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的经典文章

2016-12-09

作家杨朔说过:“我绝不放松去观察了解我周围的人,就是身边的人,在写作时,常常会给我们最大的帮助。”换言之,就是要同学们选择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对他的性格特征、外貌、习惯、品质等有所了解,这样才会有东西可写,也才会写好。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描写人物的经典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描写人物的经典文章:难以忘怀的老阿姨

时光回到去年八月底,我随单位前往四川华蓥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因为我的工作是野外作业性质,而且要连续干四个多月。所以吃和住成了我工作之外最难逾越的一道鸿沟。为了方便工作、节省开支,我习惯性选择的是就近住在农民家里,这样既可以节省往返赶车的时间、费用,同时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十月八号,我的工作区域转移到了华蓥的高兴镇,匆匆忙忙吃过午饭我就去联系住处,连续问了十多家人户,都被拒之门外。眼看就要过五点了,我都快绝望了。恰在这时,我看到一位年近七十满头银发的老阿姨正在一块花生地里专心致志的挖土,我似见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便走近真诚的同老阿姨攀谈,从老阿姨慈祥善良、和蔼可亲的举止及表情,我内心是充满期待;果然,当我详细说明了情况及来意后,老阿姨爽快的答应了。

老阿姨夫妇都姓刘,她今年69岁了,小学三年级文化。老伴长年多病,也才做了手术,在家调养。刘阿姨有两个女儿,都已成家,其中小女儿一直住在娘家。但他们的女儿、女婿都在广东从事家庭装修工作,仅剩下他们带着两家的四个孙子在家,所有的农活于是顺理成章、责无旁贷的落到刘阿姨一个人身上了。刘阿姨既朴实节俭,又吃苦耐劳,再多再重的活,都是她一个人抢着干,从不请人。她每天天刚亮就下地干活了,下午要干到天黑尽才回来。吃过夜饭,刘阿姨还要在家继续忙着砍猪草、打粮食,为孙子们洗衣服,直至深夜才休息。我在她家住了一个多月,除了有一天夜间老阿姨得了重感冒晚起了两个小时,但她起床后照样坚持去田间干活;其余时间从未见她白天休息过。老阿姨就这样像“机器人一般”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辛勤耕耘、劳碌着,即使再苦再累也没有任何怨言依然笑容可掬。刘叔叔则在家打理家务,并照顾三个在附近镇上读书的孙子的饮食起居。

老阿姨待人非常平和友善,尽管我只是租住在她家,但她们全家人不仅没把我当外人看,反而却像亲人一样关心我(华蓥的高兴镇有着丰富的煤炭、矿石资源,当地至少有一半的人在附近星罗棋布的煤矿、水泥厂做事;由此本地百姓对我们的石油勘探工作并不是十分支持;特别是这里属山区,农村农民住得比较分散,外加近几年不时有人打着各种不同的谎子到农村行骗,农民同样缺乏安全感;故而对我这个外地人来说想要到农民家里吃、住真的比登天还难),让我十分感动。老阿姨家有什么好吃的,都一定要等到我晚上下班回来后才一起分享。她还抽时间到镇上买些鱼、肉回来为我们大家改善伙食,并多次以“城里人别饿着了”为理由把她家的花生、广柑、橙子无偿的拿给我吃。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老阿姨家有两条凶猛无比的狗;因为我长期在野外工作,两次被狗咬的痛苦经历让我有见“狗”色变的恐惧。我才到老阿姨家最初几天,她主动把狗关进了一个单独的房间,狗一旦出来时,老阿姨则唤狗的名字,迫使其收敛野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狗也和我逐渐熟悉起来,后来只要我叫狗的名字,它就温顺得像小绵羊一样的睡到我脚边;每听到我从外面回来,狗也大老远跑出来接我,还在我面前像个孩子般“撒娇”。老阿姨见状在一旁眉开眼笑的说“自己家里人,要听话哟!”。

老阿姨她们一大家人也非常信任我。若她们外出办事只要我在家就放心的把家交给我管理,让我这个“远离亲人的游子”倍感“久违的”家的温暖。我也将自己融入到她们的家里,空闲时主动帮她读小学的两个孙子检查作业,对他们不懂的课我也耐心细致的为他们讲解。其实石油野外工作除了辛苦、枯燥、单调外,对我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夜深人静时对远在数百里之外家人的无尽思念。只要看到老阿姨可爱的孙子时,心里就难免特别想念我读初中的女儿。内心深处往往情不自禁的对他们萌生父子般的亲切感。我给他们讲课时,偶尔会发自肺腑开玩笑说“懂了吗,不懂的话,就问爸爸哟”,尽管两个小孙子“家的概念”很强,并不喜欢我提“爸爸”两字,有时还举着小拳头善意的“惩罚”我以示抗议;但看到他们开怀的样子,我内心也像喝了蜂蜜般乐滋滋、甜蜜蜜的。这个时候老阿姨总是笑吟吟逗着孙子们说“叔叔喜欢你,今后就跟着叔叔走吧!”。

十一月初连续下了几天的雨,雨最大那天我实在没办法上山,只好在家休息。可老阿姨却穿着雨衣背上背篓毅然决然到地里顶着风雨锄地收豆子去了,尽管雨后来俞下俞大,但老阿姨依然我行我素的坚持把整块地锄完,并收了满满的一背豆苗回来。吃晚饭时我真诚的劝她“下雨天就休息,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个人帮忙,你年纪也大了,多保重身体要紧!”;老阿姨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家里这么多地,不做不行呀!再说我现在还能做,为女儿们能减轻点负担总是好的”。我心里说“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好榜样!”。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就要离开老阿姨家奔赴新的工地了,当得知这一消息的前一天,老阿姨特地杀了家里准备过年的大鸭子精心的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我送行。并将我送出了很远,想到老阿姨农活繁忙,我只好一再催促“阿姨,回去了吧,多保重身体!”,她才止步;看着她不停挥动做着再见的手势和她渐渐远去的身影,我早已是热泪盈眶。

虽然我后来一直没机会再见过老阿姨,但她的“朴实善良、勤劳坚韧、勇于奉献”以及对家人、朋友真诚、无私的关爱,无时无刻不在感动、激励着我,催我奋进。直到现在我心里仍然惦记着她,难以忘怀!

寻思

2015年1月18日

描写人物的经典文章:渔家女

鄱阳湖的一年四季都是迷人的风景,这里是鸟的天堂,花的世界,秋冬之际,这里会再现草原风光“风吹草低见牛羊”鄱阳湖的银鱼鲑鱼甲鱼等各种各样的湖鲜叫人吃了余味无穷,鄱湖的水是最澄清的,鄱湖的天是最湛蓝的,鄱湖的人是最勤劳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淳朴,邓牡花就是从小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一个家在鄱阳湖上漂,如今她依然和儿子媳妇一家人吃住都在船上,在鄱阳湖的水里讨生活。

邓牡花娘家兄妹六个,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俩个妹妹和三个弟弟,父母都是靠打鱼为生,从小跟父母在船上漂浮。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就跟着姐姐学游泳,她聪明灵活,很快就学会了游泳的技巧,从此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姑娘,像野鸭子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村民都说她是一个“野小子”。野小子的弟弟妹妹相继出世以后,她除了山上的杜鹃花开的时候,邀上姐姐到山中摘几朵映山红戴在头上,大家说戴花的邓牡花赛过七仙女,乐得邓牡花在路上蹦蹦跳跳,脸上红得比花儿还灿烂。她的父母是不允许她出门的,因为她要和姐姐一起照顾妹妹和弟弟。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到了邓牡花上学的年龄,父母忙于船上的活计,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父母陪同去报名的,邓牡花从小就有独立生活能力,她一人高高兴兴地前去学校报名了,老师对她投去赞许的目光,细一看原来是“野小子”“野小子”出落得水灵灵的。开学后,她还被选作班长。她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老师一讲完的知识马上就会接受。可每当放学后,她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晚上还要帮父母亲补渔网。

转眼到了期中考试,邓牡花的学习成绩得了个第一名,她捧了了一张大奖状高高兴兴向父母跟前报喜,在回家的路上觉得小鸟都为她歌唱,小树为她微微地哈腰,风儿也为她吟咏,蝴蝶在她身前身后翩翩起舞。可她一回到家,家里闹翻了天,哭声响彻云霄,只见门前的场地上,门板上躺着一具尸体,邓牡花顿时感觉天旋地转,原来她的爸爸由于过度劳累,从船上跌落下水,脚不断地抽筋,她的父亲硬是淹死了。

一个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家里经济本来就不阔绰,接着邓牡花再也不能念学了,因为她的母亲无法供养她读书了,她被迫失学了。她欲哭无泪,一边照顾弟妹,一边跟母亲下湖捕鱼,生活倒也勉勉强强可以度日。可怜她的文聘是还不到小学一年级。春去春来,花开花落,时间转瞬即逝,邓牡花也出落成大姑娘。转眼到了结婚论嫁的年龄。邻村的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相中了她,就在她十八岁那年,男方带着锣鼓队热热闹闹把她接走了,从此她就成了别人的媳妇。

结婚后,她和丈夫的家依然漂浮在鄱阳湖上,夫妻相亲相爱,那时的鄱阳湖水草丰美,鱼虾繁多,一网撒下去总感觉那么沉甸甸的,有乌桕似的清偏鱼,有晶莹透明的银鱼,有黑白相间的胖胖鱼,每网下来夫妻俩开开心心,丈夫禁不住哼起雨歌号子,动情地唱起“江西是个好地方,鄱阳湖上鱼船漂”邓牡花也禁不住哼唱起来,外人看来好幸福的俩口子。至于到了鱼汛期,捕捞上来的鱼堆积如山。邓牡花于是想起曾经帮助过她的人,每家每户都送上刚打捞上来的鱼答谢,鄱阳湖的鱼吃在嘴里,满口留香,余味无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邓牡花像小鸟依人依偎在丈夫的怀里,如痴如醉听丈夫讲那过去的事情,她在丈夫心里是一首读不完的诗,有时俩人一起望遥远的星空,看那一闪而过的流星,她的丈夫说人生就像这流星,哪怕一闪而过也要发出耀眼的光芒,她若有所悟。丈夫每当闲暇的时候,还会吹起短笛,笛孔里流出了对妻子的挚爱,流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邓牡花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她听得那么专注,她的身心早已融化在丈夫的灵魂里。就这样如诗如歌地生活,她先后生了二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夏日的天气是最难于捉摸不透的“夏天孩儿脸,一日十八变”刚才晴空万里,转眼阴云密布,雷电轰鸣,大雨倾盆。日子有时就像这夏日的鬼天气。一九九六年农历七月初九,邓牡花会永远记得这一天。她的丈夫刚撒下网,突感身体难受,眼前冒着金星,想要大声呼叫,突然晕倒在船上,不省人事。当时就在身边的邓牡花吓得不知所措,大呼“救命”过往的渔民纷纷迅速赶来,及时把他送往医院,一查结果原来她丈夫患的是肝癌晚期,且时日不多,医生说无法治疗,回家等候驾鹤西去。邓牡花好似晴空霹雳,这是她人生面临的第二次打击,想起幼年的时候,父亲淹死时尸体直挺挺地躺在门板上的惨状,如今丈夫就要永远离她而去,她强忍着内心无比的痛苦,因为她现在是家里的主心骨,她必须坚强起来,她认为把孩子抚养成人才是对得起丈夫,对得起列祖列宗。

一个月后,她的丈夫终于艰难地走完了人生短暂的历程,她在丈夫临终前坚决地表示,一定会把儿女抚养成人,丈夫也真诚地祝愿她再找一位伴侣。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邓牡花等孩子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亡夫的心情像千万条虫子吞噬着她的心,孤独也在无尽的黑夜里无法排遣,她想起丈夫的好,相亲相爱,一家人和和美美,她哭干了眼泪,第二天她必须变得坚强起来,上船下湖捕鱼,她的大儿子很是体贴母亲,就在丈夫走后,跟她当年一样,就忍泪离开了学校。跟着邓牡花上船捕鱼。由于她还年轻,人又长得标致,有很多男人想和她组成新的家庭,她想到丈夫的好,都被她婉言谢绝。

在丈夫离她而去的第四年,有一位比她大一岁的国编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那老师的妻子也是肝癌之死,和她又是邻村,老师只生了一个女儿,言语不多,为人厚道,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老师节假日里帮她上船捕鱼,他把自己的工资也交给她来管理。

如今她的大儿子也早已结婚,媳妇就是老师的女儿,她依然跟儿子在船上打下手,我最近听说他的媳妇要生孩子了,邓牡花就要当奶奶了,她和老师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她的小儿子和女儿都考上了大学,学校每年都给每人五千块钱的补贴,还有助学贷款,她从心底感谢党和政府跟她带来了好日子。我也从心底祝愿她家庭完美,身体健康!

描写人物的经典文章:卖鸡老汉

“卖鸡啊!卖鸡蛋啊!刚出窝的新鲜鸡蛋!泰和来的乌骨鸡啊!”一位年近七十岁的老人,推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上架着鸡笼,鸡笼里装着雪白的乌骨鸡,一个个乌骨鸡毛绒绒的比雪花还晶莹透亮,头上齐整整地黑得发亮的斑点,就像精心梳理打扮了一样,像小姑娘头上的发髻一样动人。

卖鸡的老汉姓周,至于名字我倒不记得。满脸的络腮胡子,胡子黑白相间,戴着顶鸭舌帽子,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身黑妮子上衣裤脚裹满了灰尘,与他讨价还价的时候,他的眼睛从不盯着对方。说话声如洪钟,吆喝声抑扬顿挫,像男高音放声歌唱,那声音充满着一种期待,铿将有力给人一种无法阻挡的魅力。村民要是隔几天没有听到他的吆喝声,觉得生活总缺少点什么。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在家里又听到了卖鸡老汉好听的吆喝声。今天妻子决定改善伙食,就吩咐我买一只鸡。我叫住了老汉,和老汉讨价还价,老汉很爽快不一会儿买卖就成交了。我忙端来一杯热水递给老汉,老汉的话语就多了起来。就老汉的话语中得知,他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并一直决定出钱供养老汉夫妻俩,可老汉说啥也不要儿女的钱。

老汉说他个性强,对儿女要钱的时候,不愿看儿女的脸色。他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紧接着老头如数家珍讲起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他和老伴种了十多亩农田,养了两条牛,闲暇时上户做点小本买卖例如卖鸡卖鸡蛋卖鱼。最让老汉自豪的是他的一个孙子今年考取了中山大学,他的孙子孙女学习成绩在全班都名列全茅。她说孙子考取大学的时候,他杀了一头猪摆喜宴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另外还给了孙子一万块钱,还说今后其他的孙子孙女考取了好的大学也是这样相待。

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里种着十多亩的田地,还养着猪和牛,闲暇的时候上户做点买卖,我从心底油然而生充满着对他深深的敬意。前段时间老伴得了阑尾炎到县医院做了手术,家务事忙不过来,就含泪把家里的老黄牛卖了九千二百块钱。他一边管理着十多亩的庄稼地,节假日还要管着四五个孙子孙女的生活,他说差不多成了幼儿园的园长,尽管很辛苦,看着孙子孙女在身边蹦蹦跳跳,有说有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最近有一段时日卖鸡老汉没来村里吆喝,我心里很纳闷,隔壁的大婶告诉我,老汉最近受伤了,是被年轻的贼打伤的。大婶说老汉过村卖鸡的时候看见两个年轻的陌生人爬楼梯进了人家的房屋,老汉跟这家的主人熟识,就马上明白了这两个人是贼。现在农村居住的大都是老人或孩子,这给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光天化日进人家屋里偷东西。他当即放下自行车,毫不犹豫冲了过去大声喝斥,来人见是一个老头一点也不放在眼里,哪知老汉一点也不害怕,那两个贼气汹汹走到老汉跟前举拳就打,老汉身板硬朗再加上长期劳动锻炼,他仍充满着青春活力,他勇敢地迎上前去以一敌二,那两个贼也没有占到上风。这时村民纷纷围了过来,贼见不妙想拔腿逃跑,老汉紧紧抓住一个贼,村民也纷纷前来帮忙,有村民还拨打了110,民警很快将贼捉拿归案。

事后老汉才明白原来自己的手负伤了。朋友出钱准备给他治病,明明他的手鲜血直流,他若无其事说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他还说以后有人再说他受伤他就跟谁急。回到家里老伴跟他清洗伤口消炎包扎,老伴心疼得要命,可老汉说今天负伤了真是献丑了,要是改日我碰见了这些狗日的,我一定不要别人帮忙亲自送他去派出所。

老汉的性格就是这样怪,不过我对他更充满着一种新的敬意。我在路上又碰见了他,这回他没有卖鸡,肩上扛着一把斧头和拉锯,我又和他拉起了家常。他告诉我今年全国闹禽流感,很多老板不养鸡了,有的甚至把鸡就地埋了。我没能黑着良心卖有病的鸡,虽然利润很大,要是我卖了有病的鸡我的心不得安宁。不卖就不卖,我有手艺,我现在整天给人家造渔船。原来他还多才多艺,他叹息着说现在会造船的木工可少呢,要不那临到我老头做这份活计。

年关了,老汉满园子的蔬菜绿油油的。有碧绿的小白菜,青青的大蒜,白白胖胖的萝卜,卷心菜长相正旺。老汉看着自家的园子,心里乐开了花,只等儿女们回来一家团团圆圆,这些最环保的绿色蔬菜就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想到儿女们马上回家,老汉和老伴心里特别激动,特别是老伴每天深夜都掰着手指头计算着儿女还有多少天回来。听说大儿子和媳妇还有两天到家,天刚蒙蒙亮就烧好了开水准备宰年猪了,他的猪圈里有两头近三百斤的大猪。儿女们说在超市买的肉没有自家的猪肉那种香味。

老汉提到与儿女在一起的日子,眉毛都舒展来了,嘴巴笑得合不拢来。儿女也很孝顺,给他和老伴买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和暂新的羽绒服。老汉嗔怪儿女们糟蹋钱,他说生命在于运动,买营养品还不如他到田间去拔杂草。

老汉也有伤心事,每年春节过完,儿女们就要到外面去谋生,一走就是一年。孙子孙女要是知道爸爸妈妈出远门,就暗暗地流眼泪。此时老汉尽管心里无比的沉重,但他此时必须变得无比坚强起来,叫儿女们在外放心,不要计较家里的事情。没事的时候记得给家里打电话,报一声平安。

老汉送走了儿女们之后,就和老伴商量着一年的计划。他见生猪的行情上涨,打算今年养上四头猪,满脸的憧憬之情,衷心希望老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