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七窍练太极
太极拳在练功中七个窍的松开,掌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松开七窍练太极。欢迎阅读!
松开七窍练太极
太极拳的 境界没有到, 体悟到的未必是真的 。再深层次的说 ;什么境界说什么话 ,在这个层面就无对错之言。小架拳有句谚语:练拳不露形,露形非高手。就像低架是功,高架是层次一样。 形露得越大,说明还在基础上行走。 真东西是无形。基础的东西,从技术,招数的,学一个熟练了,就得丢一个 。以至于一个也没有了 。那么法无定法 ,无法即是法 。 无招就是招。假如你一开始就是从无招着手, 那么就不会出现招数技巧之类的方法 ,一动就出现自然法。
人太聪明了不是不好 ,是没有办法入内心。而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都有阴阳自然平衡的特点 ,物能平衡 ,物如此人。 心净方能入深;心诚方能入径;念纯方能入道。无专心致志无以喻其理,无寡欲焉能养其德。学则在其悟,修则在其真。武不需要太聪明。有些拳理的理解也是需要智慧和时间的沉淀,因为爱好者不是任何时候有人指导,何况悟性不是特别, 人之精进在于感受之特别高,拳特别之处在于原来不解之理,人顿悟的产生源自体悟的过程。效果的出现皆是理贯练战通能 。 武术的细节极多,变化无穷尽,如果没有两个人长期的碰撞体验,加上高人的点破,自身的悟性,与生俱来的身体本能,适应能力,成为高手是很难的。
太极拳在练功中七个窍的松开,掌握。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七个窍分别是:
松开七窍练太极(1)主窍:
在两眼之间的下面一点。此窍,是初练者即不能练也不能想的地方。它是统领其它六窍的主窍,只有经过多年的修练,有了很好的基础之后,只要一想着它,就能做到形体舒松,意念适定。 实战中,意到主窍有万夫莫当之勇,见之眼神而怕之。
松开七窍练太极(2)中窍:
在胸部檀中穴上约一寸五分处。是形的中心。此窍的松开对于心脏疾病和精神萎靡不振,有很好的辅助理疗作用。练此窍是以两中指意对(两中指之间,不论什么动作,都好象有一根线相联着,),沉肩(肩不要杠着),坠肘(肘放到膝盖上),提腕(使肩上流下的气血顺到指根),塌指根(把到指根的气血顺到指尖),虎口圆(大指和四个手指间在意念上形成一个没有棱角的弧度),扣指尖(使得整个手心产生一种绷劲,使得劳宫穴自然而然的打开来),两臂相合成为弓形,两中指意对成为弓玄,开掖(以不抬肘杠肩为度),再保持顺项灌顶,鼻对脐(鼻准对肚脐),中窍就会自然而然的打开。开出一条气槽 通道。
松开七窍练太极(3)下丹田:
在脐下约一寸五分处(小腹内部)是气的中心。对于气血两亏,身体虚弱者,应该先意守丹田,以静为主来培养真元之气,等到气足血旺才能打开此窍,此窍开对理疗肠胃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会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就犹如田地种粮食一样,种出的粮食只给它归仓,而不加以利用,日常时久再好的粮食,也会变质,腐烂。种好的粮食应该拿出来发挥它的作用,这样种了用,用了种,就会使粮食越种越好,同样也会使粮食越用越好,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和逐步的进化。而且它也是练气化劲的基础,练此窍是在练中窍形体要求的基础上,落胯埋裆,束肋下腰。上述形体之后,再用意一想丹田,它就会自然而然的打开来。
松开七窍练太极(4)阴窍:
约在裆部两阴之间。是练功下盘的中心。是人体气血上下相联,及平衡的关键,此窍开对高血压,男性的前例腺炎,下肢酸冷,关节炎有很好的理疗作用。练此窍,是在练上述两窍形体要求的基础上开裆合膝,使裆部产生一种绷劲,使裆部的绷劲到了一定的力度,过轻不行,过重也不行,在绷劲恰到好处的时侯此窍才能打开。开此窍,会对人的键康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但在修练中是有一定难度的,提魄封谷,耐心习之。
松开七窍练太极(5)尾闾窍:
又名命门关,他又不在尾闾处又不是命门穴,它是在与下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腰椎间。太极拳称之为腰际。是练太极拳劲的中心。此窍开对腰酸背痛,腰肌劳损有很好的理疗作用,练此窍,是以丹田为基础,在丹田开的基础上,保持上述练窍的形体要求,丹田提气 ,丹田气自能走尾闾关而通达四梢,使整体内外产生外包内撑之感,从而产生刚柔相济的劲,它是练气化劲的窍。
松开七窍练太极(6)夹脊窍:
它的位置在两肩胛之间,与中丹田前后平行相对的脊椎骨之间。是人体与空间相联的中心,俗称势。此窍的打开,对于人体内部气血过旺所引起的内火,以及营养过剩所引起的血脂过高,及一切实热之病,人体前后左右气血不平衡所引起的形体木纳,歪斜,都有很好的理疗帮助作用。练此窍的方法是;在练前面几个窍的形体基础上,外包内撑再加一点整体力度,两手之间带有一点相反方向的整体缠劲,再意想着窍,自会有一种人与空间相连,相平衡,相通的感觉。
松开七窍练太极(7)玉枕窍:
在后脑枕骨的中间,它与上丹田前后平行相对,是神的中心。此窍开有醒脑提神的作用,对于心烦意乱,心神不定,以及脑部疾病有着很大的理疗帮助作用。练此窍以静为主,是练气化劲,练劲化势,练势化神,练神还虚的关键所在,是练修身养性功从有为之功,走向无为之功的转折点,通俗一点讲就是从主动走向被动,从有形走向无形,从有常走向无常,练上了此窍,练功才能算入门了。练此窍,要在练上前面几个窍的基础上,才能练习。
它的形体要求是:
(1)含神内视,上下眼敛放松,眼神不要外露,面部肌肉,上下牙床舌根放松,
(2)收颌藏喉至鼻准对肚脐,使头后部凹陷进去的玉枕关有限的突出来,
它的意念要求是:
(1)要知道神的母体是意,脱离了意去找神那是空的,练到老都是一场空,
(2)要收心定意,使杂乱的心绪归顺,使无章的意念归静,
(3)意静到了极致之后,此时意会自然而然的归于主窍。
(4)意归于主窍之后,收颌藏喉只要略一加一点劲,使得头顶轻轻一点,意便能从主窍而达到神窍,使神窍自然而然的打开。
检验这七窍的位置,只要练功者意静下来,用手心对着窍,有一种不能离去的感应,这就是窍的位置.
在练功中不能单练一个窍,要六个窍同时平衡的一起练,以用意调形顺气为主,这样才能不使意和气,同时停留在某一个位置。造成偏差或不舒服感。又能锻炼意不偏不倚,照顾周全。又能使气,气遍周身不少滞。初练者应该在明师的指点下练习,切记不能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