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谈判的作用

2016-12-12

谈判是为了给我方以更大的利益,这个利益是指:有形的和无形的,也许有可能是金钱或是心理感受,通过双方的利益交换和让步来达成利益统一下面小编整理了公关谈判的作用,供你阅读参考。

公关谈判的作用01

公共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管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和现代交往方式。研究公共关系的现实与长远意义在于: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文明风气;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

中国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经过近30年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非凡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矛盾,积累了一些需待解决的问题。在发展“黄金期”与矛盾“突显期”并存的形势下,开展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现实和特殊意义。

公关谈判的作用02

一、公共关系的内涵

公共关系是一种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是协调处理现代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各种关系,保证事业成功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学问。国外学者将以电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水平,以旅游为代表的富裕生活程度,以公共关系为代表的经营管理效能并列为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标准。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和现代交往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更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现代公共关系是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和大众需要的产物。作为专门研究现代公共关系的“公共关系学”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在实践、总结、概括、升华、传播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它是一门具有普适性、科学性、系统性、独具特色的新兴社会科学。

现代公共关系广泛地存在和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发端于西方,中国引进的时间不长。但消化吸收快、应用广,成效显著,目前正朝着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内凝”到“外渗”,从少数专家、学者传播、推动到“全员出关”格局形成与扩展的方向发展。广大公众的接受、认同和参与,导致中国公众的“公共意识”普遍增强,运用公共关系学的原理、方法指导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的自觉性也日益提高。这表明,公共关系的研究和实践在中国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根据世情、国情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新学派,是摆在中国公关机构、从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公众面前的一大历史课题。

二、研究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

1.识认现代公共关系的时代特征,具有首要意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19世纪的“蒸汽时代”和20世纪的“电气时代”,21世纪的信息时代,对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特别是当今的信息技术,诸多“网络”、“数码”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一浪高过一浪,就其广度、深度和密度而言都达到了信息爆炸的?峰状态,它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的科技成就。它把人类带入了“后信息社会”。公共关系融入了信息社会,渗透到现代生活各个层面,信息与公共关系密不可分,形同一体,现代公共关系与时代的关系是“共生共长”、“与时俱进”的关系。因此,研究现代公共关系需要具备时代眼光、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任何封闭、僵化的观念不符时代特征和社会需要,只有对现代公共关系作“动态研究”才能深刻认识它的时代意义。

2.把握现代公共关系研究和实践中的“旗帜、道路、方向”问题,以及把握、服从和服务改革开放的“大局”问题,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公共关系的研究与发展,必须紧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这个主题。为顺利完成这一全民族共同的战略任务,要求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公关意识和责任意识,任何时候不能模糊和偏离这个大方向。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公共关系的研究同改革开放各项具体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互动、互补、互助,并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3.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尊重和突出公众的“主体”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大生产的主体是一个“群体”。现代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公众是创造历史、创造财富的主体,公众也是公关的主体。现代公共关系,不可避免地要同“生产公众”和“消费公众”打交道,如果离开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同和参与,公共关系的研究就失去现实意义。公共信息的采集、发布、传播、沟通、交流、协调、监督等都同公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把公众仅仅看作单向的、消极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公众的平等地位和信息反馈作用就形不成“全员公众”的局面,只有形成全员公众的格局,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

4.高度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充分发挥公共关系研究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独特的优势,具有现实意义。在经济社会变革中,中西方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互联网信息排山倒海,风起云涌,公众的思想空前活跃。同时,公众的思想活动又具有“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公众对自己最切身、最现实和最实际的利益倍加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利益一旦受到不公正的侵犯,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的表达,就有可能激化矛盾,或者遇到某种公共危机或突发事件,公众可能会产生各种疑虑和困惑。公共关系在协助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进行社会调控,缓和矛盾,在配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都应积极主动地介入。如果行政命令、法律、规章在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事件中运用的是一种带有强制的“刚性”手段,那么公共关系学则是通过运用信息传播、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等“柔性”手段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磨擦、纷争、误解、偏见等弊端。在处理“法、理、情”的关系上,公共关系可以运用“人性化执法”、“人性化服务”等柔性手段,在“情”字上多下功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往往可以收到事倍功半的社会效果,并使公共关系达到最佳状态。

5.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公共关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不道德行为,妨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公共关系不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消除丑恶现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首先,公共关系的形象意识有助于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当今社会是“形象”竞争的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要取得事业的成功都要借助“形象”的力量。公共关系形象意识使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在实现自身效益的同时,重视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平衡,组织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整合。换言之,公共关系追求的是社会、组织、公众之间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并以此形成和谐、健康、友善的社会关系,这对扭转社会风气,优化社会环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塑造良好形象有助于个人和单个组织的发展,也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民族形象,进而有助于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当“形象意识”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自觉意识之后,将会使我国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次,公共关系的公众意识和互惠意识有助于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文明风气。公众作为组织公关工作的对象,既是组织开展公关工作的依据,也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公共关系公众意识使组织按照现代文明观念,处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公众关系,营建内外良好环境,并强调“公众至上”,以尊重公众意愿、满足公众需求为己任,致力于谋求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协调合作,使组织的行为因满足了公众的需求而有利于公众,也因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而有益于组织。公共关系互惠意识要求组织与公众真诚合作、互利互惠,在市场竞争中讲信誉、重形象,进行公平竞争,建立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从而营造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良好的文化氛围,推进社会风气的改善。同时,真诚合作、互利互惠还意味着以光明正大的、合理合法的手段处理公众关系,排斥拉关系、走后门的庸俗关系的做法,这样有利于消除社会腐败现象,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

再次,公共关系的成就意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提供重要保证。成就意识使组织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新的高度,力争最大的发展。成就意识还要求组织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进取,勇于创新,锐意开拓,成为组织发展所需之才。伴随组织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社会成员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才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公共关系人才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公共关系工作性质又决定了公关人员常常要协调矛盾、解决难题,完成繁重的、复杂多变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多种能力,使公共关系事业在提高自身队伍素质的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推动着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重要保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