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区教育论文范文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目的在于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并促进区域发展的教育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区教育论文范文一:社工开展社区教育的切入点
社区教育是社区社会工作的一种模式,旨在营造平等、公义、相互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居民行为的改善和意识的提升,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就目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情况而言,为社工的专业社会服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开展社区教育很重要
在许多城市社区里,都聚居着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聚居社区与一般的城市居民社区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一般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偏离城市中心;人口构成复杂,以中青年人为主;文化水平较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在心理层面上,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他们不属于任何正式组织或单位,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
社区教育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服务性的内容更有利于向外来务工人员传递尊重、平等的理念,能够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因而他们也更乐于接受社区教育,更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在此过程中,他们能逐渐地融入社区生活,并对社区产生良好的归属感。
社区教育涉及面很广,可以有效地满足人群的不同需求。它涉及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心理、健康等知识,如可以通过城市生活适应教育,提高民工朋友的城市适应能力;通过为广大青年男女提供青春期健康、人生发展规划等内容的培训活动,促进青年朋友的成长。社区教育为居民自身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促进了社区居民自身的全面发展。社区居民通过接受社区教育,可以获取各种知识,充分认识自己的存在价值,挖掘自己的潜能,这对于充实和提高居民本身的文化素质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还有利于把社会问题有效解决在社区内,保持城市社区的稳定与发展。
社工在开展社区教育中充当的角色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而以社区教育的方式不但可以使社区工作从“重管理”转向“重服务”,而且可以为农民工朋友提供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平台。那么,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社区教育中应该担当怎样的角色呢?
专家角色。社会工作者较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其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中具有一定的权威,如向处在某种困境中的居民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居民更好地理解所面临的困境,共同探讨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正确看待在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多视角的方法等。在社区发展方向上也可以为社区服务机构提供一些经过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科学建议,促进社区工作的进步。
教育者角色。教育者的角色是指通过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让社区居民学习特定的社会技能和认识方法,使之有效发挥社区主人的角色功能。具体地说,教育者的角色功能包括两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传授居民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技能,更高层面的是促进社区居民的行为改进和意识提升。针对此类社区特点,社工可以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各种经营知识、健康生活知识、专项技能以及家庭关系处理、孩子教育等培训教育活动。
资源联系者。联系社区、政府以及相关资源是社工在提供助人服务中广泛运用的方法。但社工并不是万能的,由于精力以及知识的限制,必须要求联系相关资源才能保证服务提供的质量。如联系各方面专家、学者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项知识的教育培训;组织志愿者为居民提供所需之服务;收集各类市场信息和劳动就业信息,以提高居民应对市场的能力等。资源联系者的功能还在于帮助居民挖掘潜在的资源,联系现有资源,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功能的恢复,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除以上三种角色外,社工还担当着组织策划者、中介者的角色。
社区教育论文范文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初探
论文关键词:社区教育 终身教育 模式 特色
论文摘要:发展社区教育努力实施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根据我国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基本模式分析,提出了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思考。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推进、学习型社区的日趋完善和成熟而最终得以实现。社区教育是某个区域内所有人群各种教育活动与过程的概括。终身教育是开展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社区教育是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形式。社区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全员教育,是指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为全体成员服务的社区教育活动;全程教育,是指面向人的终生,为人的终生发展服务的社区教育活动;全方位教育,是指面向社区,为满足社区成员各方面的教育需求服务的社区教育活动。它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1.社区教育的目的是建设社区、服务社区、全面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素质与生活质量。
2.社区教育的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学校与社会双向开放,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满足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远期目标是满足社区全体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社区教育进入良性循环,迈入学习化社会。
3.社区教育的内容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是从实际出发的。它包括学历与非学历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正式与非正式的各级各类教学内容,含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学习、实用技术培训、娱乐休闲、老年教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4.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具有地区特色,是社区内各种教育因素和机构的集合、协调和互动。具体形式有以地方党政领导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有设立在政府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的社区教育办公室(或常设办事机构);有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及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社区学院分院、市民学校、街道、乡镇居民委员会)等。
5.社区教育的动力机制是教育与社区的双向参与并协调发展,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靠教育、教育为之服务的需求。社区教育有利于社区内教育与社会发展一体化。社区教育机构不仅要对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统一规划,还要对传统教育模式中种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情况进行改革和调整,使其体现教育为社区服务的宗旨,促使社区性教育纳人本地区经济总体发展规划之中,达到统筹兼顾。社区教育加强了教育与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营造社区文化和教育的良好氛围,能促进社区内校风、民风、行风等建设,促进地方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教育是社区与教育的融合,是对传统教育观念本质性的超越。
二、具有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1.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形态
(1)按接受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分类有:胎儿教育、婴幼儿教育、儿童教育、青少年教育、中年教育、老年教育等。
(2)按接受教育对象的职业特征分类有:学生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军人教育、特殊人群教育等。
(3)按施教方式分类有:面授教育、远程教育(通过邮政、广播电视、数字通信、电话或报刊等媒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教育,师生之间的面授很少或根本没有),由社会团体和其他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宫等)提供的教育等。
2.开展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
(1)以社区学院为龙头,充分发挥辖区内学校教育的作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教育功能,要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工作中发挥龙头和载体作用,培养社区所需要的多种人才,为社区的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等各项事业服务,并为社区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为建设教育强区做出贡献。社区学院及社区分院(街道社区学院)应逐步形成网络体系,按照社会和社区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学科与课程体系建设,广泛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力求“课程上网、课堂到家”。辖区内各类学校要向社会敞开大门,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教学场地、教育环境等优势,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益,提高国家教育投资的经济与社会回报率,使教育更直接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各类学校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搞好家庭教育。在家教指导委员会及家教研究会指导下,开办家长学校,深入开展“学当家长的科学,争当科学的家长”的学习活动,对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规范化培训;尽快提高学校及社区从事家教工作于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家长的素质,培养家长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使家庭教育成为自觉的理性的规范化行为。
(3)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通过社区内的老年大学及社会力量办的各类老年学校或休闲教育机构,针对老(中)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老年(休闲)教育活动,使其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适应人口健康老龄化的需要,适应拓展休闲教育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品位的需要。
(4)不断推动妇女教育。通过妇女教育,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在全面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使法律赋予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生活中的平等权利进一步得到落实,促进妇女积极投身改革与现代化建设,推动妇女事业的发展。
(5)积极开展婚育教育。成立社区婚育教育机构——生育文化研究会或婚姻家庭学校,通过授课、读书、讨论、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人口理论教育及科学性、常规性的婚育教育,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社区内医疗科研部门进行有关婚育科学的研究工作,探索婚育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帮助社区成员确立科学、文明、进步的生育观,做到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创建文明家庭。
(6)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教育。成立外来人口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对外来务工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包括法制教育、文明公德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地生活,提高劳动致富的能力,同时逐步融入社区,具备在第二故乡长期生活、务工所必需的素质和道德。
(7)注重残疾人的教育。对社区内残疾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其年龄、性别、分布、残疾类型与程度、对教育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特教学校或残疾人教育指导中心,使残疾人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为他们的生活、就业和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整体性地提高人口素质,营造舒适、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8)创办学习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通过以党建为龙头,广泛开展校居共建、企居共建、军地共建等活动,以实现社区教育的共建;以服务为重点,实现了老年人的文化教育、生活服务、医疗保健、强身健体、文娱活动、解决家庭纠纷等六项生活服务不出社区,并丰富社区居民的学习和生活;创办具有特色的社团组织,如社区共建理事会、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卫生工作者协会、文学艺术工作(爱好)者联合会、老人艺术团、运动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要。
(9)推动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文化娱乐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博物馆除了收藏和展览外,教育应作为它的一个主要任务。在博物馆里,参观者作为休闲和娱乐参观展品时,就是一种非正规的学习,它可以成为教育机构附加的教学课程资源,学习的对象不但可以观看甚至可以触摸,因此博物馆应当成为自主学习的场所。图书馆对于寻求信息和知识、或者满足阅读兴趣的人,则是正规和非正规学习的自然资源。公共图书馆始终应当把教育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社区生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他文化娱乐场所也是实施社区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
(10)重视特殊教育——社区矫正。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女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实施社区矫正,使其接受社区矫正组织的教育、监督和考察,并参加公益劳动。如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街、尖山街和柳林街对这五种犯人承担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突出了家庭、社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通过社会化和人性化管理及完备的监督机制,使罪犯负罪在社区,劳动在社区,最终达到重新做人在社区的目的。
三、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要树立大教育观,充分认识开展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社区内单位与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宣传社区教育的做法与要求,明确大力开展社区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终身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社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2.因地制宜地构建社区教育体系
(1)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要建立和完善四个社区教育系统,即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系统;以职业资格培训为主的行业与企业教育系统;以提高公民素质为主的社区教育系统;以电大、白考、网络教育为主的开放教育系统。这些教育系统首先要做到互相开放,同时必须向社会开放。通过建立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并推动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科普、社区体育、社区舆论综合发展,努力创建文明社区。
(2)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巩固和提高“两基”实施水平,大力加强社区基本建设,积极推进经科教结合,根据各自情况,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或制度。
(3)要改革现行学校封闭式教育,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是社会的共同财富,应相互开放、双向互动、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社区教育机构的调节,灵敏地反映经济社会对社区教育的需求(如人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等),反映社区教育对政府和有关部门、社区成员的要求(如人、财、物支持等),要突破社区教育自我封闭循环的体系,逐步建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的良性循环体系。
(4)在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要以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或某个教育实体为龙头,形成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管理制度,统筹安排本地区内的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含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体育娱乐场所等),促进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为所有社区成员提供必需的学习场所。
3.努力体现中国特色
发展社区教育并努力实施终身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但至今尚未有一个国家宣称已建成终身教育体系,也可不能形成全球统一的模式。因此,发展社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从本国的国情出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
(1)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提高对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遵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原则。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
(3)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从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模式。
(4)在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同时也要吸纳与融合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教育思想和现代文明成果。
有关社区教育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浅谈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关于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3.有关社区护理论文范文
4.浅谈基础教育论文范文
5.中学生社区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