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
同学们在学习之余,都应该多看一些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那么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宁做凤尾,不做鸡头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那时的他操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如同日文,学习成绩也极差,在一群北大才子当中显得尤为突兀。因此几乎没有优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为课业成绩不理想而萌发了退学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声叹气。这时同宿舍一位叫周华的同学刚好回来,看见俞敏洪颓废的样子便给了他一个苹果。那个苹果触发了俞敏洪的谈兴,他鼓起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我的理想是将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周华回答说。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大吃一惊,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谓的自卑情绪所纠缠,不去接触那些优等生,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终再也无法跨越。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优秀者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主动承担起了打水与扫地的责任,开始学着和优等生们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读什么书,做什么事,讨论什么话题。看见有同学在背英语教材,他也开始背《新概念英语》,并尝试着写起了诗。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读大学时,俞敏洪染上了肺结核。患病期间,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说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非常经典,便想借来背诵。于是他熬夜给王强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借书。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帮忙,而是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来教育俞敏洪,说他还没达到读《十四行诗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读一些简单的书。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感激。因为他从王强的信里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反而满心都是喜悦。
除了王强,俞敏洪读书时还很仰慕团委的徐小平老师,于是经常去找他谈话。徐小平口才极好,讲起话来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经常把俞敏洪说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个旁听者,带着自卑仰视对方,但他还是坚持隔三差五去团委听教,并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不断进步,但毕业时俞敏洪还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全班50个同学,其中49人都出了国,只有他不管怎样都拿不到签证。后来他只好独辟蹊径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做大,很快就拥有了千万身家。
初步取得创业成就之后,俞敏洪决定找几个伙伴和自己一起干,这时他想到了大学里两位最优秀的朋友:王强和徐小平。于是他又带着甘当凤尾的想法飞往国外,成功说服两位朋友回国创业。后来三人齐心协力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名震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而俞敏洪也由凤尾变成了凤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最具领袖气质的人物。而由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国内上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甘当凤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为,如果志在做鸡头,那就永远走不出狭隘的小圈子,就难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凤尾,就能在与精英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生命中的华美蜕变,找机会实现做凤头的梦想。
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永远不老的爱
1953年,美国一位青年还沉浸在做父亲的喜悦里,可不幸悄然来临,他不满四岁的女儿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离他而去。
女儿的离世让他无比恐惧白血病,甚至谈血色变。多年后,他才从噩梦中走了出来。因为深知一个家庭在面临白血病时的无助和痛苦,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恐惧无济于事,恐惧不如改变”。而他也开始以行动来改变这一切。
1998年,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罗宾·布什儿童诊疗中心”成立以来,救助了成百上千的白血病儿童。
2004年,他以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八十大寿——在3900米高空表演跳伞,募捐资金以救助更多白血病患者。自1998年罗宾·布什儿童诊疗中心建立以来,他已经为罗宾·布什儿童诊疗中心筹集了5000多万美元的资金。
2013年,89岁的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并没闲着。有一天,他突然剃了个光头,他朋友的孩子罹患了白血病,因接受化疗掉光了头发,于是他也加入了光头行列,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病痛。他抱着患病的孩子说:“我们都是天生的光头党,小宝贝,你要好好治疗哦。”
他就是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用一生去关爱白血病儿童的人。他用大爱感动着世间每一个人,他的爱也永远不会老去。
名人励志短篇正能量故事:凡人比超人更经老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五代导演名动一时,在电影杂志上看到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好评如潮,苦苦期待了大半年之后,它终于来到我们这皖北小城。
对于十八岁的我,这个电影有点闷,终于等到影片结束,斜着身子从座位里走出,忽听歌声破空而来:“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纵然记忆抹不去,爱与恨都还在心里……”
我站在那里,憧憧人影从眼前闪过,于背影的缝隙看那字幕飞快闪动,我得知这首歌,是那个叫李宗盛的人写的。
又去找李宗盛其他的歌,当时没有百度,好费劲才找到他一盒盗版磁带,叫作《凡人歌》。这名字我倒是喜欢,三毛不经常标榜自己是个凡人吗?在我们那个年龄,自称“凡人”的意思,恰恰是“我不是凡人”。我迫不及的地放到录音机里,差点失望得哭出来。
接着就听到他为林忆莲创作的那张《伤痕》。十几首歌,首首经典,但最不能让我忘记的还是那首《伤痕》:“只是你现在,不得不承认,爱情有时是一种沉沦,让人失望的固然是爱情本身,但是不要因为你是女人。”
情歌不能治愈伤痕,只能让你躺在旋律里靠一靠,在遥远的1995年,李宗盛难得地不在专辑文案里煽情,不试图在第一时间,以炫目的字眼,将听众打动。
他有那个自信。那一年,《伤痕》几乎在每一个女生宿舍里被反复播放:“为何要在临睡前留一盏灯,你若不说,我就不问。”善解人意的抚慰,远胜于其他歌手不怀好意的雪上加霜。在电视里,我看到被采访的李宗盛说,他的梦想是世界排名前五的音乐人里,有一位华人。坐在电视机前,我几乎想对他喊出那句后来才知道的广告词:“你能!”
李宗盛为梁静茹、陈淑桦们打造过比较商业的歌,但稍有机会,他就会朝里面塞点私货。莫文蔚的那首《阴天》,唱的是一个大龄女青年的寂寞与温柔,但里面有几句歌词甚是触目惊心:“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辩,女人实在无需楚楚可怜。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
你看看,李宗盛描述的爱情真相多么残忍客观,这是凡人的爱情,而大多数情歌唱的是超人的爱情。这倒不是歌手或者创作人存心欺骗,在我们年轻的时候,当我们有所爱,我们常常真的以为自己是超人,可以无限付出,爱对方超过自己,为了让爱的花朵更璀璨,我们拼命低到尘埃里,谁拦着还跟谁急。
只有真正的明白人,才能明白自己,知道上面说的种种,未必出于爱,而是出于年轻时热爱的姿态。姿态总难长久,天性赢在最后,再优美的拿捏,到了后来都难以为继面目全非,那时,你只好哭着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李宗盛是难得的不“骗人”的歌手。他早就告诉我们,他是凡人,凡人没有超人闪亮,但他比超人经老,你无法想象中年的超人依旧内裤外穿,但一个凡人胡子拉碴的沧桑,却可以别有意味。
李宗盛2011年创作的《山丘》,就迥异于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沧桑,是胡子拉碴的沧桑。
一开始就说得直白:“想说却还没说的,还很多,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让人轻轻地唱着,淡淡地记着。”人到中年,倾诉欲不会再随时随地大爆发,总想攒起来做个大点的东西,但也并不执着:“就算终于忘了,也值了。”
只是仍有期待:“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然后我俩各自一端,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大河弯弯,嬉皮笑脸,庄严与放松,构成这相映成趣的大场面。
可悲伤终于涌上来了:“也许我们从未成熟,还没能晓得,就快要老了,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年轻人。”
是谁说过,活着活着就老了,可是我们明明还没有怎么活过,生活没有开始呢,怎么就老了呢?你在微博上卖萌,在深夜里自怜,走在路上还是会忍不住踩着道牙子像练习平衡术,可是经过路边的车窗时,照一下自己的脸,看到的尽是眼角眉梢的中年。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时不我待,在少年眼中,是励志用的好看字眼,活了半辈子,终于等到这每一个字都冰冷似铁。在梦觉的午夜,或是早早醒来的清晨,它们带着金属的腥味,贴近心脏,给你以致命的冰凉。
连中年人的恋情,也不是当年想象的那样,一个欲擒故纵地说:“人生已经太匆匆,我好害怕总是泪眼朦胧”,一个坚定执着地说:“人生没有我并不会不同。”
哪有那么多的恒久相恋?最好也不过是像《给自己的歌》里写的“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时间是贼,偷光你所有的选择。他唯一的执着,也许不过是想弄清原委,却被记忆无情嘲弄:“旧爱的誓言像极了一个巴掌,每当你记起一句就挨一个耳光。”
若把爱人换成梦想,依旧不伤这首歌的意境,这或者是有爱无爱的中年人都为之情动的原因:“岁月你别催,该来的我不推。”我会学着成熟,试着接受自己的不再年轻,放下那些没有兑现的梦想,岁月请不要步步相逼,且待我捱过这一刻的仓皇。
这是凡人的皮实,凡人的哀恳,凡人的柔韧性,也是凡人生命中清晰真实的纹理。当人类用想象力打造出的爱情超人能量衰竭,纷纷沦陷,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凡人的李宗盛,却可以在中年的领域中寂静生长,安然老去,长成没有一丝欺瞒的自己。
难怪神仙们总想下界,仙女总是思凡,做一个凡人,没那么美没那么仙,却有着更为恒久的生命力,可以多被共鸣被深爱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