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推荐
导语: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前提
1. 树立主题意识
2. 树立整体意识
3. 树立思路意识
以写人为主的散文,要先把握写了什么人,该人做了什么事,这些事有什么共同点和意义。
以记事为主的散文在阅读中要先搞清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这件事情蕴含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写景状物的散文,在阅读中要理清作者借了什么景或物,抒了什么情,这个情是怎么抒发出来
4.树立问题意识
带着问题去读书能大大提高阅读的实效性。高考中的散文阅读是为了回答问题的,而绝非平时的含英咀华。树立问题意识就是为了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最有用的信息。
问题意识分两个层面:第一,初读文章时,要时刻想着这些问题: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线索结构是什么?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争取在短时间内总体把握文章。
第二,再读文章时,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问,心系这些问题,迅速阅读文本,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争取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有效的答题区域。
5、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注意文章的标题、副标题。绝大多数文章的标题及副标题起到了概括文章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作用。
第二,注意注释。有时对理解文章、解答问题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关注文中的显性指代语,思考它们的指代内容。在文章中为了简洁往往用指代语。例如:这样、那样、这些、那些、既然这样、总之、它们、此、因此、因为这些、其、其实等等。
第四,利用中心句以及标志性的词语来提高考场阅读的速度。
第五,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审题技巧——提高散文阅读题答题准确率的基础
1. 树立“赋分”意识
2. 树立“提示”意识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为了让考生能写出正确答题,常常煞费苦心,在题干中安排提示性的语言,指导考生准确答题。这些提示性的语言分“明示”和“暗示”两种。“明示”如“联系全文”“在第三段”等明确提示考生有效的答题区域。
特别提示:“这样写”的考法几乎每年都出现,务必小心。
3. 树立“意图”意识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但却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任何一道题,命题人都有鲜明的命题意图。审题中明确了命题意图,就猜中了命题人想考我们什么,就能准确答题,避免了答非所问。
4.树立“整体”意识
高考某一篇文章的阅读题并不是互不相干、各自独立的个体,而是由分而总,由局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为了减缓设题的坡度,也为了考查不同等级的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命题者常常利用环环相扣的提问方式将考生对文章的理解逐层渐进式地引向深入。
在读懂读通文章的基础上,把几个试题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一起读、一起研究。散文阅读都是简答题,一般不要看一道题目,研究一通文章,形成一个答案。
散文的命题思路
1、选文:情感丰富
形象鲜明
地域特点
2、命题:朴实大方 题型经典
题干清晰 提问明确
角度多样 答案开放
鉴赏增加 赋分较重
熟悉出题类型
1、“作用”题
近年常出现实用类文本阅读,考题形式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题型: “……用意是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1)修辞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或段落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手法与内容结合分析,表现了什么情感,有什么效果。
知识积累:掌握《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想。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
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便于领会主题。
(2)表达方式作用题
题型设置:一般针对句子或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设置考题。
答题模式: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知识积累:把握五种表达(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的具体分类及作用 。
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顺叙: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插叙:内容丰富,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
议论 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抒情 则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含蓄隽永,令人回味,给读者留下一片想象的空间)。
此外,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通常能起到揭示中心主题的作用。
(3)表现手法作用题
题型设置:考查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答题模式: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现什么情感(意境,思想等)。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
悬念: 引起读者对事情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照应: 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伏笔: 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处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让读者感到妙趣横生
渲染: 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象征: 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扬抑: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对比: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
铺垫: 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4)重点句段作用题
题型设置:针对文章中重点词、句子、重点段落设置命题。
——解题思路: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有指定就就问而答,如没指定,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