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相关话题
七年级历史教案不同于学案、习题册,也不是课件的替代品。为大家整理了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设计
开运河 创科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运河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运河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了解隋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③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认识人事制度建设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大运河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步骤]
一、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的建立,弄清楚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讲解。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运河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课后活动与探究]
课后收集隋炀帝的有关资料,结合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短文。
[课后作业]
1、( )年,( )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 ),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 )下令开凿大运河。
4、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或作用: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运河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 )的办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 )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 )的机会;同时,为统治者( )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民起义军中( )、( )领导的( )势力最大。
教学后记: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分析
一、将铺垫学习内容、前置教学流程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提前做一些准备,既要搜集相关素材信息,同时也要提前熟悉教学内容,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教学环节前置,要求学生提前学习,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非常明显。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学习之前,笔者要求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的现状、中日两国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对比,通过搜集这一场战争的发生原因、背景、环境来更加全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有了这样的信息了解,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为主动深入地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理解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高。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表明,在历史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的程度,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就可以有效进行互动,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每一位教师都要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使其成为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
二、将实施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氛围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路径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像一潭死水,一定要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想方设法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教学流程进行改进,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习活动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更加自由深入全面地开展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充分实施了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改进,使学生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在相互学习研究和表达探究辨析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扎实增强能力。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背景下、由谁提出来的,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取得了哪些丰硕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既要深入研究分析,又要相互讨论联系生活,使课堂教学成为了大家集中智慧分析研究的平台。探究出初步答案后还相互讨论,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笔者引导学生对其中不够完善或者不准确的地方进一步探讨,对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辩论,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其最为的显著特征在于运用师生互动引导的技巧,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三、将网络资源搜集、课堂生动演示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网络中拥有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强大的推动效应。历史教学要重视网络手段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演示的方法,赋予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的信息,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掌握更为牢固,使教学成效得到快速提升。在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教学中,笔者专门制作了多媒体短片,向学生播放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有驻港部队接防、紫荆花旗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让学生浑身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心间,实现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有效增强了教学成效,这对历史教学课堂而言是非常有力的支撑与推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资源的促进作用,将生动的信息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网络资源、多媒体手段对历史教学的支撑功能。
四、将开展专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空间历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想方设法增加社会实践专题的学习内容,通过专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开展调查研究,这也是巩固历史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笔者在教学中将拓展活动作为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了这些专题活动。例如,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分成多个调查小组,了解身边熟悉的人以及自己的家庭在生活方式方面有着哪些变化,并从这些变化表象背后发掘出更深层次的规律内涵,尤其是哪些变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形成自己的调查结论。这样的专题研究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对其内容也起到了巩固理解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技巧研究,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巧妙设计与精心组织历史教学,实现教学成效的巧妙提升。
作者:喻红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