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绵掌功的介绍

2016-12-02

子母绵掌功属于内家拳,修炼日久,功力非凡,其效甚显。下面是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子母绵掌功的介绍。

子母绵掌功的介绍

子母绵掌功属于内家拳,修炼日久,功力非凡,其效甚显。惜不被人重视,以至于练者稀少。兹作一披露,以飨同道,供练家参考欣赏。

子母绵掌功的功法

一、倒把

"倒"字意为"两手轮换着往回拉线或绳索的动作",大意是猛地抓回或拉回;"把"的意思是紧握的举头。倒把就是两手握紧拳头轮换着往回拉之意。此功主练手指的功力,习练此功,一方面可增强指骨、掌骨的坚韧性,另一方面则主要锻炼经筋的伸缩性和韧性。"爪为筋之余",指为经筋之末端,为四梢之一,即筋梢,练之可培元固本,耳聪目明,进而可以延年益寿;同时气贯指梢,经筋合一,以达"指欲透骨力推山"之效。功成之时,-把可抓掉敌人身上一块肉,可谓神矣。

倒把在套路中也名为扣手,是子母绵掌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防守动作,练法如下:

半马步站立,挺胸抬头,敛臀提肛,十趾抓地,足心微凹,两眼平视,双臂伸展,双手张开,手心向下,手略低于肩头一拳左右。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气定神凝。

右手向左、向上屈臂收回,右手变拳,从左臂卜穿过,收回至胸前,略高于中庭穴,距离胸部半尺远拳心向下,吐气助力,意、气、力相合,发全身力于梢节。

然后右拳变掌,水平伸展复原,同法再倒左手。两手交替倒回,依次重复。

子母绵掌功的练习要点:

1.配合呼吸,气与力合;不能急于求成,否则气乱神散,难以长功;

2.要因人而异,掌握合适的运动量,适可而止;

3.练习后,注意放松身体,尤其是手指,否则,手指变僵,若再用功过度,于指将有不能伸展之虞。

"拳无百日功",练功有百日见效之说,但练好功夫却需日积月累,勤学苦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功练时不限时间、次数,尽力而为。

子母绵掌功的腿功

子母绵掌所用腿法俱为低腿,高不过膝,常用弹、搓、踩、踹四种腿法。弹腿脚面绷紧,以脚尖为着力点,弹击对方小腿胫骨。搓脚用于上步进身时,我从里门或外门上步,以脚内侧或外侧搓踢对方小腿下部,同时达到上步的目的。踩腿为寻机踩对方脚或小腿部之意。踹腿即趟腿,矬身进低腿,以脚外侧或内侧为力点,踹踢对方小腿部。

腿功的练法一般有两种,具体如下:

1.崩腿:选-块略有倾斜的石头或木机等硬物。面对目标自然站立,一腿屈膝略蹲,另-腿足尖勾起,以足前掌为着力点,猛踢目标,高不过膝。踢出时呼气,收回时吸气,气与力合,势分左右,两腿交替踢出,力达足尖。上身略倾斜,双手自然防护,目视着力点。此腿法又名舔腿,用时崩踢对方小腿胫骨。 2.七星腿:选取粗细适当的木桩等物,面对目标,斜身站立,双脚交替以内外两侧踢击树桩,高不过膝,踢时呼气,收回时吸气,心与意合,气与力合。另一腿微屈,身体倾斜略蹲。两脚交替踢出,目视着力点,上肢自然防护。此腿法也名为拦门腿,用时可进可守,进可攻对方小腿胫骨,守则封堵对方上步进身及各种腿法进攻,也可落足为踩,踩踢对方小腿或足背部。

以向左侧身站立为例,身体略向右侧倾斜,双手自然防护,右腿屈膝微蹲,支撑身体,左足提起,足尖勾回,以足外侧为着力点踢出,高不过七寸,力达足外侧。左足自然收回,落地不动,左腿屈膝微蹲,右足提起,足尖勾起并外翻,使足弓内侧朝前,过左小腿前,以足内侧为着力点猛力踢出,高不过七寸,力达足内侧。此为左势,同理可练右势。

腿法练习要点:

1.身体协调,手足配合,周身一致,手眼身法步要配合,攻防意识须明确;

2.心与意合,气与力合,配合呼吸,忌心急气喘,呼吸散乱;

3.循序渐进,稳步前进,由柔人手,复归至刚。动作到位,取意胜人,重在实战。

4.注意保护脚部,要穿胶鞋或桩上以厚胶条缠绕。若以两端固定的粗绳或胶条代替桩,则练功效果更佳。

子母绵掌功的肩与胯合

肩与胯合为六合之一,肩与胯是四肢之根节,若肩胯一合,则其它五合自然相合,故此功可练六he,liuhe明方可搭手成功,故子母绵掌拳歌言:"远腿近手曲进肘,粘身便用贴身靠。"贴身靠即为肩与胯合。肩与胯合又可分为贴身靠及外门式两种,而两式又有左右之分,共四种练法,可以交替练习,围绕一桩多处着身,往复练功。练时选择一粗细适宜的木桩,上步靠撞时呼气,心与意合,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肩胯与肋部(外门式)或后背 (贴身靠)为着力点撞击木桩。

此功可以用来练功,增强七举中根节的攻击力及身体的抗打击能力,也可以用于练拳或练气后的拍打散气的辅助动作,舒筋活血,以防气血淤积于体内,有助于身体健康。

1.外门式:以鹞子穿林式左势站于桩的一侧。左腿、左手抽回于桩后方,然后右足上步至桩的另一侧,足落桩后,即木桩位于我左大腿外侧。右手提起回拍与胸同高的桩后方,左手下垂前拍与裆同高的桩前处。以我身体的前肩、胯及肋部撞木桩。两手前后拍与身体撞击随上步同时进行,一气呵成,内三合一时俱发,中间不停顿。此为右势,左势与右势相同,惟方向相反,上步用力相同,用鹞子穿林步法,"抽右上左,抽左上右"、"返身返手",惟左右相反。

2.贴身靠:此式练时侧身,上步时木桩置于身体外侧,马步站立,以后肩、胯、肋部撞击桩,左右两式相同,撞时外三合协调,内三合俱发。此式用于技击时,常上步于对方脚后侧,别住对方,身成马步,肩胯相合,撞击其身,而马步进肘亦撞向对方胸部,此为用法中的贴身靠。具体练法如下:

面对桩自然站立。左足上步于桩右侧,身体右转,变马步,左肘略平,侧身对桩的正面,然后以左侧肩、胯、肋部为着力点,发力撞击桩正面,吐气发卢,气与力合,此为左势。同理,抽左上右,可练右势。

子母绵掌功的练习要点:

1.内三合、外三合相随,周身整体一致,要有整劲,外三合协调配合。配合呼吸,气力相合,内三合一时俱发,追求全身的爆发力;

2.练时要注意安全,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

3.结合鹞子穿林步法于肩与胯合的功法练习中,使该步法更具实战意义。

四、八风抖翎

斜身上步,马步单手打开,名为抖手。若折线上步,四面八方随意抖手打出,则为八风抖翎。以右势抖手为例,练法如卜:

左蛇形步站立。左足进步,右足上步,左足再跟步。上右足的同时,右手变拳,小臂里翻,举轮向前,臂微展,拳心向下,朝前方横打出,与腰同高,手与足合。随上步,身体微蹲,配合呼吸,屏气蓄劲,以气催力,气与力合,全身发整劲。同理,再上步练左势。

也可原地抖手,即同时收足收手,足收半足距离,足尖虚点地,手变为阳掌收回,再随进步变拳猛力发出,后足及时跟步。足收半足距离,进步为一足长。收足收手时吸气,上步山手时呼气,手与足合,周身协调--致。吸为吞为挪,抖出为吐为泄;吸性为柔,抖性属刚,用于技击,则为柔化刚发。

练习要点:

1. 配合步法,方向随意,则为八风抖翎;

2.发力协凋,意、气、力:三者合-,以求整劲。

3.身体重心要低,以伏劲打开,增加爆发力。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