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何“内涵”?

2017-06-01

央行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稳健中性”的转变,实际宣告了一个货币时代也即“稳健宽松”货币政策的暂时终结,中国货币政策从此进入一个“稳健偏紧”的时代。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何“内涵”?下面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了解。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何“内涵”?

近日,央行在发布《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提“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这与之前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表述上略有不同。

单纯从字面上看,仅有“中性”两字之差,似乎看不出太多的差别在哪;那么让社会各界及公众难以理解和好奇的是,央行为何在货币政策表述上前后有这样的差异,这两字之差到底隐含何种秘密?是不是央行故弄玄虚在玩文字游戏?

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货币政策前后表述变化表象背后其实是货币政策方向的根本性转变,也即货币政策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轨;或者说货币政策执行的经济金融环境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货币政策需围绕这种变化而进行相应地调整。而结合目前央行货币政策表述的变化,实质可理解为货币政策从原来的“相对宽松”向现在“相对偏紧”的状态转变,不再是原来在“适当宽松”中寻求“稳健”,而是要在原来“稳健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性”的“收紧”;用央行副行长易纲先生的话说就是“不松不紧”,正好适合经济运行总体需求情况,不给市场过多流动性,也不让市场因流动性短缺而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央行货币政策前后表述的不同,实质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它不单纯是一种字面意义上的不同,其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当然,社会各界及公众更想弄明白的是,原来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了好几年,对中国经济度过难关,逐步企稳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按专家观点中国经济已从“L”型走向一字“横”型,货币政策功不可没,在这种喜人形势下,央行为何还要进行货币政策的转向?

仔细分析,央行此举原因其实很简单

首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防控资产泡沫,尤其是抑制房地产泡沫,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要求央行不得不在货币政策上进行相应调整而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如果央行仍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能防控资产泡沫风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甚至有可能继续吹大房地产及其他资产领域的泡沫,中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将会陷入更为复杂艰难的局面。

其次,当前经济状况也不允许央行原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实施。因为,一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及僵尸企业出清、去产能等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若再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可能让不少苟延残喘的产能过剩产业复活,加剧去产能、降杠杆难度。

二是银行业信贷资金大量进入房地产信贷领域,一、二线热点城市楼市投资投机性炒作依然盛行,若不在资金总体供给上把紧闸门,来一次壮士断腕式的“釜底抽薪”,会使更多社会资金向房地产领域聚集,金融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如据央行数据,2016年12月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6.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全年增加5.67万亿元,同比多增2.08万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44.8%;今年元月份房地产贷款虽有所减少,情况有所好转,但增量贷款也高达7521亿元,占元月份贷款增量约40%;若央行再不收紧货币政策,房地产领域聚集的金融风险会越来越大。

三是物价指数也有较大回升,今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这表明央行货币政策若再不转向,目前通胀压力虽不十分明显,但往后可能会加剧通胀危险,需央行未雨绸缪,防风险于未然。

再次,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倒逼央行不得不进行货币政策转向,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金融危局,使中国不致受外来因素影响出现经济增长形势恶化甚至是停滞倒退。如美国新总统意欲振兴美国实体经济,拟实施大规模减税和财政刺激政策,这对中国经济金融来说显然是负面影响。

美联储备加息之后,跨境资本流出明显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外汇下降较快,已突破3万亿美元关节点;而美联储若在2017年加息2-3次的话,则更会引发人民币贬值预期和外汇储备下降,有可能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萎缩、被动加息等不利现象,这让央行不得不采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应对不时之需。

因而,央行货币政策从“稳健”到“稳健中性”的转变,实际宣告了一个货币时代也即“稳健宽松”货币政策的暂时终结,中国货币政策从此进入一个“稳健偏紧”的时代。

社会各界及民众应持理解和支持态度,因为货币政策这种变化,已不再只是央行字面表述上的差异,它体现的是央行把握金融宏观调控大局的敏锐度和务实、娴熟的货币操作风格,且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金融风险防范、民众投资前景和财富增贬、尤其是全体国民福祉的大事:其一,它会使经济增长泡沫被最大程度地挤掉,为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质量创造适宜的货币政策环境;其二,通过收紧货币政策传导给银行机构,促使银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产业上选择谨慎态度,从而避免产业金融风险传染给金融业,为国家宏观调控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三,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更加夯实我国金融业应对国际金融变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冲击,为中国进一步实施对外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及更多企业“走出去”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其四,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可控制物价指数过快反弹,更好地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既为民众投资和财富增值创造条件,又为民众不断提高幸福生活指数夯实基础。

来源观点中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