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题
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学好政治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题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09江苏卷21)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④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3.(08广东卷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含义。这表明()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08广东卷2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
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
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
5.(08广东卷33)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6.(08江苏卷2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7.(08江苏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8.(08宁夏卷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9.(07山东卷23)下列古训名言与漫画(图11)启示的人生哲理相一致的是
图11
A.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B.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C.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道德经》)D.博学而无穷,笃行而不倦。(《札记》)
二、非选择题
10.(09浙江卷41)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11.(08宁夏卷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12.(08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13.(07广东卷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取之不尽
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5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5分)
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复习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及教育对文化的传承的意义,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故②的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源泉,故③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②③的选项。
2.【答案】 B
【解析】A、D两项内容错误。因为文化未能成为思想的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一个民族生存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C项与材料中的内容没有联系。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3.【答案】 A
【解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经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④明显不合题意;材料中的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表明文化在交流中得到了发展,①②正确。
4.【答案】 C
【解析】千城一面体现了一种单一的建筑模式,不符合人们多样化的需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是肯定态度,不选。
5.【答案】 AB
【解析】材料中的C、D两项显然是错误的。A、B两项分别说明了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交流融汇的原因和意义。
6.【答案】A
【解析】古城复兴属于文化继承,扬州通过古城复兴,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体现出文化继承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前提,因此选A。BCD与题干联系不够紧密,应排除。
7.【答案】C
【解析】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体现了博采众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体现了C选项表达的意思。A选项单纯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忽略了欧洲建筑风格。B选项与题干联系不紧密,题干中没有提到社会实践的发展问题。D与题干无关,应排除。
8.【答案】B
【解析】做好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中的事件只是反映了我国不同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而没有体现时代精神,故④不合题意,排除C、D两项。①不正确,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不能说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③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把现实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命题,体现了高超的技巧,考查思想与行动(实践)的知识,考查理解判断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要读懂漫画意在说明对人民的服务不是停留在语言,而是落实在行动上,强调行的重要性,这样就可判断出B项符合这一内容;A项强调要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C项强调不要争论,D项说明既要学习,也要行动,但B项更能反映漫画内容。
10.【答案】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背景,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政策,综合考查了中学政治相关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角度新颖,紧跟社会热点,时代性强。本问考查模块界定为《文化生活》,体现类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注意: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
11.【答案】(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注:考生赞成任何一种观点,只要答案中包含上述要点,或者其他合理内容,均可给分)
【解析】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第(1)问,从内容上看,此题以圆明园的保护和重建争论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等知识;从形式上看,此题将几个方案一一列出,由考生选择自己认同的方案进行说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对能力的考查。
材料中的几种方案都有一定的道理,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必须围绕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论述其理由。
文化对人的影响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回答即可。保护重建方案还必须有利于文化传承,这一点必须结合教材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等知识回答。
12.【答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
(2)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②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
【解析】第(1)问中运用了偏差一词,明确了题目的立意方向。作答时,首先应认真体会漫画反映的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第(2)问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教材中分别介绍了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原则等内容,最后落脚到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上。
13.【答案】⑴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该有正确的态度。
⑵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者断章取义。
②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化继承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以漫画为体裁的题目,必须首先要读懂、看懂漫画,对漫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正确分析漫画反映的现象和揭示的本质。其次要认真分析问题。最后组织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