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关于善良的散文

2017-05-31

鲍尔吉·原野,这位从大漠走来,成吉思汗的子孙,曾偎依在曾祖母怀里,聆听曾祖母咏唱史诗《格萨尔王》和讲述《成吉思汗箴言》长大的他,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伴随着他的成长、创作,走上文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鲍尔吉.原野关于善良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鲍尔吉.原野关于善良的散文:培植善念

过去,西藏有一们高僧叫潘公杰,每天打坐,在面前放黑白两堆小石子,来辨识善念和恶念。善念出现时,拿一颗白石子放在一边,恶念出现时,拿一颗黑石子。

佛法中的善念是利益大众,恶念则不简单指杀人越货。在脑中转瞬即逝的享乐之念,以及贪慕、忌妒、嗔恼等都可以称之恶念,而藏族偷盗已是罪恶了。

以现今的角度阐述,善念即仁爱,而恶念不过是欲望。欲望是什么?“是我们保持生存的主要工具”。由于欲望的指引,人生克服种种困难走向满足。“因此,为了保持我们的生存,我们必须看自己,爱自己要胜过看其他一切东西”。可见自私的本性已经深植人性之中,所谓欲望实为生存之道,不应有善恶之分。然而,爱自己须有一个限度,超过此限,就可能变成恶,甚至罪。而人的欲望恰恰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为了共同的利益,爱自己还应该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注意到别人也需要爱。不能推及他人与环境的爱,叫做冷酷,这就是恶的生成。

一个人把爱兼及他人与环境,包括植物、动物、佛法称这为慈。如果目睹苦寒之中的贫儿老妇,心里生出一点点同情心,则是另一种大善。这种情怀,即所谓“悲”。慈悲两字,听起来有些苍老,有人甚至会觉得它陈腐,实际它穿越时代,是凝注苍生的大境界。今天流行的关怀以及温馨,不过是它的现代版,内涵如一。

善念其实是小小的火苗,倘若不精心护佑,它在心中也就旋生旋灭了。并非说,只有造福万代才叫善。譬如有人建议削平喜马拉雅山,让印度洋的暖流涌入,使干旱的西北大地变成热带雨林。此善大则大矣,却要我们等得太久。古人有诗:“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虽然琐细,读后感觉心中暖暖的,大过印度洋的暖流。

潘公杰大师在黑白石子中辨识善恶二念,到晚上检点,开始时黑石子多。他掴自己的耳光,甚至痛哭、自责:你在苦海里轮回,还不知悔过吗?三十多年后,他手下全变成白石子了,大师修成菩提道。

我们达不到高僧那种至纯之境。爱自己原本也没有错,我们是凡人。然而无论“利己心”走得多远,有善念相伴,你都会是一个好人。

鲍尔吉.原野关于善良的散文:善良

如今是“利益原则”至上的年代。经商的人把利润置于首位,并为此拼搏。不经商的人在这种社会氛围的笼罩之下,也把利益上的得失作为思考的砝码。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哪一个人偶尔提到了“善良”这个词,会使许多人感到意外。善良?什么善良?

人们对善良已感到陌生了。

但是在表面上看起来排斥善良的时代,肯定是人们最需要善良的岁月。虽然有人说“如果我善良,肯定会吃亏”,但稍稍想一下,造假酒把人眼睛喝瞎的人惟独缺少善良。

人可以宣称:我的钱已经赚足了,但没有人说:我的善良已经饱和了。

阔人安双层防盗门,再装防盗锁,又入保险,不就是恐惧于别人的不善良么?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四处游说,为山区失学孩子募集学费,也是企图通过人们仅存的一点善良来使那些可怜的孩子多念上几天书。

反过来想,如今是一个充满恐慌的年代,是恐慌没有钱吗?是,又不完全是。缺那一部分东西,就叫作善良。

许许多多的际遇可以这样来表述:

升官发财靠的是自己的拼搏,安居乐业需要别人的善良。

《渴望》之在中国大行其道,普遍传达了这样的渴望:我们需要善良。需要谁的善良呢?当然是别人的善良。

一句话,我们恨不能把老婆、领导、邻居和在街上见到的每一个人都变成刘慧芳和宋大成,自己可在王沪生与王亚茹之间游离。

这部戏榨出了中国人的虚伪,虽然它在艺术上极幼稚。

如果你让哪一个人率先善良起来,他肯定不干,并反问“别人为什么不去善良”。

仰仗别人的善良得以苟活,虽然可怜,但还不至于可悲。中国人的可悲在于,当有人以圣人的姿态播施善良时,会受到“集体无意识”的讥讽。

雷锋具有完善的人格,不也是难以摆脱被嘲弄的命运吗?

因此,人们虽然希望别人对自己善良有加,但别人的善良又衬出自己的冷酷,结果又触怒了他。

鲍尔吉.原野关于善良的散文:善良是一棵矮树

如果善良与邪恶分别是两棵树的话,好看的是邪恶之树。

邪恶之树茂盛,绿叶如盖,果实鲜艳。

善良之树生长缓慢,不引人注目,有时没有果实。

这就是人们拒绝善良的道理所在。

如果仅仅从生长与结果来判断树的价值,那也只是它的价值之一,而不是价值的全部。

当人们把眼光投入果实时,善良之树在做什么呢?它在地下默默地固沙,在没有人烟之处亮出一片风景,在清新每人吸入的氧气。

然而善良也有果实,那就是人性的纯粹和人性的辉煌。

邪恶之树尽管疯长,但颓衰也过于迅速了。罂粟花不也是极美丽吗?然而消失得也迅速。

贝多芬说,“没有一颗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

这是说善良与美德是密不可分的,但对于不需要美德的人来说,似乎可以不需要善良了。

还有一句格言很精彩,但不是名人说的,而是我的一位朋友田睿口述,“如果善良也是一种武器的话,我在生活中惟一的武器是善良。”

这话令人玩味再三。

生活并不仅仅是“吃亏是福”的问题,敢于善良也不是敢于吃亏。善良常常是无损失可言。作为一种天性,善良的人往往能化险为夷。

因而善良之树也是常青之树。

鲍尔吉.原野相关散文文章:

1.鲍尔吉.原野散文集精选

2.有关鲍尔吉原野写的散文

3.鲍尔吉原野优美散文

4.关于鲍尔吉原野散文

5.鲍尔吉 原野经典散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