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莫兰迪和他的艺术
乔治•莫兰迪(1890-1964)出生于意大利北部一座叫波伦亚的小城。他青年时考入波伦亚艺术学院,他以后曾经长期地在这所学院做美术教师,教授版画课程。最终他病故在波伦亚,在故乡的土地上平静地度过一生。莫兰迪身体孱弱,性情平和宽厚、淡泊高简,他恋居故土,孑然一身,常年独居于家乡的小屋,沉湎于他的艺术。教书、画画当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
莫兰迪对早期文艺复兴大师的艺术极为推崇,对以后各流派的大胆执着的探索有着强烈的共鸣。在经过兴奋、茫然、探寻后,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然后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莫兰迪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小中见大、舍末求本。在经过长时间的静观默想后,他独辟蹊径,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的深层探索掘进。单纯平静的生活并没有使莫兰迪的想象力得到束缚,他艺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神妙莫测、旷荡幽邃。他的艺术具有超乎寻常的感染力,首先吸引你的便是作品的色彩、色调。他非常喜欢使用调合的中间灰色,极少使用鲜艳的纯色,然而,当这些灰色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便会熠熠生辉……给人以古朴高雅、浑然天成之感。通过色彩的运用、把握营造出如此宁谧的视觉效果,不仅显示出艺术家高雅的修养和超逸的人格品质,也折射出莫兰迪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
莫兰迪从废品站里找了些用过的空瓶罐子,于是,产生了他那些奇妙的静物画。他将油彩涂在这些瓶瓶罐罐上,然后再模仿它们的色调作画,经过苦心经营的各种“高级灰”在莫兰迪的画面上谐奏出旷古未闻的清雅的音响。那些灰色极具诱惑力——灰绿、灰蓝、灰赭……持重、沉稳;柠檬黄、淡紫红、灰白弹奏出一串串高音,然而,一切都归于美妙的宁静。在他那些令人陶醉的大量的静物中,其坛坛罐罐均不是真实的时空存在,那是艺术大师的艺术杜撰和创造。时间是静止的,空间是凝固的。莫兰迪的艺术一如中国书法艺术,他所画的物体便宜是“笔墨”,物体周围的空间便是“留白”。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全看艺术家的意趣及对画面的构成需要,而不必考虑其客观逻辑性。
在造型方面,莫兰迪也独具匠心。他极为大胆对物象进行了的简化,去掉一切细枝末节,仅仅保留基本形态,这使他的艺术走到具象艺术的最边缘,再向前跨一步即为抽象艺术。但莫兰迪显然不是在追求纯抽象,他的旨趣在于寻求借物抒情、借形达意的可能性。景物形体过写实,显然容易困住艺术家的手脚;景物外形虚无,则使艺术家失去凭借依托。面对具象和抽象,“似”与“不似”,莫兰迪选择了意象和“似与不似之间”。这种艺术观念具有东方美学的神韵,莫兰迪把握住了造型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奥妙,使自己的艺术成为传情达意的绝妙载体。这就是艺术大师的本色特征:一切最终都归于单纯!
因此,可以说莫兰迪既是在画他的“高级灰”,又不是在画他的“高级灰”。他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新秩序,一种精神层面的纯净的新秩序;他寻求全新的构成空间,寻求更单纯的感情表达,寻求更高的的精神境界!莫兰迪的艺术在从形而下的“器”向形而上的“道”转化的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静谧温和、天籁谐鸣的世界;一个没有险山恶水、世俗残酷争斗的理想天国。莫兰迪这位离群索居、淡泊孤寂的艺术大师,平静地坐在自己的画架前,用他的笔和色为我们描绘出形简而韵长、情朴而意远、高雅脱俗、如真似幻的神奇艺术。这其中,客观物质世界和主观精神世界是辩证统一的。物与我是完全融为一体的,犹如东方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天人和一、物我两忘。莫兰迪的世界艺术世界深深地感染了今天的每一位观众,它的魅力也必将会同历代伟大的艺术一样,感染着后世。
莫兰迪作为二十世纪的艺术家,他不但摆脱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界倡导的科学写实等一整套清规戒律,而且坚定地沿着以塞尚为代表的后印象主义所开辟的艺术道路,又走到一个新的阶段。莫兰迪独创出西方艺术史从未有过的“一元化”艺术世界,寻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人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重要贡献。
莫兰迪的艺术井然有序,他的个人生活秩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有关他的情感生活至今仍是一个迷,有女人曾经闯入他的圈子吗?还是他有意自我封闭?我们只知道有他的妹妹对他的悉心照顾。确实,像许多伟大的人物一样,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难两全;为生活,更为艺术的艰辛与崇高,则是莫兰迪自己画作外的精神遗产,也是需要我们后人沉思的内容。
莫兰迪的画风独立不群、超尘拔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除了少数的慧眼外,世人大多迷惑于表象,长期未能认识、理解它的珍贵价值,而使之屈就二三流的地位。当黄铜裉色之际,真金才显其珍贵。通过在世界各地陆续举办的各种莫兰迪画展,以及意大利波伦亚莫兰迪博物馆的成立,二十世纪末的世界艺坛才“重新发现”莫兰迪:他是本世纪真正的艺术大师,他无愧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