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奶水是怎样形成的

2017-03-21

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哺乳期奶水的相关知识。

哺乳期奶水是怎样形成的:

乳汁由乳腺的腺泡细胞所分泌。但乳汁的分泌需要垂体前叶分泌细胞产生的催乳素的作用,而乳汁的排出则有赖于垂体后叶神经分泌细胞产生的催产素的作用。当然,在乳汁分泌的调节过程中,还有雌激素、孕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等许多激素的共同参与。此外,乳母的营养物质摄入情况及乳母的情绪状况等都会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母乳的成分:

母乳是产后女性乳房产生的用作哺育婴儿的汁液,母乳内含有乳铁蛋白(重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牛磺酸等。

营养物质

是新生儿降生初期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来源。

喂哺母乳好处多,宝宝及母亲皆受惠。对宝宝而言,母乳营养充足又均衡,乳汁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对宝宝脑部发育很重要的脂肪酸和牛磺酸等,而其中的蛋白质和幼细的脂肪粒,很容易被宝宝消化和吸收,令肠胃舒适。

有益细菌

科学家使用一种名为焦磷酸测序的DNA测序技术标注母乳中的微生物,该技术会从被测生物体的基因中产生大量的微型DNA标签。研究人员能够通过观察DNA序列的变化区分出不同的种类。

超过之前的预计,科学家已经发现母乳含有超过700种细菌。这些细菌具体扮演的角色尚不清楚,但是这种微生物多样性能够帮助婴儿消化母乳或者促进婴儿的免疫体系形成。

这项研究还发现,超重母亲的母乳以及计划剖腹产的母亲含有较少的细菌多样性,而意外剖腹产的母亲的母乳构成类似于顺产母亲的母乳。

哺乳期注意事项:

新妈咪们越来越开始重视母乳喂养,母乳的作用也深入人心了,但是如果出现以下七种情况,则马上停止母乳喂养,否则对宝宝有害而无益,下面来看看是哪七种情况吧?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有研究显示,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发育更为健康。但是坚持母乳喂养,妈妈的身体必须是健康的,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妈妈就应该暂时或完全停止母乳喂养。

1、患传染病时

妈妈患有严重传染病时不能喂奶,以防传染给宝宝。如妈妈患有肝炎、肺病时,就必须停止母乳喂养。

2、服药期间

妈妈患病(如感冒、发烧等)不得不服用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待病愈停药后再喂。但应注意每天按喂哺时间把奶挤出,保证每天泌乳在3次以上。挤出的母乳也不要再喂给宝宝吃,以免其中的药物成分给宝宝带来不良影响。

3、患有消耗性疾病时

如患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的妈妈,可根据医生的诊断决定是否可授乳。一般情况下,患有上述疾病但能够分娩的妈妈,就能够哺乳,但要注意营养和休息,根据身体情况适当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

4、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时

妈妈患有严重乳头皲裂和乳腺炎等疾病时,应暂停哺乳,及时治疗,以免加重病情。但可以把母乳挤出喂哺宝宝。

5、进行放射性碘治疗

由于碘能进入乳汁,有损宝宝甲状腺的功能,应该暂时停止哺乳,待疗程结束后,检验乳汁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平,达到正常后可以继续喂奶。

6、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农药

有害物质可通过乳汁使婴儿中毒,故哺乳期应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及远离有害环境。如已接触者,必须停止哺乳。

7、运动后

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滞留于血液中会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即可产生此现象。故肩负哺乳重任的妈妈,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母乳不足或牛奶不够,可加用米粉作为补充来喂养婴儿。但有些父母只用米粉喂养婴儿,这是不妥的。

米粉,顾名思义就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食品。其中成分:79%为碳水化合物,5.6%为蛋白质,5.1%为脂肪及B族维生素等。婴儿在生长阶段,最需要的是蛋白质,米粉中含有的蛋白质不但质量不好,而且含量少,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只用米粉类食物代替乳类喂养,会出现蛋白质缺乏症。具体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婴儿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肌肉成长,而且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足,容易生病。长期用米粉喂养的婴儿,身高增长缓慢,但体重并不一定减少,反而又白又胖,皮肤被摄入过多的糖类转化成的脂肪充实得紧绷绷的,医学上称为泥膏样。但这些孩子外强中干,常患有贫血、佝偻病,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有些父母,在新生儿期便加用米粉类食品就更为不合适。胰淀粉酶要在婴儿4个月左右才达到成人水平,所以3个月之内的婴儿不应加米粉类食品。3个月以后适当喂些米粉类食品,但不能只用米粉喂养,即使与牛奶混合喂养也应以牛奶为主,米粉为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