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

2017-06-16

一年级数学基础浅,但也需要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尤其是应用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一)

1、超市有93箱毛巾,买出39箱,还剩多少箱?

2、三年级有男生36人,女生39人,一共有多少人?

3、小胖跳绳35下,小巧跳绳43下,小巧比小胖多跳多少下?

4、食堂有大米50包,吃掉18包,还剩几包?

5、小胖两天做了56朵花,他第一天做了28朵,第二天做了几朵?

6、一本书共80页,小亚看了32页,还剩几页没看?

7、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35米,第二根长49米,一共长多少米?

8、文具店卖掉38支钢笔,还剩17支,原来有几支钢笔?

9、水果店上午卖出25箱苹果,下午卖出27箱苹果,一天共卖出多少箱水果?

10、马路边有68棵松树,30棵柳树,柳树比松树少几棵?

11、郊游。

(1)一(1)班有36人,一(2)班有32人,如果每辆客车坐42人,2辆车够不够?

(2)车费每人12元,门票费每人38元,学校应每人收多少元?

(3)碰碰车:5元/人旋转木马:5元/人

划船:8元/人海狮表演:5元/人

A、小胖玩了碰碰车、旋转木马和划船,他一共应付多少元?

B、小亚带了30元,玩了旋转木马和划船,还剩多少元?

C、如果你有20元准备怎样玩?

上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二)

11、教室里挂着35只气球,破了6只,现在还有几只气球?

12、一根电线长60米,用去28米,还剩多少米?

13、体育室里有30根长绳,借出一些后还剩12根,借掉了多少根?

14、王师傅要修一条50米长的篱笆,已经修好了28米,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15、一(1)班有33人,一(2)班有30人,两班相差多少人?

16、小巧要做30朵红花,还缺12朵没做好,已经做了多少朵?

17、一根绳子长60米,第一次剪去15米,第二次剪去18米,两次一共剪去多少米?

18、一年级舞蹈队有29人,合唱队有36人。

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人?合唱队比舞蹈队多几人?

19、买玩具。

小熊:28元小汽车:65元小猪:32元布娃娃:16元

20、如果你有100元准备买什么玩具?

小学数学应用题如何做

一、多看

多看即多观察。“解答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多说

为让学生弄懂题意,教师应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当老师在“灌输”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多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猜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直觉思维的一个部分,它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想和判断,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与表现。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因为“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从而就可能最为自由地去做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吃掉”、“藏起来”、“遮住”、“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四、多想

其实在说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打开自己的脑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学生通过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明白题意,已“知其然”,但学习数学并非仅此而已,而是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解给出的条件或问题的意思(熟悉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五、多动

这里所提到的多动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第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写道:“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虽然它后面所提及的内容字面上与应用题关系不大,但我在教学求两种事物的总数和求其中一种事物的数量的应用题(特别是文字应用题)时,让学生边听题边操作边理解,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这样就将具体的实物与抽象的文字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维联系起来了,岂能无效?实际上这是学生从解图画应用题向不借助任何实物独立完成文字应用题的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大大降低了今后教学应用题和学习应用题的难度。

六、多练

多练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应用题的训练。“学以致用”一来可以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二来可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学数学的重要性,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要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多做智力题等。让他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与快乐。

七、多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实用性,最重要的还是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如何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呢?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10个里去掉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这比让学生说篮子外面和里面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有4个,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列式计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田字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的空田字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