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集体主义高等教育

2017-03-14

集体主义是规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道德原则,在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尤其值得重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大学生源素质发生变化,大学生集体主义观的缺失,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处于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多元文化交融,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大学阶段是价值观形成与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教育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立足于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背景,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集体主义概念

1.集体:有共同目标并且为了一定共同利益而奋斗的人的集合体,不是单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是一种整体性的存在和力量。“集体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其成员是由对于整个群体和每个个体都有意义的共同价值、共同活动目的和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

2.集体主义: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内容之一。是调节个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利益的原则。指一切言行以合乎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是根本对立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本质特征。集体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重视正当的个人利益。

3.集体主义价值观:注重社会长远集体的利益,并为社会每个个体利益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最终有助于个体利益充分实现和每个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价值观。

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的压力和冲击

1.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入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西方敌对势力正悄然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政策,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及其腐朽的生活方式正日益侵蚀着我们。西方借助其在世界各个领域的霸权,把他们推崇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尤其是重视个人需求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媒介在全球传播。西方的个人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精神肉体的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形成诱惑,与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背道而驰。上海一项为期两年半的跟踪研究发现,中国许多青年人,正逐渐呈现出中国式的个人主义特征,并且,西方文化的烙印十分明显。受多元文化影响,一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度下降甚至产生怀疑,集体观念模糊。

2.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社会注入了新思想和新活力。在促进了人们观念的更新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单向度利益关系为纷繁复杂的多元分层利益关系代替。伴随企业改制及破产,许多人认为集体已不复存在,集体主义无从谈起。每个人都极力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所说:“在某种意义上,在既定的机会和资源的条件下,人们都试图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理性的个人都试图这样做的时候,就形成市场。”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法则也侵蚀着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不能正确地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的辩证关系,导致个人对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忽视,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最终消解了集体主义,导致集体主义价值观边缘化。

(二)我国教育体制及集体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劲头迅猛,然而很多高校存在重视科学技术教育、轻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与此同时,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教育已由精英化走向普及化,面对沉重的社会压力,很多学生忙着参加兼职以积累工作经验,还忙着考各种技能证书。这使部分学生个性孤傲、自私、缺少同情心和奉献于集体的热情。另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没有彻底转变,仍是靠灌输式的单调说教。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材,在集体主义教育这一章节,大部分都以“国家的”、“民族的”姿态,很难见体现个人利益的方面。这种注重理论的灌输,缺乏说服力,脱离实践,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大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承压能力较脆弱,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很多人不愿为人服务,不愿承担社会工作,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习惯隐藏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目的性强、功利心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受过教育,过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养,却忽视了德育;注重孩子个性的张扬,忽视引导孩子关心集体、关爱他人。传统集体主义教育忽视了人作为独立个体的主体性,导致当代大学生对集体主义教育的反感心理,教育应从大学生的特征出发,摒弃单一的权威式讲授,注重引导,并充分利用网络媒介这个工具,从关注心理问题入手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意义

1.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大学里很多学生活动都是个人的、独立的,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被个人主义战胜,他们待人冷漠,很多学生之间充满隔阂。大学生远离父母,只身来到陌生的环境,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容易孤独和无助,分外需要集体的温暖,师生的交流,同学的互助。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集体环境,学会在集体中生存,才能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实现自我价值。

2.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大学道德教育主要是落实和发展大学生集体主义道德教育。在大学生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形成互助友爱的意识,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道德,更可以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是中国社会的价值原则,在任何历史时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在道德伦理上都被社会唾弃。集体主义道德是社会生存的规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

3.集体主义教育,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坚持集体主义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民族的共同愿望,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更是集体主义的发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样坚持了集体主义。总之,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中心线索。

四、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对策

(一)重塑集体主义内涵

在大学我们的教育倡导的集体主义的内涵本质是一种利他主义,这就忽视了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满足。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发现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阐释集体主义时始终“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在集体主义原则下,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同时,集体利益可以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实现集体主义的来源,二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不能简单地把集体主义理解成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恩格斯说:“共产主义者既不拿利己主义来反对自我牺牲,也不拿自我牺牲来反对利己主义”。中国曾出现过要求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甚至牺牲于集体利益的事件。这种做法否定个人追求正当利益,极大压抑了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使整个社会失去应有的激励机制。在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强调集体利益、长远利益,也应该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摒弃对集体主义概念的误读。

(二)优化集体主义教育环境、创新集体主义教育方法

在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时,应努力摆脱索然无味的说教,针对大学生特点,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选取渗透性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利用社会舆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集体主义教育环境。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必须宣传讴歌集体主义精神,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曝光违背集体主义的行为,并加以谴责,使大学生在舆论环境中接受熏陶,接受集体主义的思想。

我们的集体主义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扩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途径,为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增加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公开课,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学习伦理道德理论和案例,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大学生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积极谋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应当以班集体、学生会、学生公寓等为载体,建立理性的制度,实施科学的管理,引导大学生融入集体,并发挥个人的作用。开展团队建设,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探讨学术、设计实验、从事科学研究,享受协作分工与共同收获的乐趣;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展览等,体验集体荣誉背后每个个体的成就感;号召学生参与无偿献血和志愿者服务等公益事业,让他们体验到奉献后的满足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发扬团队精神,在各种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提高学生间的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班级集体建设,把创建优秀班集体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及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主人,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珍惜集体荣誉,同学之间相互关心,以诚相待,使每个成员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并从中充分体验集体的温暖与幸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