都是非常必要的。
(2)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可以督促系统内部各单位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机制,实现科学决策,合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
(3)有利于实现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绩效,实现预算资金效用最大化,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4)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完善,推动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司.企业财务通则解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44.
[2]高立法.划分风险域明确风险因素[J].财会信报,2008-02-25(D3).
[3][美]卡伦·A·霍契.财务风险管理最佳实务[M].孙庆红,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有关财务风险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2.财务风险论文范文
3.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论文
4.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5.加强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
6.期货公司财务风险的形成及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