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_名人励志的小故事

2017-03-10

相关话题

有条件的小伙伴可以时常找一些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来看看,那么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一个请总理跳舞的女孩

一天,一位外国总理到一所大学视察。因时间有限,他在演讲完后临时取消了学生提问环节。一个叫茱莉亚的女生知道后,觉得特别失落。这时,一阵钟声传来,校园汇报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茱莉亚闷闷不乐地来到礼堂。突然,她远远看见总理坐在前排,跟着音乐的节拍点着头。

瞬间,她想起什么,径直走到总理跟前,优雅地说:“总理先生,我想请您跳一支舞,可以吗?”

总理猝不及防,愣了愣,还是高兴地接受了。全场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总理绅士地站起身,挽起她的手,缓缓步入舞池,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和总理翩然起舞,并借机提了6个问题,总理都一一作了圆满的回答。

后来过了很多年,茱莉亚当选了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

提及当年邀请总理跳舞的故事,她意味深长地说:“当因为变故,你未能按原本的设想实现目标时,不要放弃、绝望,或许换一种方式就将收获更多。”

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每份尊严都值得尊重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因为穷,10岁才开始上学,常常是学期结束了,学费还没交齐。好在,老师并不赶他出教室,反而提前把书发给他,邻居们这个送件衣服,那个送几个鸡蛋,让他得以断断续续地上完初中。那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自己也要想办法帮助别人。初中毕业后,他做起了杀猪卖肉的买卖。一天,附近一位衣衫破烂的村民一直在他的肉摊前转悠,既不买肉,也不离开,只是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架子上的肉。

他心里忽然泛起一阵酸楚,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上肉,看见生肉就馋得不行,看来,这位村民也和他当初一样。虽然自己现在并不富裕,但两斤肉还是送得起人的。于是,他拿起刀,从架上割下一块肉,顺手递给村民。出乎意料的是,村民并不领情,不但不接他的肉,反而转身就走。

他百思不得其解,拿着肉愣了好半天,看见街上人来人往,他忽然明白了,一定是自己的行为太像施舍,让村民觉得自己是在可怜他。小时候,别人当众递给他一个鸡蛋,他都会觉得难为情呢。

回过味儿之后,他立即拎着肉,一溜小跑,悄悄地跟在村民后面,直到走到一个偏僻的小路上,他才大步追上去,很诚恳地说:“今天肉不好卖,你就帮帮忙,先赊一点,等有钱了再给我。”村民眼圈泛红,接过肉,连声道谢。

这件事让他明白,光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还不够,还得讲究方式,要让别人乐意接受你的帮助。从此之后,他的举动开始变得隐蔽起来,看到附近村民生活清苦,他会频繁地上门收猪,不管对方有没有猪卖,他都会送上一块肉“贿赂”对方,预定好圈里的小猪仔。

他救下一名溺水儿童,知道对方没钱读书时,干脆认对方做干儿子,这样,逢年过节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多给孩子零花钱,孩子把这些钱攒起来,学费就有了着落。从小学到初中,“干儿子”就是靠着这些零花钱,一步一步走出了困境。

有人房屋倒了,需要重新修缮,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用收猪打掩护,把钱递到别人手中,说:“这钱先存你这儿,以后我盖房时,你也资助一点,不然,我还真盖不起。”别人听了这话,也就不再推托,只盼着他家盖房,即使出不了钱,去出出力也好,可是,他一直住着老房子,从来也没盖过新房。

有人外出打工,只有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留在家里,生活极为不便。他就和外出者称兄道弟,这样,他就可以没事儿往“兄弟”家跑一趟,送点肉,挑点水,给孩子些学费,老人病了,他急着送医院,抽时间在医院里照顾。别人问起,他就一脸无奈地说:“没办法,‘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兄弟不在家,我能不帮着照顾吗?”……

这些事,他一做就是19年,“地下”工作做得滴水不漏,连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只是,19年来,他没有攒下一分钱,这让老婆非常恼火,要和他好好“算算账”。结果,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人,全都站了出来,联名上书,希望有关部门表扬身边的“活雷锋”。

于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叫赵维富的农民。记者问他为什么做好事却要偷偷进行,他憨笑着说:“人人都有面子观念。所以,我帮助别人都不让其他人知道,就是怕我的帮助反而给别人带来伤害,让受帮助的人被嘲笑。”每份尊严都值得尊重,即使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者,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他们的尊严也需要别人尊重,很多慈善家没有注意到的小细节,一个普通的农民注意到了,并且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帮助别人的同时,努力维护别人的尊严,这才是真正的善。

有关励志的名人故事:活着就要再次出发

她征服过无数的高山。任何一个看到李兰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么一个弱质纤纤的女子,竟然是一个职业登山人。在她多年的登山生涯中,她征服过无数险峰,两次目睹队友遇难的她,也没有就此止步。为了纪念队友,她打造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登山电影——《巅峰记忆》,以此勉励自己和其他登山人:活着就要再次出发,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两次直面队友遇难,梦魇

挥之不去

1996年9月,李兰考入北京大学广告专业。开学后,各种各样的社团均在招新。李兰直奔全国闻名的登山社团——山鹰社。

1999年年初,山鹰社组建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征战5588米高的四川名山雪宝顶。李兰立即报名参加,并顺利入选。

一路上的行动都算顺利,眼见登顶在即,意外却突然发生。队友周慧霞体力严重透支,身体失去平衡,手没抓牢,一下子跌进几百米深的悬崖。李兰眼睁睁看着队友在身边遇难,想伸手去救,却无能为力。

李兰完全蒙了,不知道自己怎么从山上下来,又是怎么回到北京的。一闭上眼睛,周慧霞可爱的笑容就浮现在眼前,直到毕业,除了给社友们做后勤工作和训练新队员,李兰不再提登山的事。

2002年5月,山鹰社向李兰发出邀请:他们将组织登山队,征战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山峰——希夏邦马峰的西峰。“希夏邦马”是藏语,意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重重困难。

李兰委婉地拒绝。队员们诚恳地说:“这次登山困难艰巨,我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在路上时刻指点,减少风险。”好友深知李兰的犹豫:“这两年你的生活虽然平静,但我们许久没有见过你灿烂的笑容。你还年轻,如果登山可以焕发你对生活的激情,我们支持你。”李兰心动,答应同行。

2002年8月,由15人组成的登山队抵达西藏。

8月7日,A组队员先行出发,向顶峰迈进。11时许,A组队员翻过一座6700米高的大雪坡后,突然中断联系。根据他们遗留的痕迹,李兰等人寻找了一天一夜,并且向西藏登山协会求援,却始终找不到5名队员的身影。

第二天上午10时许,在A组队员翻越的那座大雪坡下,发现了雪崩的迹象。李兰快速冲上去俯瞰,只看见两个小黑影:A组的两名队员静静地被埋在冰冷的雪下,永远停止了呼吸。经过搜索,5名队员的遗体先后被找到。

昨天还在一起说话、一起嬉笑的队友又一次离自己而去,李兰备受打击,思维一直处于呆滞状态。直到超度的诵经唱起,清脆的摇铃声响起,她才痛哭失声。

成为职业登山人,父母

不解心难舍

回到北京后,李兰常被噩梦惊醒,她变得浮躁易怒,工作也经常出错。她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参加各地山友组织的登山活动。站在山顶,李兰才觉得心脏有了活力,浑身的血液有了热度。

李兰一直持续着周而复始矛盾的生活,一方面,她强烈地渴望登山,另一方面又走不出两次队友遇难的阴影。

有一次,她从云南登山回来,父母把她的行李和证件藏起来,他们下定决心把女儿留在身边,不再让她出去玩命。

面对女儿的固执,李母伤心不已。

2009年,30岁的李兰依然孑然一身。这期间李兰又去了很多地方。走着走着,她常有一种恍惚感,今后的日子就一直这样过下去?她脑子里闪现出一个想法:拍一部关于登山的电影。如果可以,她想重登希夏邦马峰,这部电影不是为她而拍,是为那些在登山中牺牲的队友而拍,为那些挚爱登山事业的人而拍。

活着就要再次出发,

永不放弃超越自我

电影被命名为《巅峰记忆》,故事以李兰为原型,队友的两次遇难为背景,真实还原她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展现一个热爱登山的女性矛盾而纠结的山鹰梦。李兰和5名登山队员孙斌、白福利、饶剑峰、侯贤懿、严冬冬一起,向海拔8000米的希夏邦马峰发起挑战,摄制组全程跟拍。

一些前期的拍摄必须在登山前完成。李兰天生是对镜头有距离感的人,面对镜头,她总是不自然,一个镜头需要重拍好几次。李兰独自“放逐”了自己几天,躺在蓝天白云下,任往事一遍又一遍侵蚀自己的心,在痛苦中寻找过去的感觉。李兰再次回到剧组时,大家都发现她变了,那种浓浓的忧郁悲伤打动了所有人。

2009年9月20日,李兰等人出发了,身后是几名精挑细选的摄制人员。刚开始,路还算好走,同行的每个人都劲头十足。慢慢地,海拔逐渐增高,大家越走越吃力,在氧气稀薄的山峰上,有些人呼吸都变得费劲。

2009年9月29日,距顶峰仅有百余米。李兰望着远处的西峰,鼻子一酸,那里曾经是她和队友们7年前渴望到达的地方。孙斌看着停下脚步的李兰,明白她此刻复杂的心情,提醒道:“平静心情,千万别大意。”10米、9米、8米……李兰第一个登上希夏邦马峰主峰,其他队友随后而上。站在山顶俯瞰远处,一片苍茫。李兰想大声呼唤,可她不能,她静静地站在山顶上遥望远方,摸着自己的心脏,感受它强而有力的跳动。“希望他们5个人的灵魂和我们一起回家……”李兰在心中暗暗祈祷。

2010年中旬,《巅峰记忆》制作完成。李兰和孙斌等人静静地观看,影片结束后,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并没打算把它作为商业电影对外推出,只是在各大登山社里播放。

“只要活着,我就会再次出发。从无知的向往到知道代价的坚持之间,山高水长。”李兰相信,对于她挚爱的登山事业,父母总有一天会明白。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