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什么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无数的自然景观与资源。那么,大家知道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哪条吗?对于它,你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我国结冰期最长河流:黑龙江
结冰期
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中国自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北方大多数河流都有结冰期,最北以黑龙江流域的结冰期最为长。
从物理意义上将,液体从0℃开始发生的凝固叫做结冰。结冰不同于结冰期,结冰是自然界的现象,而结冰期是一个大的气象概念,是一个长久的较为稳定的状态。不能将平常年份不结冰的地区的偶发结冰时间称为结冰期,因为即使这一地区结冰,也不构成气象观测长度上的结冰期,原因是它不是一个稳定状态。
黑龙江总长度约5498公里(以克鲁伦河为源头计算),发源于蒙古肯特山南侧,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Khabarovsk Krai)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Tatarskiy Proliv)。
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中国古称羽水、黑水、浴水、望建河、石里罕水等,蒙语称哈拉穆河,俄语称阿穆尔河。黑龙江有南北两源,以南源额尔古纳河为河源,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注入鄂霍次克海峡。其中中俄界河长2854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公里。
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sahaliyan ula(萨哈连乌拉)”,其中“sahaliyan(萨哈连)”意为“黑”,“乌拉” 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俄文音“阿穆尔”或“阿母”(Amure)。
黑龙江的气候条件
黑龙江流域为季风气候──来自大陆和海洋的风随季节转换。冬季,从西伯利亚来的干冷的空气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伴有强霜。夏季,温暖潮湿的海风为主,黑龙江带来大雨从而提高该流域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位。秋季温暖而凉爽。1月平均气温南部为-24℃,北部为-33℃。7月平均气温南部为21℃,北部约为18℃。该流域降水量不平衡,沿海地带最大,每年在600—900公尺之间。河流主要靠夏秋降落的季风雨补给。雨水很快流入河中,形成5—10月的洪涝期。其平均流量约为10,900立方公尺/秒。冬季,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流量降低为148—199立方公尺/秒;1897年所记录到的最高流量超过39,200立方公尺/秒。10月下半月黑龙江开始结冰。上游在11月初封冻,下游在11月下半月封冻。河流下游在4月底解冻,上游在5月初解冻。冰塞常在河流急湾处发生,暂时抬高水位多达15公尺(50呎)。河流1年约带来2,000万吨沉淀物。
黑龙江被称为黄金水道
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黑龙江作为中国北方边界的界河,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的最北端位于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小支流约有950余条(包括时令河),其中黑龙江最长的支流是约1657公里的松花江。在支流边,中国大约有大小港站160个。
黑龙江上也有众多岛屿分布,包括著名的大黑河岛以及黑瞎子岛等岛屿分属中、俄两国。其中大黑河岛已发展成为贸易中转站,设施较为齐全。
由于黑龙江两岸土壤多为具有大量腐殖质的黑土,流经黑龙江的水流冲刷岸边的土壤,使黑土沉入江中,沉积在江底。故在水体清澈的地方看黑龙江水往往是黑色的。黑龙江流域内森林资源分布不一,中国方面自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后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多受损害,自漠河县至黑河市很少见到树龄20年以上的树木。俄罗斯方面林业资源极为丰富,一般在冬季黑龙江封冻时中国经常进口俄罗斯的木材进行加工。沿河流域也生产黄金,自漠河县至爱辉古城曾被称为“黄金之路”。
黑龙江的冻期长。受河岸解冻及雨季降水的影响,汛期多集中于春、夏两季。靠近黑龙江的最有名的生物是住河谷的黑龙江豹,只剩大约50只。黑龙江中鳇因为渔民猎杀获取鱼子酱,数量大大下降。黑龙江也以盛产远东红点鲑和大马哈鱼而闻名。
历史发展
黑龙江流域早在唐朝中后期就已经归入中国领土,成为中国一大内河,后成为辽国疆域,一直到元朝是中国领土,隶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中国元朝军队在此驻扎,成为元朝内河。明朝至清朝时为中国领土。自1858年被中国认定为不平等条约的瑷珲条约签订后,黑龙江开始成为中俄大部分地区的边界。1900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开进时,俄国以保护中俄铁路为由出兵越过黑龙江,放火烧毁当时属于清朝的瑷珲城,并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深入清朝国境约40公里。不久战事结束,并将原规定由中国人居住的江东六十四屯以武力占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以黑龙江为界,但苏联认为根据双方界约规定应以黑龙江中方江岸为界,江中岛屿全归苏方。但中方坚持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双方对江中岛屿归属存在争议。终于但自后20世纪60年代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终于导致两国军队在珍宝岛爆发武装冲突,边界形势骤然紧张,大战一触即发。自20世纪80年代戈尔乔夫上台后,在其海参崴讲话中同意以国际法通行准则确定国界后,中苏关系才有所缓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相继确定了东段国界的走向。双方将主航道中心线原则对江中岛屿归属进行了划分。2008年,中国接管了双方最后的争议领土——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的黑瞎子岛。目前中俄国界东段已经完全确定完毕。
20世纪70年代,随著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签订大量贸易协定,并将黑河市、绥芬河市等数个城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等远东城市辟为边境互贸城市,其中绥芬河等地还建有国际铁路方便出行。利用互补的资源优势带动黑龙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