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

2016-12-06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创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1:23岁大学生办公司 开业九天宣告倒闭

开业时的鲜花还在绽放,但仅仅坚持9天,公司却要宣告“破产”。面对媒体镜头,舒正义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创业时信心十足

23岁的舒正义是“陕西正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办人,2007年从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专业毕业,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他跑过招聘会、托过家人找工作。后来虽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辞职,他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发展。

今年初,舒正义和同学、朋友等8人筹资7.8万元,开始创办自己的公司。去年4月21日,这家主营域名注册、网站建设开发等项目,并取得了一种环保防水手电陕西总代理的公司成立了。“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一件普通的事做好就不普通——这是我和我们公司的宗旨。”公司成立当天,舒正义信心十足。

9天后陷入困境

公司先后招聘了20多名员工,而且大多数都是在校大学生,他们代理的产品也在不断地拓宽市场。但是经营公司和上学完全是两回事,短短几天时间,舒正义就感到了压力,而且当初承诺办理公司注册手续的代理公司在拿了他1万元后杳无音讯,一时资金短缺成了这家刚刚起步公司的绊脚石。

4月29日,舒正义一天没有吃饭,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跑学校、跑银行,但是没贷来款,“原因很简单,现在我没有房子、汽车做抵押,也没公司当担保”。

在这个困境中,舒正义没有跳出来,而是作出了一个决定,通知媒体,召开记者招待会让公司“破产”。

其实,由于注册一直没办下来,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舒正义的公司还未成立便告夭折。

做企业需要毅力

吴霞是一名公司的总经理,她涉足的行业与舒正义的相同,在公司创业之初,刚好遇到了2003年的非典,但她靠着坚强的毅力与公司仅有的一名员工坚持下来了,到现在公司发展得比较成功。

在谈到舒正义的公司宣布破产时,吴称,大学生刚刚从学校毕业,一般都过于理想化了。从目前舒正义公司的情况来看,他们之前根本没有或没有认真做过市场调研,哪些客户会使用他们的产品,或许他们自己都不清楚,这样推销就少了目的性,变成等人来买。“做一个企业,需要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来。”吴霞称,这样的公司,资金流动并不是很大,遇到一点资金困难就宣告破产,在她看来,“真的有点太夸张”。

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2:女大学生开婚庆公司年赔8万

创业人物:丁莹莹、崔英,大学同学。

创业经历:2006年从沈阳化工学院信息管理专业毕业,毕业后分别在化妆品公司和化工企业工作。2007年10月,两人双双辞职,感觉婚庆是个朝阳行业,于是不顾家人的反对,向家人借款12万元,联手开了一家婚庆公司。然而她们的事业却一直步履维艰,目前尚未收回投资成本,一年下来赔了8万元。

收回成本遥遥无期

丁莹莹和崔英都是外地人,在沈阳举目无亲。为了方便事业起步,他们选择以加盟的方式开店,光加盟费就花了4万元左右。2007年12月,她们做成第一笔婚礼庆典,虽然收了3000多元,但扣除各种费用,最后还赔钱。

丁莹莹和崔英没有放弃,她们在努力用创意和服务赢得客户。沈阳有两位新人恋爱经历特别巧,他们幼儿园就是同学,高中时又在同一所学校,高考前凑巧坐前后桌,这样的缘分使两位新人走到了一起。丁莹莹和崔英借用《向左走,向右走》电影主题为新人设计了一场舞台剧。婚礼的策划和布置令新人和亲朋好友特别满意。

以后,她们又陆续为20多对新人操办了婚礼庆典,每场价格在5000元至2万元不等。但利润极低。

再不成功就会放弃

现在,扣除各种费用,俩人每月能剩三四千元,但是相对当初投资的高额成本,这点杯水车薪远远不能让她们安下心来。婚庆生意为什么不好做呢?面对记者的提问,丁莹莹说,最主要的是店铺选址太偏僻,“蜗居”在公寓里,宣传又没有做好,现在知名度不够。第二,店铺规模档次“高不成、低不就”,而目前沈阳市婚庆公司大大小小2000多家,大打价格战,她们没有价格优势。另外请司仪摄像师、租花车等,每次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再扣除场地费,赢利已经很少了。再加上公司推广宣传力度不够,使得婚庆公司生意淡薄。

“反正感觉创业挺难的,有些累了,还不如给人打工挣死工资舒服。再坚持一年,如果还没有起色,我们会选择放弃。”丁莹莹最后向记者说。

记者点评:创业仅有激情是不够的。选准行业是创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但并不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真正成功的企业,往往是抢占了市场的空白商机,有自己的特色,并且有独创性。这样的企业发展起来遇到的阻力才会很小。

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3:大学生创业失败故事:该先做“法律储备”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创业被逼成了“时尚”。沈阳某高校学生小杨经营“城际包车”实施创业行动,却遭遇尴尬和麻烦:

包车晚点甚至有的车压根没来,让400名乘客苦等了4个小时,场面一度失控……

小杨很纠结,他要不回预付的包车费,而乘客又让他赔偿票款与损失。6月28日,记者了解到,这位大学生经理竟然将最重要的租车环节交由中间人做,导致维权难。

这样的结果告诉我们:大学生创业,先做“法律储备”。

学生经理办起

“城际包车”

小杨是沈阳某高校大四学生,读的是物流专业。去年,他了解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城际包车业务前景不错,便决定与几个想创业的同学启动“假期大学生客运包车 ”行动,并选择了沈阳到大连这条线。今年清明节刚过,小杨和同伴就在沈阳十几所高校做宣传,有500多名大学生乘客表示愿意乘坐他们组织的包车去大连。

为此,他到大连委托一位叫张姓朋友办理租车事务,还请当地高校的法律老师帮助审查包车协议。今年4月20日,小杨与在大连从事客运的于某签协议租下7辆客车,按照约定,7辆车要在4月30日12时从大连发车,而400名预付部分车费(35元)的大学生乘客于当日16时30在苏家屯高速入口和三台子高速入口处分别集合候车。

包车误时乘客索赔

4月30日16时许,大学生乘客们陆续到齐了。然而,半小时后,到约定时间了,大家并没看到车的影子。这一等就是4个小时。据了解,大连发车晚了,有的车还被扣。等待期间,一些着急的学生要求退还预付票款。还有一些情绪激动的学生与小杨他们发生撕扯;还有学生觉得受骗了,拨打了110报警。

有一些准备到大连玩的学生已订下特价酒店并网上支付了房费。他们向小杨提出索赔200元至数百元不等。而“五一”过后,还有学生专门到小杨所在的学校讨说法,这让正处在写毕业论文关键时期的小杨难以招架。小杨说,他们确实给很多乘客制造了麻烦,但他和同学们也是受害者,为这事赔进去近两万元钱。

组织者竟没签

“包车协议”

小杨认为,大连方面的于某应负主要责任,因其违背了协议中“按时接学生”的规定。小杨曾到大连协调解决此事,希望拿回部分款项,但于某不但不给,还说“ 压根没跟小杨签过协议”。原来那份协议书上面并没有小杨的名字,在甲方包车方一栏里写的是“张某”。也就是说,这份协议是小杨在大连那位张姓朋友跟人家签的。

虽然小杨事先找人请教法律方面的问题,但却选择了一种“最不法律”的做法:大连包车公司的车辆有没有保险?有没有从事客运的资质……这些事情,小杨均未事前了解。小杨表示,已经没有钱和时间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而且,由于协议并不是自己签的,张某能否配合自己把大连车主于某告上法庭还是未知数。

先懂行再创业

据记者在沈阳几所大学了解,大学生租车出行市场比较诱人,是一块“大蛋糕”,值得开发。那么,我们还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观点1:

“异地营运”可能受罚

交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学校或学生在假期统一组织包车,客运票价没超出市场价,租赁的又是有营运证的合格车辆,这种行为是可以的。运营管理部门只负责查处车辆是否有营运证,至于学生个人组织的租车行为是否合理,要由其他部门进行界定。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城际包车车辆需要持有线路书,否则受到“异地营运”的处罚。

观点2:

“如此包车”维权很难

辽宁城铭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大军律师认为,小杨创业经历暴露出的问题发人深省。客运行业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行业管理制度,大学生又缺乏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常会深陷“泥潭”。大学生还缺乏应对突发状况和规避风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签订协议的不是小杨本人,维权很难。先懂行后创业,这对一心创业的大学生们来说,很重要。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