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记忆法具体应用

2017-02-13

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好好的利用的,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忆知识、提高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艾宾浩斯记忆法,希望大家喜欢。

艾宾浩斯记忆法对于任何学习材料的记忆都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极大地提高记忆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记忆并不是最后目的,它只是一种手段,记忆的目的是储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知道信息记住了多少,能力储备得怎样呢?要想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欲知记忆效果,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测验,自测也是一种很好复习的复习。

具体应用形式

从时间安排方面讲,复习与自测可以定期的进行也可以随时的,复习与自测可以结合进行,对学过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先自测一下,不会的,或记得不牢的再进行重点复习。

复习自测

1、 及时复习,可以抓住记忆的最好时机;经常自测,可以弄清哪些知识没学好、没记住,哪些地方容易混淆、有误差,以便马上核实校正。

2、 及时复习和经常自测,可以培养我们的随机应变能力。在考试中,考题往往变换了角度,与原来学习时的大不一样。如果经常运用自我测验法,对所学知识从多方面理解消化,必然会胸有成竹,临阵不慌。

定期复习

即对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定个复习与自测计划,然后按时执行。

①日测:每晚上睡觉前,应该将当天所学的知识择其要点复述一下,如条件不允许,默写提纲或干脆默想也行。

②周测:星期天休息,可将一周来所学课程的内容换个角度提出问题,写在一张纸上测验自己,发现存在疑难或模糊之处,马上解决,决不拖欠。

③单元测验:一个单元学完了,可以自测一下这个单元有哪些主要内容,学完有什么收获,从而及时消化,巩固记忆。

④全书测验:一本书学完后,可以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在单元测的基础,全书测就问题不大了。如果没有时间,可以挑选那些重要内容先进行。

随时随地测验自己。

这种方法用来学外语是行之有效的。先准备一些卡片,正面写上5个外语单词,背面写上5个相应的汉语词汇,揣在兜里便可随时自测了。自测的方法有两种:①朗读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你可以看外语念汉语,看汉语念外语,实在想不出时,翻过来看一看,再认一下。②学写法:学外语不书写是很难记牢的,况且不练书写便无法进行笔译。可以看卡片上的汉语写出相应的外语单词来。但是,很多场合是不允许四平八稳坐着写的,怎么办呢?建议你试一试下面的方法:在礼堂听报告、开大会前、在公共汽车站、在商店排队时,可以用手指朝下在空中写。不带卡片也可以随时自测,看到什么事物,就试着用外语表述出来,或者在头脑中默念一下。这样既利用了点滴时间,又会收到分散复习的好效果。持之以恒。

1、尝试回忆:试尝回忆就是在头脑中把学过的知识回想一遍,有人称这为“过电影”,这是逼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思考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试尝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例如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两组应试者同时识记同样的课文,第一组阅读与试尝回忆相结合,第二组则用全部时间反复阅读。结果,立刻测验和4小时后测验,第一组都比第二组效果好。那么,阅读和回忆的时间应该怎样掌握呢?实验表明,用于试尝回忆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

具体做法是,在阅读或朗读到一定程度以后,合上书试忆,凡模糊的地方立即与原文核对。也可以在读书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试着记忆出应该记住的具体内容。这时,试忆者会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不但集中,而且兴趣盎然。同时,经过校对核实,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以便再着重记忆那些生疏的材料。

2、交谈争论:即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争论探讨。庄子说:“知出乎争”,这是很有道理的。交谈争论,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客观事物、客观现象加以说明。交谈,就要了解对方的意见,从中可以得到启示;争论时,容易使自己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暴露出来。在交谈争论的过程中,双方都会加深印象,错误的得到了纠正,正确的得到了承认,记忆得到了巩固。再说,个人的接触面总是有限的,通过交谈争论,可以扩大视野,集思广益,增长知识和才干。

许多名人乐于交谈争论,爱因斯坦最初钻研学问时,经常与索洛文、哈比希特等朋友在一起交谈争论,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爱因斯坦掌握了“黎曼几何”,为提出相对论打下了基础。他们把自己交谈争论的场所叫做“奥林比亚科学院”。交谈争论是测验自己、训练思维、深化记忆的有效手段。

3、设问自答:“假如我是老师,我将怎样出题考学生呢?我希望学生掌握哪些要点呢?”如果经常对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多种角度设问自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设问是个主要问题,必须经常琢磨设问的形式、设问的角度、设问的要求,这样才能奏效。

1、对他人试讲:要当先生,先做学生。在准备给别人讲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弄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准备讲的过程正是运用这种积极思维的过程。要讲给别人听,多数情况下要用自己的语言,而不能鹦鹉学舌似地背诵。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全面、熟练地掌握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试着讲给别人听就是强迫自己弄懂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使自己的记忆得到巩固和增强。

2、实践检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经常运用的知识,记忆是深刻的。从神经生理机制方面来看,知识运用越频繁,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就越深刻,暂时神经联系也就越牢固。运用的次数多了,学习者记忆的抽象信息符号与对应的实践活动之间,会产生紧密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记忆信息便容易提取出来。

记忆力测试1:试试你的记忆力 你想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如何吗?下面几种简易可行的记忆力测验方法,你如果有兴趣,不妨试一试。

—、机械记忆力的测试

下面列出3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任选—行,在1分钟内读完(平均每5秒钟读一个数),然后把记住的数字写出来(可以颠倒位置)。根据记住的多少,测试你的记忆力。

73 49 64 83 41 27 62 29 38 93 71 97

57 29 32 47 94 86 14 67 75 28 79 24

36 45 73 29 87 28 43 62 75 59 93 67

二、集中注意力的记忆程度的测试

下面编排了100个数字,请你在这些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数字来,例如2-16,或61-75等。根据你找到这15个连续数字所需要的时间,可以测试你在集中泞意力时的记忆程度究

竟如何。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0

27 98 79 8 70 l3 61 6 80 99

5 41 95 14 76 8l 59 48 93 28

20 96 34 62 50 3 68 16 78 39

86 7 42 11 82 85 38 87 24 47

63 32 77 51 71 21 52 4 9 69

35 58 18 43 26 75 30 67 46 88

17 64 53 1 72 15 54 10 37 23

83 73 84 90 44 89 66 91 74 92

21 36 55 65 31 0 45 29 56 2

三、方位记忆力的测试

下面有10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请你用5秒钟的时间观察各团的相互位置(即谁挨着谁),再交给你分别画有这10个图形的硬纸片(硬纸片的前后顺序必须订乱),请你按观察时所记住的图形的位置来排列,根据你排列的正误记分统汁。

记忆力测试2:记忆能力问题评估

如果你想了解你的记忆力以及你运用记忆力是否得法,那么请你回答下面提出的20个问题。

一、选择一个合乎你的答案。

1.不需任何帮助即可使曾经识记的东西在大脑里重现。

2.不经暗示就想不起来,但能从许多东西中辨别出曾识记过的东西。

3.脑子里即使有某—信息的痕迹,但也忘得一下二净。

4.提起曾经记忆过的事情时,很容易与其他记忆相混同.出现错记。

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记忆?

1.把要记的对象归纳起来记忆的“整体记忆法”?

2.把记忆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去记的“部分记忆法”?

三、你是否常常怀着一种好奇心,或非常感兴趣地去记所要记的东西?

四、对某些东西,你是否理解了才去记?

五、你是否常常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想的方法去记忆?

六、你是否常常将一些相似的东西放在一起去记?

七、当休学习感到疲劳时,你是否改变学习的内容?

八、你是否能从众多的信息中.把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尽快地、准确地挑选出来?

九、你对记住的东西,是否尽早地使它在大脑中有重现的机会(比如学习之后尽早地复习)?

十、你对所要记的东西,是否加以整理简短的文字来加强记忆?

十一、平时你是否过细地观察记忆对象亿对象有关的事项?

十二、你是否能从很多的记忆对象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共同性、特殊性?

十三、你是否常常借助于听、写、朗读或亲身实践来增强对大脑的刺激,以加深记忆印象?

十四、你是否常常看报刊,或者精读书,或者用其他方法将许多有用的信息储进大脑里去?

十五、你是否有写日记、感想,记笔记、备忘录的习惯?

十六、对一些无意义的东西,比如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你是否专心地念诵、书写,或把它变换成有意义和意义好照解的东西去加以领会记忆?

十七、需要记的东西很多,这时你是否将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或者末尾去记?

十八、对一些疑难问题,你是否力求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十九、你对日常纷繁而无必要记忆的琐事是否在短时间里就忘掉?

二十、当你要记住某件事情时,你是否抱着一定记住它的愿望,集中精力,或告诫自己说还差得很远,自己的理解可能还很不充分?

艾宾浩斯记忆法相关文章:

1.艾宾浩斯记忆法

2.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具体应用

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科学记忆法

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记忆的方法

5.科学的记忆法

6.艾宾浩斯记忆曲线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